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8分鐘內的商機
來源:
聯商網
2008-05-06 16:38
便利:生存發展的最大優勢
開過夫妻百貨店的人一定有過這樣痛苦的經歷:隨著超市、賣場的陸續進入,他們的生意也逐漸陷入困境,不少夫妻百貨店被迫關門或轉做其他。其實,小百貨店本來就一直是在夾縫中生存的,他們在零售業中充當的是拾遺補漏的角色。當絕大多數消費者被充滿現代感和人性化的超市、賣場吸引過去之后,他們的生存空間就更為狹小了。不過,小百貨店的生存危機,與傳統百貨店當初的處境一樣,受沖擊的原因也大致相同。首先就是業態的落后。從業態角度看,能與超市、賣場并存后競相發展的就是便利店,這是很多發達國家、先進城市里零售業態的經驗。于是,夫妻店改造也在求生存中慢慢借鑒模仿超市經營特點;而島城一些規模較大、具有一定品牌影響力的零售企業推出的加盟店,對于夫妻店的改造及整合也起到了助推作用。由此,便利店這一業態越來越多地被經營者所采用。
便利店之所以能與大型的超市、賣場包括升級改造后的大型百貨店比肩發展,最關鍵的因素就在于所售商品緊緊盯住居民的菜籃子和米袋子,并把便利性發揮到最大化。有人把“便利性”總結為距離、時間、購物等三個方面,這些都與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消費心理有關。
與超市、賣場相比,便利店大多設在居民小區,居民從家里出來,一般步行5到10分鐘即可到達,這就是業內常說的“8分鐘商圈”。惰性應該是與生俱來的一種習性,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大型超市、賣場新鮮感的喪失,就近購物將成為一種趨向,尤其是一些消費頻率高的生活日用品,很多人開始不去距離遙遠的超市、賣場購買,而喜歡在家門口解決,都是同樣的商品,價格上也相差無幾,何苦大老遠跑到大超市轉半天大包小包地往家里拎呢?便利店的“地利”優勢將會越來越突出。
嚴格意義上的便利店,每天營業的時間不少于16小時,有的延長為24小時。而大型超市、賣場一般為早上9點左右開門營業,晚上10點以前停業。那么,其他時間的消費需求,尤其是一些應急消費需求,消費者最先選擇到家門口的便利店解決,便利顯然也占據著“天時”之利。
前景:小載體大作為
便利店也存在很多劣勢。首先,由于它輻射范圍小,消費群體相對固定,靠顧客數量的增加來提高銷售額度,空間不大。其次,所售商品品種少,且都是最普通的生活日用品,消費需求也相對固定。如一個家庭每天所需的面粉、食用油并不因為他們收入的提高就增加,這決定了便利店自身的增長空間彈性不大。第三,盡管人們對大型超市、賣場的新鮮感逐漸減少,但大型商業設施所具有的商品品種齊全、數量充足可滿足“一站式”購物需要的優勢,加之大型商業設施還設有的餐飲場所、娛樂場所等,仍然對大多數消費者具有強大的吸引力。便利店如何發揮自身優勢,通過這個小載體尋求更大作為,是便利店要研究的課題。
據佳世客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日本的大中型城市內,商業業態的分布已形成了明顯的劃分,在地產價格高的區域,低利潤的普通百貨、超市、賣場早已向外遷移,基本布局是:最繁華的城區,是高級百貨店、地下食品超市加上高密度的便利店、專賣店;往外走,住宅區開始出現2000-5000平方米的超市,從中心城區開車幾分鐘可以到達;再往外走,差不多到城鄉結合部,是大型購物中心,即集購物、娛樂、溫泉包括金融、教育、保健等各種服務于一體的綜合場所,購物只是其中的一個功能。從這種商業布局看,島城便利店還僅僅處于發展初期,它將隨著城市建設的規劃和居民居住的變遷而逐步走向成熟。
當然,日本城市的商業分布格局只具有導向意義。就目前看,通過規范自身來求生存、求發展仍然是島城便利店的當務之急。
在便利店存在的諸多劣勢中,單打獨斗是現今島城一些便利店的生存狀態,這些便利店一沒有資金上的優勢,二沒有進貨上的價格優勢,三沒有宣傳促銷上的有力手段。在上有大型超市、賣場,下有升級改造后的農貿市場的夾擊下,房屋租金成本上漲等所造成的壓力,很容易使之難以為繼。
一方面便利店在業態上有與超市、賣場并肩發展的潛能,另一方面多數便利店陷入生存困難,對此,業內人士認為,有效的解決方案應該是由連鎖企業通過規模優勢和高效的管理進行資源整合。
。ㄇ鄭u日報 記者 劉錕鋒)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