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眼鏡城:“蛋糕”會越做越大嗎?
浙江眼鏡城曾是全國四大眼鏡批發市場之,位于臨海市杜橋鎮,創建于1993年10月,占地2萬平方米。日平均進場交易客流量1萬余人次,年成交額5億元左右,一度成為全國四大眼鏡批發市場之冠,連續兩年被評為全國文明市場。
目前,浙江眼鏡城的攤位已從原來的230個增加到現在的522個,但仍然滿足不了當前杜橋眼鏡業發展的需要。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杜橋鎮政府計劃投資1億多元,在杜橋新建一個占地面積100畝、建筑面積5.5萬平方米的浙江國際眼鏡城。
那么,在國內眼鏡行業整體經濟勢頭不旺這個前提和背景下,浙江眼鏡城這塊市場“蛋糕”會越做越大嗎?
一度成為全國眼鏡批發市場之首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杜橋浙江眼鏡城、河南長恒眼鏡市場、湖南廉橋眼鏡市場、江西鷹潭眼鏡市場并稱當時中國四大眼鏡市場,而浙江眼鏡城因其規模大、品種全、檔次高,一度成為全國眼鏡批發市場之首。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那么,浙江眼鏡城又是怎樣成為全國之冠的呢?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著廣袤的神州大地,臺州杜橋、前所兩地一些農民紛紛洗腳上岸,憑著吃苦耐勞的精神,他們從廣州、溫州等地購入眼鏡成品或配件經裝配加工成眼鏡,并開始了肩挎手提、走街串巷的眼鏡營銷生涯。
1982年,在僅有30米長、4米寬的杜橋廟前街,赫然掛出了杜橋第一家眼鏡店“山項眼鏡店”的招牌。隨后,眼鏡店如雨后春筍般冒出,蓬勃發展,僅五、六年時間,杜橋眼鏡店已發展到40多家。1989年5月,杜橋鎮政府投資83萬元,建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眼鏡專業批發市場;1992年,杜橋綜合眼鏡市場擴建開業;1993年12月,杜橋鎮政府看到了眼鏡產業的發展潛力及發展趨勢,為了引導、推動產業快速、健康、持久發展,杜橋鎮政府投資2000萬元,創辦了集批發、零售、托運服務為一體的“浙江眼鏡城”。眼鏡城首期占地面積30多畝、總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專營眼鏡店鋪186家、攤位384個。
據浙江眼鏡城總經理陳兆水回憶,浙江眼鏡城創辦之初,規模大,影響力也大,生意非常好,部分經銷商在短短幾年時間內就賺了上千萬的利潤,浙江眼鏡城的年銷售額也持續上升,大大推動了杜橋眼鏡制造業的快速發展。與此同時,杜橋鎮人民政府在全力打造浙江眼鏡城的同時,積極組建了杜橋眼鏡集團有限公司并取得了自營出口權,此后又創建阿聯酋(迪拜)中國眼鏡中心,通過海外以及浙江眼鏡城等多個紐帶,杜橋眼鏡遍布祖國的大江南北,同時也出口到世界五大洲30多個國家和地區。
目前,浙江眼鏡城呈現良好發展態勢,內有店面180余家,攤位增至522個,日平均客流量近1萬人次,年成交額均保持在5億元以上。自2003年以來,浙江眼鏡城連續被省工商局評為“省三星級市場”。
眼鏡城:今年的生意不如去年好做
據有關部門統計,去年杜橋眼鏡產值為26億元左右,出口產值約為13億元。其中,浙江眼鏡城的眼鏡出口值為3.6億元左右。然而,時至今日,浙江眼鏡城的銷售情形與當前整個眼鏡行業的情形一樣,形勢不容樂觀。
根據以往經驗,一般每年的5.1前后是浙江眼鏡城的銷售旺季,但是今年卻是另一番模樣。5.1前夕,記者前往浙江眼鏡城采訪,試圖找到一位在此經營的朋友,然而他的鄰居卻告訴記者,因為生意不好做他已撤走攤位了。不難看出,今年浙江眼鏡城的生意確實不如去年。
與此同時,一些經營者也普遍反映今年生意不如去年好做。一是客流量不如去年。一名蔣姓經營者告訴記者,去年這個時候眼鏡城內人滿為患,而今年市場內似乎有點冷淡。二是訂單量減小。過去客戶一個款就下好幾千副,而今年的訂單量卻小得可憐。一位經營戶還告訴記者,現在款式多了量卻小,給加工企業增添了生產難度。三是價格方面不如去年好談。前幾年,過來的客戶等著要貨,價格高點低點都無所謂,而今年這些客戶對眼鏡價格都十分挑剔。
此外,臨海市眼鏡行業協會會長、浙江眼鏡城總經理陳兆水先生也承認今年眼鏡生意確實不如去年好做。他指出,一方面隨著原材料、人事成本的不斷上漲以及人民幣不斷升值,使得杜橋眼鏡的銷售處于不利境地;另一方面今年雨季太多、氣候不好對太陽鏡銷售不利;同時,當前整個眼鏡產業的狀況不是很好,而這種大環境、大前提勢必影響了杜橋眼鏡業的發展,同時也會影響浙江眼鏡城的外貿出口以及國內銷售。
最后,他指出,但是從整體上看,近年來杜橋眼鏡以及浙江眼鏡城的發展態勢應該是十分良好的。例如,去年一些客戶向杜橋眼鏡企業下的訂單能夠生產到今年的5、6月份,目前杜橋90%以上的眼鏡企業以及眼鏡城的經營戶都能贏利。
浙江眼鏡城面臨諸多挑戰
隨著眼鏡市場激烈的競爭,全國眼鏡批發市場由原來的4家猛增到現在的30多家,由10家以上店攤組成的批發市場更是多達100多個,龐大的眼鏡營銷隊伍使眼鏡購貨趨于分散,同時眾多的眼鏡市場也大大削弱了浙江眼鏡城在全國眼鏡行業中的地位。而今年浙江眼鏡城的商業行情也充分說明了該城所面臨的諸多挑戰。
一位經營者直言不諱地指出,杜橋地理位置較偏,各地眼鏡批發商來杜橋進貨,考慮路途遠、費用高,到鄰近市場進貨更為便捷。這樣,勢必要造成杜橋眼鏡市場趨向疲軟。對此,一位張姓經營者十分贊同。他指出,近幾年來浙江眼鏡城發展迅速,但也存在諸多因素制約著它的發展。他進一步分析說,除區域、交通劣勢的制約外,主要還存在以下幾個“軟肋”。
一是市場缺乏營銷創新,仍沿用傳統的“手換手”、“撬鮮賣”等方式,一些經營者甚至忍痛拉下眼鏡批發價格,采取飲鳩止渴的“鋪貨銷售”方式。拉下價格倒是砍去了眼鏡利潤的虛高成分,但勢必會引起多米諾骨牌效應而導致惡性的價格競爭;“鋪貨銷售”則更是弊多利少,貨放出去資金不能回籠,后果是數倍增大經營成本,淘空周轉資金,使自己陷入難以為繼的窘地。
二是隨著杜橋眼鏡制造業的蓬勃發展,眾多眼鏡制造廠為了減少中間商,開始引入和嘗試廠家直銷這種銷售模式。從理論上而言,廠家直銷不僅有利于控制庫存,解決貨款回收等諸多難題,還能擺脫批發商和市場終端的掣肘,但對眼鏡批發市場來說卻是一個致命的打擊。
三是近幾年國內眼鏡批發市場數量急劇增加,市場進一步被分割,而競爭也進一步加大,那么國內其它市場對浙江眼鏡城的沖擊也是顯而易見的。
四是杜橋眼鏡一向頗具價格優勢,但隨著眼鏡制造成本的不斷上漲,杜橋眼鏡勢必漲價,而一旦漲價,那么杜橋眼鏡也就失去了競爭優勢,同樣銷路也就會受到影響。
最后,他指出,目前浙江眼鏡城面臨諸多挑戰以及出現諸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不僅僅是自身因素所致,也是整個眼鏡行業大環境因素所致。
擴大規模 引進品牌 做大蛋糕
近年來,浙江眼鏡城盡管在前行的道路上遭遇了各種發展“瓶頸”,但是杜橋眼鏡人對浙江眼鏡城的發展仍然充滿信心。該城總經理陳兆水先生指出,杜橋是全國聞名的“眼鏡之鄉”,而浙江眼鏡城則是該鎮的一塊金字招牌,因此全力打造浙江眼鏡城是促進該鎮眼鏡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舉措。為此,他提出了“擴大規模、引進品牌、做大蛋糕”等12字方針,而在具體運作中又提出了以下戰略構想:
一是著力改善交通狀況,為各方眼鏡采購商提供便利。據報載,今年臺(臺州)縉(縉云)高速公路已經開始動工,杜橋將開設出口;明年,路經杜橋的甬臺溫鐵路也將通車運營。界時,交通上的便利將為浙江眼鏡城的發展提供契機。
二是全力打造浙江國際眼鏡城。目前,浙江眼鏡城的攤位已從原來的230個增加到現在的522個,但仍然滿足不了當前杜橋眼鏡業發展的需要。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杜橋鎮政府計劃投資1億多元,100畝、建筑面積5.5萬平方米的浙江國際眼鏡城。
三是浙江國際眼鏡城建好后,將至少容納上千家店面。新的眼鏡城也將取消以往的攤位形式,采用店鋪的形式,而且將面向全球招商,引進溫州、廣州、深圳及國外的一些知名品牌,提高整個眼鏡市場的檔次和品位。
四是通力加強與鏡外眼鏡市場的合作,繼續開拓國際市場,廣泛吸引在外做眼鏡生意的杜橋人回流。
五是借助廣告媒體著力宣傳杜橋眼鏡、宣傳杜橋眼鏡市場,以此提升杜橋眼鏡的品牌形象,奠定強大的生存基石。
此外,他還提出,浙江眼鏡城要發展,同時這塊市場蛋糕要做大做強,必須以杜橋眼鏡制造業為依托,因此興建眼鏡工業園區,全力打造核心企業,發展配套產業,樹立品牌意識,引進高級管理和技術人才,同樣也是杜橋眼鏡產業發展的當務之急。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