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店管理者應遠離情緒化管理
來源:
王獻波
2008-04-24 10:15
案例
陸元霜是一名做事雷厲風行的店長。在藥店里大家都知道,陸店長在工作上總是風風火火,認準的事情說干就干。也正是在她這種精神的感染下,全體店員努力工作,讓這個原本效益平平的藥店發展成為了公司的高績效門店,多次受到總部表彰。
但是有一點,大家對陸元霜頗有微辭,那就是她有時候太情緒化了。高興的時候,對待店員像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樣,非常友善客氣;然而如果她受到了外界刺激的話,卻喜歡將情緒轉嫁到店員身上。比如有一次,藥店沒有完成總部規定的銷售任務,總經理很嚴肅地給予了批評。沒想到陸元霜一回到藥店就召開員工大會,將大家狠狠訓斥了一頓,惹得每個人心里都很不好受。還有一次,為了激勵員工提高服務質量,陸元霜表示以后要給門店中那些“全月零投訴、零失誤、零違規”的店員發放 200 塊錢的獎金,后來大家的服務質量確實提高了,然而就在月底大家等著領獎金的時候,她卻像忘了當初的承諾一樣,不提此事。有店員曾暗示過她,均被以“這項支出太大,我當時沒有考慮成熟,以后再議”堵了回來。
如此情緒化地管理藥店,大家越干越沒勁。慢慢地,員工們的工作效率越來越低,藥店效益也一落千丈,陸元霜陷入了管理困境……
分析
對于企業來說,情緒化管理是魔鬼。不僅會使團隊原有的戰斗力喪失,而且還會對執行者——也就是自己的下屬造成非常負面的影響。就本案例而言,陸元霜是具有一定敬業精神的,但因為缺乏理性的管理技巧而最終被店員們“敬而遠之”。主要原因就是她在工作中太情緒化了,沒有人愿意在情緒化上司的領導下比較安心地工作,全力以赴就更說不上了。
一般而言,情緒化管理有兩大“臨床癥狀”:一是以自我感覺為依據開展工作。比如對一項工作或者一項提議,只要自己感覺良好,就一定要加以實施,不容任何人質疑;或者自己對其不滿意,就很隨意地將不滿情緒轉嫁給下屬,特別是在受到上級批評和外界刺激的時候,往往會借機對下屬發一通無名火,弄得大家都不愉快。二是朝令夕改,經常出爾反爾。比如在出臺管理制度時考慮不嚴謹,沒有經過認真的論證,遇到環境發生一點點變化就馬上改變原來的規則,讓員工無所適從,當真有好的制度、規定出臺時也得不到有效的執行,導致員工對管理者的信任度越降越低。
處方
“言必信,行必果”是任何一個管理者都必須堅持的處事原則。在藥店的管理中,如果管理者言行不一致,下屬必然無所適從,并逐漸對管理者失去信心,工作熱情受挫,藥店效益肯定會大打折扣。因此,要想提高店員的執行力,首先要慎重對待規章制度的制訂,提高制度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在執行的過程中,如果發現有某些疏漏,也一定要注意大方向和主體框架不變的原則,在執行中靈活修正,逐步完善藥店制度,讓下屬可以看到管理者工作的原則性,這樣,店員工作起來才有踏實感和方向感。
其次,在管理過程中要注入愛心和責任心。所謂“潤物細無聲”,說的就是這種境界。作為一個管理者,應該時刻保持關愛員工、體諒員工的心態,不要把自己當作一個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要學會關心員工的學習和生活,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難題,而且不能只有“三分鐘熱度”。這種關愛不僅應該體現在每一天的工作細節中,還應該體現在工作之外的一些場合;不僅要通過語言表達出來,還要以實際行動做出來。這樣,管理者才有可能贏得員工發自內心的支持。同時,要有對員工負責的意識。當管理者工作上出現失誤的時候,不能把責任推給下屬。即使下屬確實有一定的責任,也要盡量檢討自己的領導力,并盡量為下屬承擔責任。如果推卻責任,極易令店員對管理者失去信心。
再次,管理者要堅持原則,以身作則,不要因為制度是你制定的就可以不受約束,也不能容忍有“特殊公民”的存在。要堅持原則,對事不對人,以事實說話,在制度的執行中要力求公開、公正,不在背后指責員工的是非,要注意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制度的目的是為了整體的規范性,是約束整個集體的,當然包括管理者在內。如果管理者都沒有強硬的執行能力,那他還有什么資格要求下屬遵守呢?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