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子商務將呈現國際化發展趨勢
這是國際社會關于中國電子商務發展情況和態勢的非常重要的估價。
截至2008年3月13日,按用戶數量計算,中國已經超過美國而成為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市場。其手機網民數已超5040萬人。網絡市場購物成交額達到590億元,其中淘寶網以433.1億元高居榜首。支付寶已經擁有6200萬注冊客戶,每天通過支付寶的成交量已超過3億元,掌控了國內50%多的網上交易支付市場資源。 工行2007年電子銀行交易額達102.9萬億元,同比增長127%,成為中國首家電子銀行年交易額超過百萬億元的銀行。網上購物人數已達4640萬人。
艾瑞和淘寶網聯合發布的《2007年網購調查》顯示:
網上消費已經成為現代人的購物趨勢。據淘寶網監測數據發現,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中國的網購人數超過5500萬,與2002年相比,增長近7倍。每天有近900萬人在淘寶網“逛街”。像沃爾瑪、家樂福這種大型賣場,一天的平均客流量接近1.5萬人。而淘寶網一天的客流量相當于近600個大賣場。以天津市為例,2007年淘寶網上交易額達到7億元,網購人數突破100萬。
北京市2007年網上交易總額達47.7億。網購的注冊網民數達到449萬,比2006年增加了140多萬人。僅北京女士內衣網購為例,2006年網購只有34萬元到2007年已猛增到3800多萬。漲幅在全國14個主要區域中名列前茅。充分顯示了電子商務的價值和增值能量。
2007年上海電子商務交易額已經突破2300億元,是2002年的9倍。電子商務不僅已經從虛擬的概念變成了一種嶄新的經濟生態,更成為了加快傳統產業發展的有力助推器。其大企業主導的供應鏈電子商務,已占B2B交易總額的80%,從事電子商務經營活動,年交易額超過一億元的企業已經超過1/3。
所有這些,都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說明:中國的電子商務正在崛起!
說明:中國電子商務在經歷了多年由“定性模式向創新模式”轉變的艱難探索中,找到了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電子商務之路。不僅已經走出了“網絡寒冬”的陰影。而且開始腳步雄健地邁向了跨國電子商務大市場。
中國電子商務國際化發展趨勢,呈現出五個明顯特點:
1、具備了開展國際電子商務的環境特征
以多語種信息傳遞為基礎,以銀行卡或網絡銀行結算為前提,以網絡數字證書安全認證體系為交易信任保障,以全程物流配送和延伸服務為支撐,充分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性、互動性、安全性的網上交易環境,是電子商務國際化的環境要求。
適應這種要求,近年來先后建設了中韓、中日、中烏等眾多雙語網站,建設了面向東盟國家的多語種電子商務網站;面向世界500強的專業服務網站。還進行了世界500強網站的特色與差異研究。《速兔網》立足于“讓我們走進中文以外的世界”。推出了通過中文搜索到全球網站的精準服務。目前匯集了全球200萬網站的網址信息,(其數據量還在豐富中)。以幫助中國企業和企業家掃除語言障礙,方便快捷地進入跨國市場。
目前在各國漢諾威成立的“比比生意網”(BBBiz)已落戶上海。 BBBiz在全球率先提出“電子商務3.0”的概念,推出首個一站式多語種B2B國際電子商務平臺。目前可以提供中文、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俄文、日文、韓文的多語種展示服務、發布企業、產品及其他相關信息,并可在各語種下方便搜索和自動翻譯。
2007年12月阿里巴巴又正式推出日文版網站。這是繼中、英文版之后,阿里巴巴網站涉及的第三種語言。網盛科技也于同年8月推出包括英、韓、日文等多國語言版的“國貿通”,成為其完成國內市場布局后,進軍國際化的開端。
中國網上市場的豐富資源及其巨大的可開發價值,成為了國外網站進行技術性開發的動力。美國泰龍(Tyloon)網絡公司2007年8月20日正式啟動了可用英文、中文和西班牙文搜索中國公司的網站。目前已有1200萬家中國公司在該網注冊。 登陸“泰龍-中國”搜索不僅能搜索到中國大企業,也能搜索到省市級企業。該網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推出,對屆時前往中國的外國人,會成為“十分有用的工具”。
在身份認證方面:我國取得了重要進展,不僅各省CA認證中心普遍建立,而且中國金融認證中心(CFCA)電子證書發放量已突破百萬。在基于聲紋識別的電話網絡語音身份認證、RSA 雙因素身份認證、指紋識別身份認證、像素人臉識別身份認證等先進的認證技術上也都獲得了突破。特別是我國公安部已經建成了全網統一的身份認證和授權訪問控制系統,不僅制發數字證書70余萬張,還銜接改造應用系統230個,提高了公安信息網絡安全管理水平和查詢追索能力。
在網絡支付方面,目前西方發達國家網上銀行對傳統物理網點的替代比率已經達到30%以上,個別國家甚至達到60%以上。現代銀行正在實現從柜面服務為主的傳統服務向全方位網絡服務的全面轉型,網上銀行為代表的電子渠道將成為銀行服務客戶的主要方式。
經過短短10年的發展,我國網上銀行的技術和服務水平已經迅速趕上了世界發達國家的水平。安全性逐步提高,功能日趨完善,客戶數量和業務量快速迅猛,國內網上銀行用戶數連續4年增幅超過90%,
到2006年底,我國網銀用戶已經達到7400萬戶,交易量達到95萬億。目前我國所有全國性商業銀行已推出網上銀行服務。網上銀行已經成為銀行業競爭的焦點。
國際結算銀行于去年對全球95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一項關于“電子貨幣以及互聯網與移動支付系統”的調查指出:基于卡的電子貨幣系統在34個國家取得了相當的成功,尤其在公交、公用電話、停車計費以及自動售貨機領域在中國獲得了快速發展。
到2007年底我國使用非現金支付工具辦理支付業務約154億筆,金額620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0%和30%。我國銀行卡發卡總量達14.7億張,同比增長30%。2007年,我國銀行卡消費額占同期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21%,比2006年提高4個百分點。
所有這些都為中國電子商務網站進入跨國網上市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表明:我國開展國際電子商務的網絡環境條件已經成熟。
2、形成了規模化、有序化、品牌化的網上市場體系
在商務部編制的《國內貿易發展“十一五”規劃》中指出:到2010年我國將建成法制健全、體制完善、發展協調、秩序規范、結構合理、方式先進、組織化程度較高的現代市場體系。中國電子商務經過近年的發展,已經涌現出一大批為國內、外買家歡迎和青睞的網上采購市場。規模化、有序化、品牌化的網上市場體系框架正在逐漸形成。巴里巴巴、中國鋼鐵網、中國化工網等一大批網上市場,正在逐漸主流化、規模化、有序化。跨國企業和國際買家已經把中國作為重要的網上采購市場。預測2008年跨國企業在國內僅是對IT產品的采購額將將達到450億元左右。顯示出中國網上市場的規模和產品豐盈度。
當前,一些咨詢公司和理論研究工作者,只看到電子商務未來幾年復合增長的提升,看不到中國市場體系的形成和成長是不應該的。是網絡經濟學理念研究中的一種短視現象。
3、具備了和跨國商家對接的國際支付工具
發展跨國電子商務,必須發展國際支付。當前支付寶已成為電子商務簡單、安全、快捷的在線支付工具。截止2007年8月20用戶已超4700萬,日交易額達1.5億,日交易筆數超過78萬筆;目前除淘寶和阿里巴巴外,服務商家就已超30萬; 工行、農行、建行、招行、浦發銀行以及中國郵政、VISA國際組織等均和支付寶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
2007年8月,支付寶啟動境外戰略。通過支付寶交易平臺連接境外賣家和境內買家,不僅可跨境網上交易。同時也開辟了一條境外網商家進入中國市場的渠道。目前,通過支付你可以直接登陸香港第一折扣店:sasa莎莎網站。(該網有超過5000個國際美容化妝品牌,以折扣價在網上銷售)。以及草莓網,Queen's Mall 女王網,香港時尚購物網站等跨國和香港第區的購物網站購物,直接用支付寶支付。支付寶已與香港地區最大的網上支付公司Asiapay建立合作關系,逐步實現在香港地區1500家合作商戶的業務中提供支付寶服務。
除此之外,你還可以登陸日本最大時尚購物網。該網是日本最大上市郵購公司nissen 的子公司,專供日本原單精品服飾,銷售商品品種達10000種以上。全場購物用支付寶付款,額外再奉送2倍(出貨后一星期內)。購滿12,000日元還可免全球運費。
實踐表明:支付寶將成為跨境支付業務的探索者和引導者。
4、一批電子商務網站上市加快了國際化的進程
阿里巴巴去年11月6日在港交所上市,震撼了世界。讓國際互聯網產業巨頭和股市投資者感受到了中國互聯網公司的份量。上市以后,阿里巴巴加快了電子商務國際化的進程。龐大資金的60%都將被投入到加強阿里巴巴的國際化建設當中。已在歐州開了辦事處;在日本成立了分公司;在美國舉辦“芝麻開門”活動;在廣交會上進行了信息資源置換;還獲得國際域名注冊授權。
2007年11月阿里軟件又與思科簽署了全面戰略合作備忘錄,致力于共同開拓中小企業國際化市場。值得指出的是:此次阿里巴巴繼英特爾、微軟之后,又一家重要的IT科技公司的合作。這種網絡設備商、軟件商、互聯網服務提供商三方面的聚合。將成為阿里巴巴集團整合世界網絡資源戰略布局的重要一步
信息資源來源的國際化;商務信息渠道的擴展化,網上商機的多元化必將促成信息價值的增量化;為此,阿里巴巴對網絡平臺功能進行了全方位的提升。全面地顯示了阿里巴巴技術創新能力,資源整合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當這些能力和資本積聚能力一起形成一種戰略能力的時候,阿里巴巴作為中國電子商務網站旗艦的形象和態勢,就會清晰的顯示出來。就開始拉開了和慧聰網、環球資源為代表的第一陣營網站的差距。
這表明:阿里巴巴正以一個崛起的網絡巨人的形象和氣勢邁入跨國市場。
5、進行跨國網絡購物已成為中國網購的新趨勢
Visa國際組織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內地Visa國際卡的交易總額和簽賬總額增長率位居亞太地區榜首。
眼下,中國人的購物視野已經擴展到國外。很多人通過跨國購物發現:很多品牌和產品在國內還買不到,即使有的產品國內能買到,售價與國外也相差很大。特別是許多中國人發現:每年法國的購物季期間,在該國網站購物,不僅款式新穎。而且都是折扣價。這就進一步激發了中國人的網購熱情。
與此同時,國內的中商網(ChinaEC.com)也早就與北京西單商場、敦豪中外運(DHL)聯手推出“網上購物跨越國界,海外華人解鄉愁” 的主題促銷活動,為海外華人以及國內民眾提供中秋禮品網上訂購、速遞全球的“e路通”服務。以中國化工網為代表的行業電子商務網站專業水平不斷提高,開始顯現集聚效應;以佑康電子商務平臺為代表的城市電子商務平臺逐漸被居民接受,開始高速發展。深圳盈盛科技針對歐美市場進行的電子產品零售與批發。 被譽為“網絡絲綢之路”的eBay則為眾多的中國中小企業提供了一條通向國際市場快車道。提供了一個面對全球150多個市場的2億多eBay用戶四通八達的跨國交易渠道。
這種創新的網購趨勢是雙向的。當前,這種網購的新趨勢已經由“新潮一族”發展為普遍要求。許多人不僅要進入跨國市場采購商品,而且要使中國商品走進國際市場。浙江紹興縣平水鎮同康村村民孫玉馬家白天砍毛竹扎掃帚,晚上敲鍵盤做生意。沒什么文化的他,硬是運用網絡把山里的掃帚賣掉了12萬把,今年春節后,短短兩個月又賣掉了5000把。最近居然有外客商想與他合作做生意。要把山里的掃帚賣向全世界。這使他擴寬了營銷的思路和視野,找到了把生意做到世界去的途徑。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