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店競爭或將借力第三方
來源:
汪敏
2008-03-28 15:43
互聯網在各行各業中的滲透已經深刻地影響著消費者的消費習慣,醫藥行業也不例外。對眾多連鎖藥店來說,利用互聯網實現跨區域和規模化競爭,已成為業界關注的一個熱點。
市場飽和,零售藥店走向跨區域和規模化競爭
2008年,對中國醫藥零售市場而言將是關鍵的一年。
元旦剛過,江西開心人大藥房就傳出已從日本風投公司成功獲得共50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首批8000萬元人民幣現已到位,將用來進行門店擴張和并購。據悉,開心人計劃在福建廈門、新疆、山西、江蘇等地實行并購計劃,其目標將主要鎖定當地小規模連鎖藥店,采用全資購買或者控股的方式。
更進一步的消息是:2008年,開心人還將融資2 億元人民幣,用于下一步的市場擴張。
繼海王星辰連鎖大藥房2007年底在美國紐約納斯達克主板上市之后,開心人的獲資透露出強烈的資本戰爭的信號:搶灘成為中國大陸第二家上市的藥品零售企業,以資本運作助推規模化、壟斷性的連鎖藥店經營發展之路,最終形成全國壟斷性的連鎖藥店。
中國的藥品零售市場自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全面開啟以來,一路高歌猛進,2006年的增長更是達到37%。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06年的公報顯示,截止2006年底,全國藥店總門店數已近32萬家,其中零售連鎖企業1826家,連鎖門店總數121579家,零售單體藥店198076家。
近32萬家的零售藥店總數對中國的藥品零售市場來說意味著什么?一個可計算出來的數據是:13億/32萬=4062.5,也即全國平均約4063個人就已經擁有一家藥店。可以說,這樣的藥店密度與發達國家相比已是相差無幾,而中國的藥品零售市場容量也已經明顯趨于飽和,可以供新開掘的市場越來越少,只好在現有的市場內互相拼殺。
從另一方面來說,國內藥品零售市場飛速發展并不能掩蓋由此而來的重重弊端:其一是藥店的連鎖率不高,僅38%左右,連鎖藥店門店總數與單體藥店相比不僅不多,反而少了7萬多家;此外,連鎖藥店的規模也不大,多為一省、一市區域性的連鎖藥店,全國性的連鎖藥店企業數量不多,而其中能夠真正具有全國性影響力的幾乎沒有。這其中,規模不大對于已經形成連鎖的零售企業來說,不可不謂非常重要。一個很簡單的道理,規模帶來的是規模競爭力,還有規模經濟效益。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的藥店,尤其是連鎖藥店的競爭,必然走向兼并和壟斷。也只有真正具備區域性和全國性市場拓展能力的連鎖藥店企業才能生存和發展,并最終成為藥品零售市場上壟斷一方的霸主。
兩難選擇,連鎖藥店不妨網上借力
面對連鎖藥店規模化競爭的需要,又適逢無市場可開掘,對于試圖謀求擴張、拓展的連鎖藥店企業來說,現實而又常規的路有兩條。一是靠自身積累資本,風險低,但同時也將是一個極其緩慢的過程,難以贏得兼并和壟斷的先機。二是走已經上市的海王星辰和預備上市的開心人的資本運作之路,以外來資本為自身插上騰飛的翅膀,也必將謀求到跨越式的發展。但資本市場具有極強的逐利性,且僧多粥少,對于絕大多數連鎖藥店企業來說也只是可遇而不可求,或者既不可遇也不可求。如此兩難之下,零售連鎖藥店企業又該作何選擇?
其實,藥品連鎖企業只需做一個簡單的觀念突破,便既能夠向更為深刻、更具有競爭力的醫藥零售商業模式轉變,又能實現區域甚至跨區域性的規模化拓展,從而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這便是:跨區域和規模化體現在門店數量上,但更深刻和最根本的還將體現在消費群體和市場競爭力上;當連鎖藥店由地面門店走向網上的平臺,借助網絡的力量,將更有利于在跨區域和規模化競爭中取勝。
網絡的無時、無處不在,已經深刻影響到了生活在21世紀的人們。在國內,諸多行業都已經出現了網上銷售和訂購平臺,醫藥行業也不例外。但縱觀眾多的網上藥店,除政策限制比較嚴格的原因外,還無一例外地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難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也難撬動“網藥”這一巨大市場。
按照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只有具備互聯網藥品交易資格的企業才能夠開辦網上藥店。以此為準,目前全國只有4家合法的網上藥店,而且又都是以傳統的某一連鎖藥店為依托,只是作為地面藥店業務的延伸,明顯受到區域、配送、品種、價格等多方的限制。其他未經批準卻在網上售藥的眾多“網上藥店”,不僅違法,而且還隱含了資質、信譽等方面的風險。因為藥品的特殊性,國家對網上藥店的開辦持嚴格和謹慎態度,難以在短時間之內完全放開。但這是不是就意味著眾多意欲借助網絡實現無店鋪銷售和跨區域拓展的連鎖藥店,將沒有其他選擇了呢?其實不然。
第三方網絡訂購或成藥店競爭新模式
2007年9月,有一個被稱為“新的藥品第三方交易平臺”在北京出現。
這個平臺是基于網絡在線預訂和呼叫中心預訂基礎之上的全國首家第三方訂藥新平臺,它通過向藥店傳遞訂單,并通過藥店的配送、交易最終實現產品銷售。此前,它已獲得中國電信某類號段的獨家使用權。開心人大藥房是這個訂藥平臺的第二家加盟商。在更早些的2007年11月底,北京嘉事堂連鎖大藥房已成為其第一個合作伙伴。
據了解,作為第三方藥品網絡訂購商業模式的獨家開拓者,該平臺通過刊載有藥品價格信息的《藥品黃頁》,把信息傳遞給消費者,消費者通過呼叫中心或網絡向該平臺訂購藥品,相關訂購信息通過與藥店之間的網絡協同管理軟件傳遞到就近的會員藥店,然后由會員藥店組織產品配送到消費者手中,最終實現與消費者之間的產品和現金交易。當通過上述模式實現產品交易后,該平臺則以相關的銷售提成為主要收入來源,與會員藥店直接結算,不涉及與消費者之間的現金交易,所以無政策風險。
與現有的網上藥店相比,該平臺是屬于第三方的,同時為傳統藥店和消費者提供服務。消費者訂藥后能很快拿到藥品,因為藥品都是由各地的合作藥店就近配送的,配送時間短;合作藥店則可以突破賣藥的區域限制,同時降低配送費用,減少門店數量和相關開支,在實現無店鋪或少店鋪銷售的同時擁有巨大的市場競爭力。
分析整個醫藥零售市場,可以預料的是,這一打通“制藥→藥店→消費者”的采購銷售通道,未來有可能在國內藥品零售終端催生出藥店銷售和競爭新模式。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