2008藥店猜想
海王星辰連鎖藥店繼去年底在美國紐交所成功上市之后,于2008年一季度先后收購了寧波新世紀藥店和東莞匯仁堂藥店,而湖北同濟堂、江西開心人、北京嘉事堂、湖南老百姓等國內眾多連鎖藥店都在抓緊“趕集”,籌謀上市。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2008年醫藥零售成了資本追逐的盛宴。而中國經濟在緊縮的宏觀政策導向和美國次級貸危機的影響下,包括股市在內曾經牛氣沖天的資本市場正在經歷一場嚴峻的考驗。那么,2008年醫藥零售之路會怎么演變?筆者認為,以下幾個方面值得思考。
上市是手段而非目的
進入新世紀以后,發展起來的醫藥零售連鎖企業是醫藥商業集中化的主要形式和紐帶。連鎖的醫藥零售企業與傳統的醫藥零售企業不同,它對企業管理的軟硬件投入有較高的要求。連鎖的醫藥零售產業不僅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同時也是資本密集性和技術密集性產業,因此,零售行業需要資本運作毋庸置疑。但上市應該只是藥店融資方式或渠道之一,并不是唯一的,藥店也可以采取其他更加穩健的融資方式來謀求發展,比如信貸、集資、入股等。通過上市來索取高回報,必然以高風險為代價,而高風險無論是對于資本方還是經營方,都是同樣存在的。因此,上市只是公司發展的一種手段,并不是公司發展的保證。企業應該從自身的條件出發,苦練內功,義無反顧地規范經營、銳不可擋地做強做大,并誠心誠意地給投資者以應有的回報,上市自然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強化內部精細化管理
俗話說:管理出效益。在顧客越來越理性的今天,還想靠價格戰或者其他噱頭來贏得顧客將是非常難的事情。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分得一杯羹,藥店的經營者必須強化內部的精細化管理。從藥店形象系統開始到櫥窗、店內商品的陳列、POP的懸掛、照明、音響、通風調溫等,都要容入美學、心理學、廣告學等知識,最終營造出讓人感覺輕松、親和力極佳、賞心悅目、前衛時尚的藥店。
同時,要注重門店的現場管理,調動店員的積極性、解決和協調突發問題,將所有顧客服務好,令他們滿意而歸。當然,還要著力關注商品問題,它的動銷率、貢獻率、利潤率等,減少滯銷品種和報廢商品,為商品的良性周轉、滿足顧客需求而不斷努力。
從坐商到行商的轉變
以前,我們藥店都是坐等顧客進門,是典型的坐商。即便開展了營銷活動,也是比較被動的,一般是在開業慶典的時候舉行一些買贈活動,要么就是配合生產廠家開展廠家產品的推廣活動。如今,藥店要充分履行零售企業的社會職能(包括進行面向社區和社會公眾的醫藥學服務),搞低成本營銷,譬如制作POP,發展會員制,進行持續性商圈顧客調查,或者探索符合藥店服務特色的事件營銷等,這些,都是典型的主動營銷,是行商之為!
大力發展電子商務
因為藥品的特殊性,國家對“網上藥店”的開辦持嚴格和謹慎態度,難以在短時間之內放開,目前全國只有4家合法的“網上藥店”。其他非“網上藥店”要想分得信息時代藥品銷售的一杯羹,就需要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業務。使地下的門店走向網上的平臺,借助網絡的力量,將更有利于在跨區域和規模化競爭中取勝。
藥店發展電子商務可以借助第三方訂藥平臺,規避非“網上藥店”銷售的政策風險。這個平臺是通過向會員藥店傳遞訂單、并通過會員藥店的配送、交易最終實現產品銷售。這個平臺聚集了全國多家知名連鎖藥店,同時為他們、也為消費者提供服務。消費者訂藥后能很快拿到藥品,因為藥品都是由全國各地的合作藥店就近配送的,配送時間短,也符合政策規定;合作藥店則可以突破賣藥的區域限制,同時降低配送費用、減少門店數量和減少相關開支,在實現無店鋪或少店鋪銷售的同時擁有巨大的市場競爭力。
2008年各連鎖藥店不管選擇怎樣的路,都沒有一個千篇一律的寶典可以完全復制,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企業不做大做強,就將在市場中消失!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