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峻濤:電子商務十年嬗變后面臨的新啟發
那時問我最多的問題反而是消費品怎么可能放在網絡上賣?在網絡上做消費品的銷售,會是一個什么樣的過程?甚至聽到最多的問題是這些服裝類的怎么可能在網絡上賣?因為他們說買衣服總要看一看,摸一摸、試一試,在網絡上看不見、摸不著怎么賣?那時我就跟他們說,將來有一天在互聯網上銷售最大類的商品之一就是衣服。
到2008年,中央電視臺《對話》節目策劃久和貝索斯先生對話的節目時,想用一個題目考倒貝索斯,要想一個沒有辦法在網絡上銷售的消費品。我們想了兩個半小時沒有想出來。結論是其實所有的消費品都適合在網絡上賣。
可是以什么方式賣、誰來賣、以一種什么樣的電子商務組織形式來賣這里確實是有學問的。從2008年的情況來看,這種方式或是消費品登上互聯網電子商務的路線圖很明顯地出現了兩條道路,第一條是PPG的道路,它的特點很明顯,那就是自己根本就不做襯衣,他只做電子商務。只做網絡營銷,而且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襯衣,尤其是男性襯衣是一個特別適合在網絡上賣的品種。
它給了我們兩方面的啟發,第一,消費品甚至像襯衣都可以在網絡上賣得那么火,那么還有什么東西在網絡上可能不賣得那么火?你可以想到鞋子、襪子。我們在今年甚至幫我們的客戶賣到了快速消費品類,牛奶可以嗎?果汁可以嗎?好像都是可以的。
第二點貢獻是啟發。互聯網上做電子商務已經不是為了一個概念,能夠為互聯網上的消費品銷售來買單的人現在已經不僅僅是創業者和風險投資商,確實是消費者。消費者踴躍買單的事業一定是最有前途的事業。
有這兩點啟發,可是它還帶來了第三點啟發,這個問題是我經常問一些想要做消費品電子商務傳統企業的一個問題。那就是所謂的輕公司,他輕在了哪個環節?輕在了襯衣制造這個環節。傳統企業,比如說他本來就是一個造襯衣的企業,完全有機會反過來做,做一個輕的電子商務公司。他還可以繼續造他的襯衣,而把襯衣的電子商務技術開發、維護,和電子商務有關系的業務外包出去,為什么不可以呢?而且很有可能還更便宜、更有效。這兩者結合起來,可能會是全新的創新模式。
BONO報喜鳥做這件事的方式則是一種反PPG的方式,也很成功。而且我個人堅信,將來2008年消費品電子商務的主要角色反而會是這樣的企業。他們直接出來做輕型的電子商務有五方面的優勢。第一,信譽好。因為任何一個制造消費品的企業他有本事在這個市場上存活到現在,還沒有死,還在激烈競爭的消費品市場上有一席之地,一定有它的忠誠用戶,一定擁有它很寶貴的品牌。
據互聯網行業的調查,有61%的人覺得在互聯網上買東西,信任度很低,容易受騙,沒有辦法識別賣東西的那個人到底有沒有信用。但是傳統企業在這個方面起碼是沒有互聯網上那些虛擬商鋪。尤其是一開始做電子商務的那些虛擬商鋪有優勢得多。
第二點不要以為只有互聯網企業才舍得花錢做品牌,傳統企業尤其是消費品類的企業,在自己的品牌推廣方面是最舍得花錢的。
根據我接觸下來的傳統企業,尤其是今年,想進入電子商務領域,自己開展網上直銷企業一般一年都會在廣告方面投兩三億,根本不在話下,這就是本來就要維持這個品牌傳播所需要的預算。他們要把這種影響力擴大到互聯網上來,可能僅僅要做的是跟這些了解互聯網上網絡營銷規律、網民行為體驗,把這些了解清楚,和他們本來就有的規模龐大的品牌推廣計劃整合在一起,我相信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會爆發出很大的威力。
第三點,東西本來就是他造的,質量控制也是他的,倉庫甚至也是它的,他本來要往地面上發,還是去響應通過互聯網上來的單子,僅僅是這一點的差異。所以其實對于電子商務流程很了解的話,終究有一天會發現,其實對它固有的、過去傳統的業務流程影響是并不大的。
最后第五條,也是最重要的優勢,他們本來就有用戶。這就是傳統企業進入電子商務的五大優勢。當然它也有劣勢,其實那些劣勢說一千道一萬,只有一個,那就是可能對互聯網、對電子商務,對互聯網的規律、對于做電子商務的規律,對于在網絡上怎么能把地面上那些做的很成功的市場營銷方式、市場戰略搬到互聯網上來,可能需要有一個認識的過程。
這個認識過程經過十年,已經有了十年的積累,在2008年,會在傳統企業的榜樣作用下會發生質的突破。榜樣的力量永遠是無窮的,別人會想為什么你能做我不可以做,甚至可以更深入地想原來這個事情可以這樣做。消費品的銷售、消費品的品牌擴大,消費品用戶的管理確實可以這樣做。那就是電子商務。
(注:本文根據6688董事長王峻濤在消費類電子商務論壇上的發言整理而成,未經本人審閱)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