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連鎖便利店加速本土擴張之探究(上)
前不久,我們隨時能看到的唐久便利被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評選為“中國優秀特許品牌”,榮獲零售業中國十大優秀特許品牌稱號。此次唐久便利作為區域便利店的代表,以22.97億元的銷售規模、803個門店的業績排在百強中的第66位。
唐久便利連鎖店的成功,再度引起國內業界的審視。
在硝煙彌漫的零售業界,小小的便利店何以獲得如此殊榮?唐久便利店如何在大型連鎖超市雄霸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靠什么在遍地開花的便利店中一枝獨秀?
快捷貼心服務 聚集人氣
走在太原市的大街小巷,猶如復制般的便利店如雨后春筍似落地生根。
4月26日晚10點51分,大大小小的商場、超市都早已打烊。街上只有來往的車輛和稀少的行人。在桃園路水西關街第050號唐久便利店內,幾名顧客正在十幾平方米的“小店”內選購商品。一位中年男性顧客一邊結賬一邊告訴記者,“便利店確實很方便。急需什么東西,不管多晚都能買到。”這位顧客從踏入店門到結賬,僅用短短三分鐘。期間,又一位男性顧客匆匆走進店內,選購鞋油。隨后,又有兩名年輕男性顧客走進店內,選購方便面、火腿腸等方便食品。短短十分鐘內,這家店迎來送往的顧客不下十個。
在距離該店不遠的水西關街上,第810號唐久便利店內,一位中年婦女正在交納固定電話費。她說,“白天上班實在沒有時間去交費,自從便利店有了這項服務,不管多晚,在家門口就能交了。”
記者注意到,在這兩家均為十幾平方米的店內,經營的商品除了食品、飲料、煙酒、日用品外,還代收電話費、煤氣費,代銷報紙、雜志、郵票、信封、電話交費卡,免費收取廢舊電池等社會公益性的服務。不僅如此,還提供了微波爐免費加熱、免費開水、打氣筒等便利服務。該店還出售自制的茶葉蛋和煮玉米,真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店員王巧霞告訴記者,她們便利店24小時營業。早7:00到晚上12:00開門營業;過了十二點,為了安全考慮,就將店門關閉。如果有顧客需要購買東西,一般都從小窗口處進行交易。
迅速擴張版圖 經營有道
“有虧有贏,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是目前國內很多大城市對連鎖便利店經營狀態的一種共識。然而,在太原,以唐久、金虎為首的便利龍頭,卻仍然雄心勃勃地作出戰略規劃,以太原為大本營向周邊地區乃至全國迅速擴張。
對于便利店虧損、經營不樂觀的論調,主要集中在價格高、24小時經營成本過高;經營模式單一、沒有創新;以及人氣被大型超市掠走等方面。不過,相當一部分消費者卻對便利店表示理解。
4月27日,在唐久第271號店購買商品的劉女士告訴記者,便利店的大部分商品比大型超市的價格要稍高些,但是,大型超市一般都不在家門口,路途稍遠。在超市里購物、結賬等候時間也較長。而便利店一般都在居民社區里,隨處可見。在家門口就能買到東西,對于上班族,價格高出的部分也在可以承受的范圍之內。
據太原唐久超市有限公司行政部負責人張宇虹介紹,便利店和超市式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業態。超級賣場是一站式消費,經營家庭生活用品,適合購買一周或一月的物資儲備;而便利店以食品和日雜用品等微利商品為主,主要為個人服務,滿足個人無計劃、臨時性消費,68%的顧客進便利店,是為了享受方便快捷的服務,不會過多地考慮價格。在完善的市場條件下,大型超市再多也絕對不可能代替便利店,便利店做得再好也無法擠走大型超市,二者可以互補。
業內人士分析,在對外擴張中,便利店具備比大賣場更強的擴張優勢。其投資小、靈活機動的特點遠非大型連鎖超市所能比。目前,唐久便利的觸角已伸向太原市周邊的祁縣、清徐、陽曲等地。借著“萬村千鄉”工程的實施,下一步,在我省的其他城市,也將會看到唐久便利的身影。
近幾年,以美特好、山姆士為首的本土連鎖超市占據了省城零售業的半壁江山。但是,隨著世界零售巨頭沃爾瑪的進晉搶灘,以及唐久、金虎等連鎖便利店的伺機擴張,太原的零售業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態勢。
(山西經濟日報 記者 郝薇)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