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吧從來就沒救世主:網吧的利潤機制與價格競爭
外行關于網吧利潤的計算錯誤
新華社銀川電:“河南財經學院學生馬鵬對一個有90臺電腦的中等網吧算了一筆收入帳:以市場平均1.5元/小時的收費標準計算,每臺電腦基本每天運行在20小時以上,網吧每天的毛收益為:90臺電腦×1.5元/小時×20小時=2700元,一月就是2700元×30天=81000元,一年就是81000×12個月=972000元。扣除各種上網費、管理費和成本,網吧一年收入也有60萬元之多,這還不包括為網民們提供的飲料、食物、煙酒等的收入。”
2007年12月20 日互聯網記者爆料:北京市的1400多家網吧,上座率均在70%以上,平均年收入過百萬元,其中擁300臺機器的網吧年收入達400萬元以上。
這類報道被廣為轉載,對網吧的負面影響很大。其實這種算法不反映大多數網吧的實際經營狀況,因此不具有普遍性。對這種算法,大多數網吧業主不以為然,他們認為記者的算法屬于外行的盤算,誤差很大,網吧不可預料的成本太多,更何況一些人根本就沒計算成本。
影響價格的主要因素
網吧的成本包括“硬投資和軟投資”開支。硬投資指看得見的開支,大致包括硬件、軟件以及場所建設 等,主要是指機器硬件、網絡設備、桌椅、寬帶、空調、裝修、房租、水電等投資。軟投資,指不易固定而又確實會發生的開支,主要是指申辦營業證照成本、員工工資、機器硬件損耗、政府征收的各種稅費、營造生存的人際環境、意外消費等開支。
經營中的支出主要有:電費、網費、折舊費、人員工資、各種稅(費)、房租、不可預見開支。經營收入主要有:顧客上機費、飲料香煙銷售費、點卡銷售費、食品銷售費、變賣舊品費、電話費、網絡資料下載打印、數碼照片打印、與各種運營商相關合作收入等。
經營中對價格與利潤影響最大、最有效、最關鍵的因素是增加上座率、增加顧客上機小時和延長營業時間,其中一項發生變化就會對價格與利潤產生很大影響。
網吧從來就沒遇到救世主
價格戰與正常降價有本質的區別。正常降價減少的是利潤,而價格戰有可能以直接犧牲成本為代價。有心機的經營者,自然會經常測算自己網吧上網的價格底線。這個底線無論如何是不可突破的,否則就是賠本的生意了。不顧底線的盲目降價,在傷害了別的網吧的同時,也首先重創了自己。而一旦價格降下來,再升上去就難了。
人類使用電話、手機、網絡等現代通訊工具,與乘坐現代交通工具一樣,其價格下降是必然趨勢。網絡越發達,越成熟,提供的服務越多元,越快捷,其上網就越廉價。由此可見,網吧的價值及價格趨向與糧食的價值及價格趨向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這就是為什么物價幾乎普漲而網民上網反降的原因之一。當然,還有網吧數量增多、規模增大而顧客減少等原因。
在打壓和夾縫中生存的網吧,從來就沒有遇到救世主;在網吧的許多負面影響造成百姓不滿的情況下;在人們圍繞網吧的價值定位、生死存亡、行業意義爭論不休的時候;不要指望有人會為網吧組織價格聽證。否則,價格聽證就有可能變成網吧的“生死”聽證、“存亡”之爭!
因此,在價格問題上業主只能相信經濟規律中的價格規律,并輔依行業自救。粗糙的“價格聯盟”只能應付于一時,即使物價部門不處罰,這種聯盟也會在市場經濟的無情沖擊中自生自滅。
但是,不應反對局部地區為應對“價格戰”而進行的業內協商。在很多地方,在市場經濟的各個領域(如石油組織)這種協調又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對旨在抵制惡性競爭、維護市場秩序的價格協調行為,只要是在法律的范圍內進行,應當支持與提倡。
降低成本,數中有術
降低成本的主要渠道是房租、接入費、損耗、減員增效、控制預算外支出等。精打細算是一條至關重要的法則,而且大有文章可作。如場所內的固定電話就很有講究,不安裝則不夠檔次,安裝了如果管不好,任人“海打呼天”則造成浪費。比較好的辦法是安裝固定投幣電話,既避免了浪費又增加了收益。南京有一個網吧的固定投幣電話一年能掙出一個員工的工資來。再比如買入各種飲料,其結算方式、供應商家、保管人員、采購人員、零銷人員等等因素,對節省開支都有很大關系。如果說精打細算是個細節問題,那么正靈驗了“細節決定成敗”的法則。
增加利潤的主要渠道是提高上座率、增加營業時間、協調與控制價格。業主必須時時跟蹤成本,觀察效益,并及時作出調整。以南京一個擁有123臺電腦的網吧為例進行框算,其員工的配置為:收銀員3人, 技術服務生3人,保潔員3人,現場經理2人(一正一副),保安1人,炊事員1人,共13人。每月成本不含設備折舊,為45000元。
各項投資成本之和不少于80萬元/年。如果每臺營業額為20元/天。則為:123臺×20元/天×30天=73800元/月。那么:73800元-45000元=28800元/月(毛利);28800元/月×12個月=350000元/年(不含折舊)。折舊率計算方法為:第一年折舊率為60%,第二年折舊率為30%,第三年折舊率為10%,三年后的舊設備如果能賣到投資時的10%至15%就不錯了。可以這樣理解,第一個三年掙的是一堆當時投資額的10%的舊設備。
35萬元/年×3年=105萬元,105萬元一80萬元投入=25萬元利潤,25萬元利潤+7萬元(舊機器市值)=33萬元。這里面不包括至少一次全面升級的費用。平均每年掙11萬元。三年內的一次全面升級,費用要用去利潤的40%左右,即13.2萬元左右。這樣一來,三年的利潤只有19.8萬元了。尚未排除意外成本和不可預見的支出。
如果網吧場地再大一些,能增加50臺。為此所增加的成本只有房租、電費和50臺設備費。這樣就攤薄了經營、公關、處罰等成本,相對地也就額外增加了利潤。但是,如果在居民生活區超過180臺,極有可能因客源不足,造成資源浪費,形成虧損。可見規模決定效益。規模適當,則贏;不當,則輸。
其次,以一個123臺電腦的網吧為例計算每臺每天的成本利潤。即:總成本45000元÷123臺÷30天=12.2元/天/臺。如果每臺每天營業額為15元,那么,利潤為15一12.2=2.8元/天/臺。
往往有新經營者會這樣想:投入100萬,每天收2000元,苦5年掙100萬。能這樣就以為自己掙錢了,其實大錯特錯!五年后機器只賣20萬元,何況撐不到5年就得升級,還有銀行利息呢?如果不把這些想清楚,就去盲目投資,十有八九要吃大虧。
控制好網吧規模大有學問。開在居民生活區的網吧,以160至220臺左右為宜,太小和太大都劃不來。100臺的網吧與200臺的相比較,其經營成本大致在一個平面上。比如網費、人員工資、食宿、證照與社交開支大致相同,違規后的處罰額也相同。如果臺數少了,那么分攤的單機成本就高了。但是,又不能一味擴大臺數,管理人員不夠會出現混亂,設備閑置率太高也劃不來。因此,要結合場所的地理位置,客源狀況,競爭對手情況而精確測算。
價格競爭之道
網吧行業尤其需要公平競爭,反對惡性競爭。價格之爭,只是競爭中的一個側面。而網吧面臨的主要競爭可分為“后來居上”型、“明爭暗斗”型和“異業排斥”型三種。應對不同類型的競爭對手,有不同的方法。有時必須從自己創業的第一步(選址)開始。篇幅所限,不全文摘編。只介紹如何應對“后來居上”型。當一個新的競爭對手開在你的網吧附近時,怎么面對呢?一般分兩種情況處理。
對內,第一步是針對對手情況,統一更換一次附件,如鍵盤、鼠標、耳麥等,再對場所做一下清潔整修,使人在外觀上覺得與對手相差不大。花小錢做一些初步的補救,力爭在附件上與對手打平。用這種花小錢的方法,減少初戰損失。第二步,待到對方新設備的能量釋放的差不多了(約6到8個月),尚未收回成本、來不及更新時,你再對設備中的20%低檔和一部分中檔更新,使之成為高于對手的高檔,這樣又把對手甩下一個檔次了。
對外,應主動與新對手搞好協調,不以降價等惡劣手段競爭,并團結周圍同行共守公平競爭規矩。有一些老板,面對新來的競爭者,往往認為自己已收回了成本,你來與我爭,我就降價跟你拼。用這種舊觀念對付新對手是下下之策,萬萬要不得!
所以有經驗的老板不打價格戰,會把價格穩定在與周圍網吧稍高一些的水平上。他們注重以優良的設備、優美的環境,優質的服務,吸引高檔的、舍得多花幾毛錢的客人。顧客素質相對高了,無形中又增加了收益,減少了損耗。有時,為維護周圍相對平和的競爭氛圍,寧可在利益上作出讓步。
不敗之策
節省開支,增加收益,提高綜合效益,應當從選址開始,每一個要素都有文章可作,也必須認真去做。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九九”。但優化網吧的軟硬件環境、提高服務質量,增強競爭實力,守法經營,贏得政府信任、同行支持,才是盡可能獲得最大效益的“鐵算盤”。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