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大家電商圈調查的調查
3月19日一則題為《直擊“北京家電商圈調查報告”新聞發布會》的新聞出現在各網絡媒體,隨后《北京形成四大家電商圈 蘇寧不敵國美大中》、《家電商圈報告首出爐 大中等店面優勢凸顯》、《北京四大商圈年銷售116億元》等業界新聞相繼出爐。賺足了廣大受眾的眼球,同時也給人以國美系一統北京家電商圈江湖,蘇寧幾無立錐之地強烈印象。
且聽風吟:數字圖表齊登場, 端的一幅好模樣!?
題為《2007-2008年度北京家電商圈調查研究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的報告通過“大量”“詳實”“專業”的數據、圖表、圖片給我們剖析了北京四大家電商圈的“現狀”,其所采用的調查技術、調查指標、評選標準也堪稱“專業級”,得出的結論卻令人頗多存疑。
其一、北京四大家電商圈中心為何全都以國美、大中為參照標點?是否涉嫌違背第三方調查的中立度?
其二、北京四大家電商圈商圈亮點為何全部都是國美、大中門店?是否同樣涉嫌違背第三方調查的中立度?
其三、北京四大家電商圈調查產品價格及促銷力度、產品豐富度、購物環境、交通便捷程度、商業配套、商圈標識明顯、店面聚集程度等7個調查指標;為何相對中立?但是產品價格、銷售服務、產品種類、誠信、購物環境、銷售人員專業水平、綜合得分等7個商圈核心門店指標為何仍然是國美、大中“花開并蒂”,其他(家電門店)一欄指標得分則“相去甚遠”?兩項指標為何“同途殊歸”?
其四、種種跡象表明,以第三方名義發布帶有強“公信力”色彩白皮書卻更像是某家電連鎖系自傳色彩的“獨角Show”。這其中難道沒有值得讓我們聯想和品味的“玄機”嗎?
司馬昭之心:插草為標畫地為牢,我的地盤我做主;兵臨城下先入為主,守成之戰好辛苦!
細讀報告內容,“專家”觀點以及縱覽相關傳媒《蘇寧不敵大中國美》、《大中等店面優勢凸顯》的新聞標題,北京四大家電商圈儼然成了“國美系”的“獨立王國”,言下之意,則是“我的地盤看我的”,其他家電連鎖一律弱不足為慮,不堪一擊。
而“專家表示:家電連鎖不應盲目扎堆家電商圈”等新聞標題署名下“專家”在新聞發布會的發言,則大有給其他(家電連鎖)一種指點迷津,懸壺濟世開出萬靈丹藥的“國醫風范”。豈不知所謂專家的“言外之意”仍然是“我的地盤看我的”、“我的地盤你別來”的延續和翻版。根本的原因則是在我的地盤只允許我收購、我開店、我關店,我優勢我“凸顯”(雖然不知“凸”字何來?是因為收購了大中嗎?)我一股獨大我“壟斷”,我的地盤我折騰;對于其他家電連鎖而言,你進攻、你開店、你發展,就是“盲目”,就是“扎堆”,就是不明智,不民生,不應該,國家就應該限制和規范。難道真是如此嗎?聯想以評點TCL、格力為權威,縱論家電連鎖“渠道霸權”為經典的某家電觀察家《家電連鎖:得京城者得天下》一文,此白皮書恰恰是及時地彌補了論據的不足,但指向和目的卻一脈相承。兩位專家可謂:英雄所見略同,著實令人嘆為觀止。
身份之謎:欲彈琵琶半遮面,叫我如何不想“她”?
有關“北京四大家電商圈”調查報道,內容不一,其中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指數研究院聯合發布”或“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前置主體者為多,無論是國研中心還是中國指數研究院,來頭不可謂不大,名頭不可謂不令人乍舌。從而使報告蒙上了一層“準官方”權威的色彩,為其報告張目。
但事實如何呢?網上搜索中國指數研究院相關資料,題為《中國指數研究院把焦點都給騙了》出現在搜索頁面的首頁,點擊查看,陡然開朗,得出的結論也很簡單:原來如此!查看其官方簡介得知:其乃2006年澳洲電訊出資 2.54億美元所控股的搜房集團旗下機構。主要業務乃是:從事房地產業的基礎研究、專題研究和研究顧問服務;實時監測房地產市場的變化,為產業發展提供客觀真實和龐大的數據庫和科學的理論依據;專項數量研究,分析房地產市場價格走勢和評價行業領先企業群體;集合專家智慧,以全方位、前瞻性的眼光為企業發展和項目投資制定戰略。但是,不知如此強調客觀真實,帶有外資傳媒色彩相當專業的非官方調查機構所發布的北京四大家電商圈調查卻指向性卻如此明顯,結果如此偏位?
同時相關報道所出現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或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倒是屬于官方權威機構,在國民經濟建設過程中發揮了指導、監督、參謀等智囊作用,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和公信力。但是:一則“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先生在新聞發布會上明確指出:我本人也是研究市場的,這個報告不是我們做的。我們發展中心有三個研究所,有企業所、市場所、經營所。但同時他也指出:我認為這個報告還是很科學,有很多數據支撐,報告是科學、詳實的。給我們透露出的信息是:個別媒體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或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作為調查報告發布主體,顯然有違新聞“真實性”原則;二則陸刃波先生作為家電業界專家,出現在新聞發布會的名頭是“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并非“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所”,另外關于陸先生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關系,相關網站的專文剖析,似乎能給我們透露些許端倪。因此,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拉來做“虎皮”,不知國研中心張玉臺主任、企業研究所陳小洪所長、張文魁、李兆熙副所長;市場研究所任興洲所長,王微(博士)、程國強副所長作何感想,有何評價?而至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經營所則在國研中心官方網站難覓影蹤。不知道是兩會之后剛成立尚未掛牌、上線呢?還是根本就不存在經營所的說法,純屬陸先生“口誤”呢?而國美電器2008空調消費流行趨勢報告聯合發布單位中國電子商會、中國家電市場聯合調研課題組則與陸刃波先生有著有密切的關系。尤其是查詢相關資料中國家電聯合調研課題組乃是:據悉,由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聯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所等研究機構組成的中國家電聯合調研課題組。同樣出現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身影。不知道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所何時轉型發布企業指向極其明顯的調查報告?還是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所非彼(由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擔任榮譽所長,任興洲同志擔任所長,王微、程國強同志擔任副所長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研究所。
我們無意質疑陸先生的家電業專家身份,也從陸先生多年來致力于家電業研究獲益匪淺,無法否認其為中國家電業發展所作出的貢獻;也無從否認其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主任的合法身份;但是我們不得不存疑其國務院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市場所副主任的官方身份;對于北京四大家電商圈調查報告和2008年空調消費趨勢報告也無法釋疑其顯著的企業指向色彩。對于中國指數研究院我們也無法否認其在房地產調查領域的權威性,否認其北京四大家電商圈調查的技術,但是我們同樣無法釋疑報告中顯著的企業指向色彩,以致于影響報告的獨立性、公信性的事實。
因此,我們得出的結論是:中國指數研究院似乎在其所擅長的房地產領域調查之外并不擅長家電商圈調查領域做了一次并非完整、完美、公正獨立的市場調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在其或不知情的情況下做了一次并不“出彩”的襯托。令人扼腕,使人太息。不知諸君以為然否?
再探迷蹤:剝絲抽繭現真身,原來他才是真“神”!
“北京家電商圈調查報告”新聞發布會的主辦方 “家天下網”則是(與中國指數研究院)同為搜房集團旗下的新銳網站。這也無可非議,畢竟“一家人不說兩家話”嗎?但是,直播新聞發布會的網絡媒體中以熱訊家電網尤為引人注目。點擊熱訊家電網的直播頁面,與此同列的是國美2008年空調趨勢發布會、2007年國美收購大中電器新聞發布會、2006年國美收購永樂電器新聞發布會等直播頁面鏈接。可見,熱訊家電網與國美似有較為“親密”的關系,不由得讓我們產生“北京家電商圈調查報告”會否與國美有某種瓜葛的聯想。
熱訊家電網運營公司即北京天地盛世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其母集團乃是龍世嘉藍國際傳播機構。2005年1月國美集團董事局主席黃光裕先生向龍世嘉藍投資增股,龍世嘉藍國際傳播機構正式成為國美集團下屬成員公司。2006年1月國美電器出資收購家電網(www.jdw.com.cn),由龍世嘉藍具體運營;家電網后更名為熱訊家電網(www.hotce.com.cn)由龍世嘉藍旗下北京天地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負責具體運營。由此我們可以探明其中脈絡。熱訊家電網直播北京商圈調查新聞發布會除了媒體間合作之外,是否另有玄機?作為國美電器新聞戰喉舌的熱訊家電網直播事件中難道沒有其“祖父級”公司國美系的身影嗎?假如國美系與北京四大家電商圈調查存在某種直接或間接的關聯,那是否意味著泡制本次調查報告的“真神”就是國美電器呢?如果是,那么是否意味著所謂權威機構調查的調查結構并不獨立和權威呢?相信諸君自有裁斷。且許之一笑吧!
法無可恕:排行排名何時了?虛假知多少?
1999年8月6日,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財政部、監察部、審計署、國務院糾風辦等部委聯合發布《關于整頓營銷信息發布秩序堅決制止亂排序、亂評比行為的通知》,通知指出:一些行業組織和市場調查機構擅自以排序、推薦、認定、上榜、抽查檢驗、對比實驗、宣傳介紹、統計、公布市場調查結果等形式(以下簡稱排序活動),隨意向社會發布缺乏有效依據的“排行榜”和“推薦品牌”等企業營銷信息,實際上是對企業搞評比或變相評比活動,這些排序活動嚴重違反了國家有關規定,不僅干擾了企業正常營銷活動,增加了企業負擔,助長了弄虛作假不正之風,而且對消費者造成欺詐和誤導,嚴重影響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的形成,社會各方面反映強烈。強調通過:清理整頓各種排序評比活動;嚴格規范信息發布渠道;加大執法力度,加強監督檢查等三大具體舉措堅決遏制亂排序、亂調查、亂排名的虛假排名。
2004年6月,海信集團一舉將涉嫌調查不實、排名缺乏準確依據的青島帕勒咨詢公司及其法人代表前海信員工現著名家電觀察家羅清啟先生告上法庭,經青島市南區法院、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初審和終審判決:被告青島帕勒品牌科技咨詢有限公司停止對該排行榜的傳播,并在全國性媒體上公開向海信集團有限公司賠禮道歉,賠償海信集團有限公司經濟損失63925元。被成為“企業叫板排行榜第一案”引人注目,發人深思。前車之鑒,后車之輒;不知北京家電商圈調查報告主辦方作何感想?
今年是《統計法》頒布25周年,我國在統計立法、執法及調查統計專業科學等統計調查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是,在民間統計調查活動管理、市場調查秩序規范、民間統計調查監督等方面尚存在執法能力、財力、物力、人力的不足以及立法空白的問題。近年來,各類調查統計、排行榜層出不窮,調查手段無所不及,調查結果互相矛盾,花樣百出,一時讓普通民眾莫衷于是。本來作為公眾參照的調查統計,由于缺乏公信力正在逐步走向調查失范的邊緣。當越來越多的市場調查、排行榜成為企業宣傳的工具,當越來越多的非公立調查成為廣告的引用語,中國市場經濟秩序的公平競爭性,民眾的“真實知情權”無疑正在越來越面臨挑戰。
而當所謂帶有明顯偏向色彩第三方調查報告以新聞的名義,見諸于報端、網絡;以硬新聞而軟廣告的形式,傳播給普通受眾的時候,是否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十條(廣告使用數據、統計資料、調查結果、文摘、引用語,應當真實、準確,并表明出處)應當真實、準確的原則;當調查報告帶有明顯的排他色彩和獨占商圈意圖的時候,是否涉嫌《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四條: 經營者不得捏造、散布虛偽事實,損害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我們不得而知,也許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猜想也會如影作散。當時,我們更相信越來越多的人呼喚澄澈的天空,越來越多的人呼喚誠信的環境,因為澄澈讓我們寧靜,誠信使我們安寧,也許這正是我們所期待的和諧吧!
桃李不言:莫道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我們則從《蘇寧電器2007年度年報》中卻得出被北京四大家電商圈調查發布方或有意或無意忽略,列入其他一欄中且在核心門店指標評分遠低于國美、大中――北京蘇寧電器的有關指標:1、可比門店增長19.38%;2、主營業務年度增長53.87%。既然核心門店指標遠遠落后于國美、大中,竟然還能夠實現可比增長和同期增長,難道是北京家電市場可比增長和同期增長復合增長率高于19.38%或者53.87%嗎?答案顯然是否定。那么唯一的可能是,北京蘇寧電器搶了“國美、大中”的地盤,吃了“國美、大中”的口糧。
然而,北京蘇寧電器似乎并不看重所謂第三方的調查結果,所謂專家的靈丹妙方,乃至此次新聞宣傳戰幕后導演的“良苦用心”,堅持其百店目標、地鐵大店戰略“京城攻略”,以進攻者的姿態直面四大家電商圈調查,而是用實際行動詮釋“家電連鎖:得京城者得天下”正在進行著過程。
黨的十七大以及近期閉幕的兩會上,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均指出“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的格局”;“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規范發展行業協會和市場中介組織,健全社會信用體系”,把門類齊全、功能完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作為現代市場體系的四大特征和目標,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把加快建設社會信用服務體系,健全并嚴格執行失信懲戒制度,作為規范我國市場經濟秩序的治本之策;把市場中介組織發展和規范水平作為市場體系發育成熟程度和現代化水平的標志。誠信經營、公平競爭作為全面推動國民經濟又快又好發展的關鍵要素,從而更好的落實貫徹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基本要求的科學發展觀,同時也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新要求的核心組成。因此,我們更寄望蘇寧電器及北京蘇寧能夠切實實踐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的要求,弘揚誠信經營、公平競爭的和諧經營理念,履行企業行業責任和社會責任。
讓我們拭目以待,期待北京四大家電商圈公平競爭和諧發展時代的到來!期待現代市場體系統一開放、競爭有序時代的到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