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光裕:國美面臨雙重競爭
2007年最后一個月,國美突然并購大中,再加上此前對于哈爾濱黑天鵝、上海永樂等區域性強勢品牌的并購,國美已儼然成為家電零售連鎖霸主。
也許是一種巧合,誕生于歲末年初交替之際的新國美,天然具備了雙重的身份,對于老國美,它是一個有著20年江湖閱歷的“老大帝國”,而對于新國美,初具雛形的泛國美系則如一個新生的嬰兒,在洪亮的啼哭聲中來到世間。
1000億元曾經是很多企業的夢想,登臨山顛,不僅有一山更比一山高的豪情,更有摔下懸崖的危險,前路漫漫,國美正面臨著未來的拐點。
告別20年的“青春成長史”后,今日的國美,已經非昔日的國美,從此日落西山,還是開始新一輪的成長?
領袖的拐點
國美的神奇之處還在于,在一個傳統行業中,如此龐大的企業,卻擁有一個非常年輕的領袖。
我們可以比較一下黃光裕與中國頂級家電企業領袖的成長歷程:
1999年,TCL突破100億,此時李東生42歲;2000年,海爾突破100億,此時張瑞敏51歲;1998年,長虹突破100億,此時倪潤峰54歲;2003年,格力突破100億,此時朱洪江58歲;2001年,美的突破100億,此時何享健59歲;2003年,格蘭仕突破100億,此時梁慶德66歲。
而在2004年成為胡潤首富的時候,黃光裕才35歲,2007年,并購永樂、大中后的國美,已經成為超越1000億規模的龐然大物,而此時的黃光裕,也不過38歲,正如日中天,處于男人一生中最燦爛的季節。
處于不同的人生季節,對于企業家的心態,以及企業治理模式,有非常大的影響。
正是由于已經度過了人生的盛年,很多東西已經被證明,盛開過,燦爛過,反而會更從容。所以,在美的,何享健的帳下,方洪波等眾多才俊群雄并起;在TCL的鼎盛時期,生性寬厚的李東生,手下一直是“諸侯林立”;在格蘭仕,俞堯昌出頭露面比梁慶德還多;而在格力,朱洪江早在近十年前,就一直退居幕后,讓鐵娘子董明珠展翅高飛;縱使是一向獨斷專行的倪潤峰,也曾經允許“三駕馬車”在長虹名義上存在。
日照中天
個人蓬勃的生命力,有時候對于一個組織來說也許并非好事。在國美,黃光裕的個人權威太過于強大,太陽既出,則驅星掃月,獨自光耀天空。
在達到顛峰與開始衰落之間引退,是領袖明智的選擇,所以,曾經的救國英雄戴高樂在面臨公眾信任危機時選擇了退出,將自己定格為永久的英雄。
在企業領域,成功的企業家,也大多從日照中天的“極點”到開始衰落的“拐點”之間退出。在這個時期,企業盡管在繼續成長,但企業家的創新能力已經顯現微勢。典型的案例是格魯夫從英特爾公司CEO退職,以及比爾蓋茨從微軟CEO退職。當時這兩家著名企業依然是市場之王,但市場競爭力已經式微,正是在此背景下,兩位曾經頂級的企業家理性讓賢,企業獲得新的發展。
對于黃光裕和國美來說,也到了一個“極點”與“拐點”之間。種種情況表明,國美的核心商業模式,也許到了需要調整的時候。
目前,國美已經形成了黃光裕與陳曉的二元權力體系,隨著新的并購的完成,也許在未來,一個龐大的泛國美系形成后,黃光裕在企業治權上的適當讓渡,或將造就一個新人輩出的恢宏局面,從而奠定新國美未來崛起的根基。
國美面臨雙重競爭
在完成對大中的收購之后,國美已經成為家電行業的巨無霸。但是,天下第一往往是在火爐上烤的那一個,國美所面臨的,是一種雙重的競爭。
在家電連鎖領域,國美與蘇寧已經形成了事實上的雙寡頭局面,蘇寧的存在,不僅使國美面臨著直接競爭威脅,而且,在與廠家的對話中,也將受到牽制,最典型的是在格力與國美發生爭端后,格力掉頭就與大中合作,如今大中已經收歸囊中。但是,國美無法建立絕對競爭優勢,蘇寧仍然會成為一種平衡力量,使國美面臨兩線作戰的境地。
同時,進行擴張的,也不僅僅是國美、蘇寧等家電連鎖巨頭,家電制造商近年來也加快了擴張兼并的步伐。海爾早在2004年就突破了1000億大關,成為制造領域的霸主;美的近年來連續并購華凌、榮事達、美菱,并將于近期并購小天鵝;曾經并購了無數企業的科龍,被海信收歸旗下;長虹、格力雖然近年來沒有大規模并購,但是卻業績增長迅猛,均已達數百億之巨,其余大大小小的并購擴張,數不勝數。
從20世紀90年代末期到去年,國美的迅速崛起,使其在與家電制造商的博奕之中占領了先機。在整個家電行業的價值鏈中,利益明顯向家電連鎖傾斜,并由此引發了家電連鎖巨頭與制造商之間的一系列矛盾,特別是國美,很多制造企業一面無法避開國美,一面對于國美心存抱怨。
正如當年的利益從價值鏈上游向下游傾斜一樣,隨著家電制造領域的重新崛起與洗牌,雙方的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在未來,利益必然從渠道向制造業回落,國美、蘇寧等連鎖巨頭,都面臨著巨大的調整。
2007年,國美開始調整其對制造商的策略,4月份,國美與海爾簽定戰略合作協議,定單總額高達100億,國美首次免除海爾的進場費,并且,雙方的戰略合作已由單純的采銷關系延伸至市場調研、產品研發與制造、供應鏈價值提升、信息化建設和物流管理等多個系統領域。國美與海爾合作的新模式,無疑是一種嘗試,也預示著國美調整與制造商之間關系的開始。
但是,作為家電連鎖領域的“老大帝國”,國美的龐大卻成為一柄雙刃劍。在歷史領域,有一種“遏止領先”的假說,其核心思想是,固有的文明中心無法產生新的文明中心,新時代的創造者,往往不是現在的文明中心,也不是蠻荒之地,而是在目前的文明中心邊緣。
國美同樣如此。過于龐大的身軀,使其戰略調整面臨巨大的困局。在國美的利潤來源中,進場費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如果全部取消進場費,國美將面臨巨大動蕩,而如果不改革,也就無從調整未來戰略;同時,蘇寧的存在,也使國美無法擁有一個寧靜的競爭環境,如果國美出現動蕩,蘇寧必然乘虛而入,既要應對外部競爭,又要完成內部變革,將是對于國美未來的嚴重考驗。
能否在雙重競爭下順利完成戰略調整,將決定國美能否完成從“老大帝國”到新型崛起的轉變。
。ā缎】地斨恰罚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