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三峽廣場商圈藥店評析
來源:
代航
2008-04-03 17:15

商圈背景
沙坪壩是重慶主城區,也是著名的科教文化區。這里有138中等重點中學,也有重慶大學、西南政法大學、四川外語學院、重慶師范大學等高校。區內總人口78萬,下轄11個街道、12個鎮和1個經濟園區。近年來新建成的三峽廣場為沙坪壩區的新興核心商圈。在這個核心商圈內分布的主要藥店如右圖所示:
調查對象
在沙坪壩三峽廣場商圈內,筆者粗略調查的藥店超過10家,其中,重慶醫藥公司和平藥房2家,桐君閣大藥房2家及其關聯藥店沙坪大藥房、萬和大藥房2家,同生藥房2家,倒閉的藥房1家(麥克),被收購的藥房1家(全發)。按日均銷售額計,在3萬元以上的藥店有重慶醫藥公司和平藥房中心連鎖店、沙區醫藥公司沙坪大藥房、桐君閣大藥房;而位于陳家灣農貿市場邊上的萬和大藥房由于建筑封路,來客數近來有所減少,日均銷售額在1萬~2萬元之間;估計每天銷售1萬元左右的藥店,為渝碚路上的萬和大藥房、和平藥房以及福利大藥房等。
經營特點
從業態競爭的角度分析,桐君閣主打優勢中藥品類,有中藥飲片專營的跡象。
和平藥房多元化經營趨勢明顯(以中心連鎖店為例),如全面引進雅漾、理膚泉、微姿、芙麗芳絲系列國外化妝品藥店專供品牌,特設白大夫專柜等,藥妝成分增加,同時在擴大原有經營面積基礎上,還引進同仁堂專柜、科倫•健康坊,專設兒童用藥專柜、新特藥專柜,開架陳列的貨架,保健食品有3個、醫療器械2個,計生、維生素等也各有1個貨架,日用品有4個貨架,并占據20多平方米,形成了明顯的銷售專區——我們可以據此判斷,這家和平藥房實際上已經是一家超市或準超市藥房了。
萬和大藥房為重慶平價藥房的代表,去年銷售額已接近2億元,但其經營品類主要是藥品,最近幾年特別強調醫藥學專業服務,還在中藥飲片方面下功夫(增加品規、強化中醫藥師的現場咨詢服務功能和免費煎藥等便民措施),但總的來看,其經營重點仍然集中于藥品——雖然萬和把自己定位于平價藥房中的“超市”業態,但筆者認為它更像是在做“專營店”,譬如在陳家灣農貿市場的這家萬和大藥房,非藥品與保健食品只占了2個貨架,其他均是藥品貨架,尤以清熱解毒、解熱鎮痛、止咳平喘等常見病、慢性病藥品的排面最大。據了解,萬和大藥房不到200平方米的經營面積,卻有2200多個品規,80%以上均為藥品。
桐君閣在新世紀里的業態,可視為店中店或店中柜。這種業態在上海發展得比較好,如上海復星醫藥在聯華超市開的復星聯華店或專柜,上海華氏大藥房在全市各大商超開出的80多家店中店(柜)。上海國大藥房在浦東第一八佰伴內的張揚店,曾經創造過日銷售額超過30萬元的紀錄。但這種新業態,在三峽廣場商圈里還不多見,顯然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分析
經過對沙坪壩三峽廣場商圈內藥店業態競爭的簡要調查分析,我們也可以由此得出幾個結論。
第一,三峽廣場商圈匯聚了重慶市幾個重要的品牌藥店,它們之間的競爭,既可以看作平價藥房與連鎖專業藥店這兩大基本業態陣營的競爭,也可以視為原有業態的交融和調整。比如,平價也越來越不成為當初平價藥房創立者的專利,而專業、專營等,也并非天然歸連鎖專業藥房所有,平價藥房開始強調專業服務,甚至也在探索藥店“專營”的可能,而連鎖專業藥房在多元化經營的同時(如向藥妝店靠攏),也開始探索專營、專區店——如沙坪大藥房用近300平方米的面積經營醫療器械(包括醫用和家用),桐君閣則越來越重視中藥飲片銷售的技術含量。相信隨著三峽廣場商圈健康產品消費觀念的日趨成熟,各大藥店尤其是品牌藥店,其業態的交融和調整,將更加豐富多彩。
第二,藥店之間的業態競爭,歸根結底應該是由其所在商圈的顧客類型和選址來決定、調整的。沙坪壩三峽廣場商圈,其顧客來源主要是沙坪壩區的居民和附近社區居民,顧客人群的區域性特征非常明顯,學生、老師等作為主流消費群,有較高的購買力,時尚消費意識、品牌觀念等都比較強烈。同時,由于這個商圈集休閑、購物、觀光、娛樂、交通中轉(含步行街)為一體,顧客的流動性也十分明顯。能否吸引這些流動顧客進店,將是包括藥店在內的所有零售企業的主要營銷目標。當然,藥店在商圈內的選址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進店顧客數量,如陳家灣農貿市場邊上的萬和大藥房,位于三峽廣場商圈邊緣,其目標顧客主要就是前往菜場買菜的附近居民;位于渝碚路上的萬和大藥房附近是醬油廠南友村社區,每天300多的來客數中,有40%的顧客為商圈的流動顧客。萬和大藥房一直都在進行會員制營銷,但針對流動性顧客的主要營銷方式,也仍然需要進行探索、創新。
第三,與北京、上海不同,在一些如重慶這樣的大城市里,沒有開店距離限制,藥店經營決策者有沒有前瞻性的藥店造點、布局的戰略規劃,將成為包括業態競爭在內的藥店商圈競爭能否取勝的關鍵。類似三峽廣場這樣的黃金商圈,不論是出于藥店決策者的品牌擴張戰略考慮,還是增加銷量的現實選擇,三峽廣場商圈一定會是品牌藥店的“兵家必爭之地”。事實也的確如此。但筆者也觀察到,在這樣一個既能提高品牌影響力,又能擴大藥店銷售規模的商圈內,和平、桐君閣、萬和等品牌藥店,都沒有能在目前形成多點布局的競爭優勢。我們相信,不久的將來,肯定會有通過多點布局聚集自身銷售規模并且有效阻嚇競爭對手的品牌藥店出現,在這個商圈里實施戰略規劃。
重慶這座中國西部的特大型城市,近10年來獲得巨大的發展——你就是用“城市再造”一詞去形容,似乎也不會覺得夸張。而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說藥店肯定會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的話,那一定就是在一些黃金商圈“先下手為強”,形成藥店選點布局的競爭優勢。當然,如何選點布局,能否快速搶占地理之便,形成聯動、聚集效應、不僅要依賴藥店經營決策者的戰略眼光和膽識,更要依賴支撐其選址的人員、關系、技術、資本等諸多力量的全面協同。
第四,三峽廣場商圈是藥店進行品牌營銷傳播的最佳陣地,因此這一商圈內的藥店均應以十二分的目光來挑釁自己在品牌形象管理和傳播方面的瑕疵。比如,藥店的名稱與LOGO等識別系統有所改變時,這種改變有沒有及時傳遞給每個門店(加盟店應該是重點檢查對象)。店堂里的布置也很重要,包括企業核心價值觀、核心理念以及各種標識語,有沒有注重其形象表現的統一性,其表現形式是否清晰、明確,促銷海報與藥店氣氛是否協調,等等,筆者以為,品牌藥店應有專人專崗來加大這方面的工作力度。在這個商圈里,某藥店完全套用國內著名品牌藥店“健康/專業/便利”的藥店品牌宣傳定位,甚至還有一藥店的名稱與其他地區的某品牌藥店完全一樣,將來會不會有知識產權方面的麻煩,筆者以為,這些藥店應該很好地問一下自己。
第五,由于三峽廣場商圈內的藥店在原有藥品經營基礎上,都有多元化的趨向,沙坪大藥房、和平藥房等尤其明顯。然而,藥店經營自己并不十分擅長的日化用品、食品或保健食品、藥妝等,在與商圈內的化妝專賣店(柜)、商場、超市等進行“異類競爭”時,是否有過長期的戰略規劃和競爭優劣分析,筆者以為,這是三峽廣場商圈進行多元化經營的藥店必須思考的大問題。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