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哪里出了錯 無錫延壽堂“大健康”定位的商圈分析
筆者近日特地前往江蘇無錫延壽堂藥店進行探訪。這家藥店一度引起業內外人士的關注,皆因它是去年國內藥店轉型或定位于“大健康”形態的積極探索者。那么,經過一段時間的運營,延壽堂近況如何?
位于無錫北大街38號的延壽堂正門門頭相當醒目、典雅,側門也較寬闊(可停車),交通方便,10多條公交線路均可到此。進得店內,不到1200平方米的空間布置、專區陳列、采光等,讓人耳目一新。專區有藥妝專柜區、保健品開架自選區、藥品區、中藥飲片、參茸滋補品區、醫館區等,除了貨品尚欠豐滿和人氣略嫌不足外,各銷售專區的區隔與銜接、動線與貨位等,都看得出是經過精心設計、頗具匠心的。而其先前呼聲很高的藥膳養生館(燉品館)、健康檢測中心尚未完全投入運營。從整個經營上看,雖然目前該店的日均銷售額已過萬元,但與“轉型”前相比,銷售提升不太明顯,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原因何在?是資金投入不到位還是技術支撐力度不夠?可不可以從延壽堂定位于“大健康”后的商圈適應性上去作一個簡單的分析呢?
商圈
首先來看無錫延壽堂所在的北大街商圈。這個商圈是無錫的副中心區之一,但它與以中山路為中心的CBD和以火車站為核心的火車站商圈相鄰,加上交通便利,人流量不是問題。某機構前些年所做的商圈調查顯示,北大街商圈內店鋪餐飲類有15家(占27.7%,第一位);休閑娛樂類店鋪(游藝廳、足浴、休閑美容)6家(占11.1%,第三位);醫療保健類店鋪5家(占9.2%);另有綜合大百貨市場、副食品店等各1家。由此推論,無錫延壽堂在講究餐飲、燉品的商圈特色經營種類基礎上發展藥膳,在休閑娛樂基礎上發展藥妝,在醫療保健、百貨、副食范圍內增加滋補營養品、增設健康檢驗中心等,應該是有相當商圈經營基礎的,即從理論上說,無錫延壽堂向大健康領域進行品類(模塊)延伸,其現有商圈經營種類是可以提供支撐的。
調查
以延壽堂的“賣點”之一藥膳養生館為例,北大街的眾多餐飲(館)是其藥膳的商圈基礎。此外,延壽堂藥膳養生館的前身是燉品館,也已經營多年,在商圈內有一定聲望,其特色產品有:秘制龜裙、國藥燉鹿肉、乾隆鹿三鞭、參藥燉鹿鴨、延年滋補湯等,其提供的男性套餐有200元與599元兩種價位。可見,燉品館的消費檔次屬于中高檔,估計藥膳養生館的價格定位亦如此。
但為什么延壽堂健康城沒有原先預計的火爆呢?帶著這個疑問,我們與無錫延壽堂執行總經理李秉彧做了簡單的溝通。據李秉彧介紹,延壽堂在2007年10月份對無錫市場進行了細致的市場調研。通過調查發現,在北大街商圈消費的人群,47.81%的人月收入都處于1000~2000元之間;40.38%的人群在身體上的投入不足收入的3%,也就是說,即使是月收入2000元以上的顧客,他花在強身健體等方面的開支,也就在60元左右。在對化妝品消費做調查時,他還發現,這里的顧客在此方面的消費也只占到總收入的5%~10%,還未達到時尚消費的標準。在關于參茸和保健品消費群調查中,有38.56%的購買者收入都在3000元以下,而李秉彧認為,參茸保健品的理想消費人群的收入應在5000~15000元之間。而無錫的中山路CBD商圈和火車站商圈則比北大街要高得多,45.36%的人群收入在2000~3000元之間,51.42%的人群在強身健體方面投入總收入的5%~8%。由此可見,無錫延壽堂附近商圈的消費人群的購買力有限,但由于延壽堂董事會在改造初期,同時也將在無錫的中山路CBD商圈和火車站商圈進行投資設店,形成“1+N”(即一個中心店加N個模塊化分店)模式,考慮到現有延壽堂有足夠的停車場地、交通便利性、未來人流量基礎,因而才在北大街商圈設立健康城。但遺憾的是,當延壽堂改造成功后,由于董事會各董事之間存在矛盾,后期投資變得遙遙無期了。
而據延壽堂的供應商介紹,延壽堂在最近的結算方面也出現了問題,開始變得非常拖拉。由此推斷,資金問題應是制約延壽堂發展的瓶頸。據介紹,如資金到位,未來的延壽堂將通過新設的這兩個店面對現有北大街健康城進行整體拉升,通過多種營銷組合和促銷策略,集中全力服務中高端人群,以此來彌補北大街商圈的先天不足。故此,若脫離未來設立的2個重要店面,不能形成遙相呼應局面的話,僅憑單純的北大街商圈,延壽堂“大健康”的形態定位與其目標人群就變得并不十分吻合了。
分析
表面上看,無錫延壽堂的商圈業態基礎是牢固的,可以支撐其多品類(模塊)的組合發展,但目標人群現有購買力不足,對其大健康的消費理念和消費方式,并不能夠提供即期的消費支撐,而激發其未來的健康消費需求或對未來消費進行預支,無錫延壽堂將陷于花費巨資引導和培育未來健康消費市場或僅滿足于現有健康消費需求市場的兩難境地。如果是前者,無錫延壽堂尚需假以時日,并且要付出培育市場的宣傳代價;如果是后者,目前的“大健康”轉型,則明顯缺乏現實的購買支撐。
其次,從北大街的商圈消費文化來看,這個商圈歷史上是以米業興市,帶動面粉、紡織、商業等行業,消費文化側重于生活必需品,似乎并不支持高檔消費。很顯然,如果無錫延壽堂的商圈僅限于北大街,沒有巨額廣告、促銷引導商圈消費,打破現有商圈范圍,吸引其他商圈的目標顧客,則其“大健康”轉型就不會十分順利。
橫向比較
除了以上原因,無錫延壽堂為什么不能取得預期的理想結果?我們還可以拿它與鄰近的南禪寺商圈的PTO作一個比較。
南禪寺PTO原來是無錫山禾健康大藥房的一家藥店,2005年10月成為PTO無錫示范店。筆者與許多同道一起,曾在開業時目睹了它與近鄰無錫市民大藥房對壘的盛況(當時被記者形容為“中國藥品零售史上最慘烈的肉搏戰”)。時隔2年半,當筆者站在無錫市民大藥房與南禪寺PTO的門口,發現PTO的門頭好像剛剛經過修整,而門口客流不斷,在筆者觀察的幾分鐘里,其流量似乎已超過無錫市民大藥房。毋庸置疑,南禪寺PTO已經取得了成功。
同樣是老店改造,無錫山禾健康大藥房南禪寺店借助PTO這個新銳品牌,抓住了社會公眾普遍關心的“價格”焦點,不僅在行業里掀起波瀾,而且在當地老百姓——尤其是南禪寺商圈居民中,通過與無錫平價老大無錫市民大藥房的公開叫板,一石擊起千層浪,樹立起一個嶄新的挑戰者形象;相比之下,無錫延壽堂雖然也借勢了業內藥店“轉型”、“大健康”概念,甚至也在門店空間管理上有非常恰當的體現,但由于沒有抓住這個時期當地居民關注的焦點,商圈顧客沒有對其積極響應,顧客的大健康消費需求也沒有被很好地激活,此外,宣傳沒有到位、貨品不豐滿等,都可能是其中的原因。
再看商圈形態、顧客類型與業態的關系。無錫延壽堂商圈雖然是無錫副中心區,甚至其大健康品類(模塊)的延伸組合也有相當的商圈店鋪經營種類基礎,但是,這個商圈顧客的購買力,或者說與其購買力相當的健康消費需求還并不十分強健有力——這注定了定位于中高端消費的無錫延壽堂大健康店,需要相當的時日來培養自己的這一目標顧客群;而在南禪寺商圈,由于這里每天有3萬~5萬人的流量,而且當中大都是普通百姓,“平價藥房”的業態定位與整個商圈的消費人群和購買力水平非常吻合,所以,我們看到,無論是2003年從這里起家的無錫市民大藥房,還是與它捉對廝殺的后起之秀南禪寺PTO店,其定位于中低端目標消費人群的零售業態與其商圈形態能夠保持一致。此外,南禪寺的菜場、寺廟,以及附近的醫院等,這些機構或設施,都在無形或有形中形成了人流聚集的條件,從而使這個商圈呈開放狀和較強的流動性,容易形成核心商圈和跨商圈的口碑效應,有利于目標顧客的集聚和非目標顧客的自我淘汰、篩選。
不過,話又說回來,目前無錫延壽堂處于“大健康”轉型實踐,還不能說它已經失敗,除資金問題外,也許還有其他因素有待排查,如果他們能堅持下來,并在堅持中修正已經發現的錯誤,那么其目前的尷尬,只是是邁向成功必經的挫折而已。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