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滯銷書打折
來源:
周時國
2008-05-12 15:22
滯銷書打特價來銷售,也需要認真分析,不能簡單打折了事。為什么有的書店滯銷書做特價銷售效果很好,而有的書店特價書卻少人問津?當然,這可能會受到品種、折扣等因素的影響,但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往往會被我們忽略,那就是:在滯銷書定什么折扣銷售的問題上,書店的愿望與顧客的想法之間存在差距。如果不考慮這個差距,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一相情愿地做,自然不會取得好效果。
我們先來理性地認識滯銷書。滯銷書一般存在這樣幾種情況:一、滯銷書不一定是書的內容質量有問題,有的滯銷書其實是很有價值的好書;二、有的書滯銷,并不是該書沒有銷售潛力、缺乏顧客的需求,而是書店沒有使用恰當的銷售手段來促銷圖書,沒有充分挖掘銷售潛力造成的;三、某個時間段內該書特定的、潛在的讀者并沒有來到書店,也會使圖書滯銷;四、圖書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有的書過了暢銷或者常銷期,開始走入滯銷期。
正是由于滯銷書有上述的幾種情況,因此,書店在把滯銷書做特價處理時,就應該區別對待,采取不同的策略。我認為,要做好滯銷書的銷售,就應該把它當做一個經營類別或項目來認真地做。比如,特價書也要像新書一樣進行合理分類、陳列展示,以方便讀者購買。導購員也要像推薦新書那樣介紹特價書。總之,不能有“反正是滯銷書特價銷售,就放任自流、順其自然”的心態。
除此之外,把滯銷書進行特價處理時還需要考慮幾個問題:
一、特價里面要有不同的折扣梯度,如8折、6折、5折等,使得顧客有不同折扣層次的產品可以選擇,從而淘到自己認為價錢合適的書。如果滯銷書都是一個折扣,那么本來可以賣高點價的書,可能低價銷售出去了,顯得可惜;而那些即使打了折,但顧客還是覺得價錢高的書卻賣不出去。
二、有些書,讀者本來想買,但當該書是按定價銷售的時候,讀者可能覺得貴而沒有購買。如果打折以后的價格是他可以接受的,他就會購買,諸如某些名人傳記、世界名著、古典文學作品、歷史讀物等。因為這些書對讀者來說有的是可買可不買的,打折了,讀者認為價錢合適就會購買。這類滯銷書如果做特價處理,銷售的效果一般比較好。
三、書店所定的折扣不要總是高于顧客的心理期望值。有的滯銷書,書店的經營者知道讀者比較喜歡,也想購買,于是定了個自己認為比較合理的價格來銷售,可是卻銷售不出去,為什么?因為圖書的折扣定得高于顧客心理的期望值。比如某種書,書店打7折銷售,可是顧客心里想:7折還是有點高,如果打6折我就買。對這種情況,假如書店能打到5折,顧客心里肯定覺得很合算,就很有可能產生購買的行為。所以,我們在定折扣的時候,不要高于顧客的心理期望值。
可能大家會有疑問:如果低于顧客的心理期望值,當低到進貨折扣以下來銷售時,是明顯虧損的,那為什么還要虧本銷售呢?我覺得對這個問題不同的經營者會有不同的答案。從成本的角度來說,能退給供貨商當然比虧本銷售好,但是滯銷書特價處理雖然使得圖書利潤減少了,甚至是少量的虧損,但是能給讀者帶來好處,能吸引讀者并帶動其他圖書的銷售,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是讓滯銷書利益最大化的一種方式。
四、把書店的特價書做好做活,讓讀者來書店時常光顧特價書架,有一點是比較重要的,就是時常要有新的特價書補充進來,讓讀者每次都能看到新的品種,買到物美價廉的好書。對于那些雖然做了特價處理但仍銷售不出去的書,也要盡早清理出去,以保持特價品種的活力。
總之,把滯銷書當做新書來認真經營,一定能取得好效果。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