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路口的“4S店”何去何從?
來源:
周麗君
2008-09-08 16:29
市場繁榮期,或許大伙都自顧數錢而無暇問及4S店問題所在,而蕭條期,恐怕有些亡羊補牢。目前車市不溫不火,像處于十字路口的“站街女”,或許正是攀談幾句的好時候。
綜合各方觀點,有關4S店的優缺點概括的文縐縐點,那就是“品牌塑造與高成本的權衡”,土八路點,那就是“掰手腕”。
在我國對汽車品牌認識如饑似渴的新世紀初期,使得提供全方位服務的4S店大有用武之地,在各城市都掀起了一股圈地高潮,
而且建筑與設計清一色的高檔化,都想一個跟頭沖過資本主義栽向社會主義,以至于將成本一手狠狠的壓在下面。
品牌效益雖然上去了,但“四位一體”大而全的運作思維卻嚴重違背了社會專業化分工原則,埋下市場隱患。只要外部條件成熟,如經濟趨冷,力量積蓄已久的成本之手,必然發力,以扭轉局勢。
進入08年后的樓市、股市等一落千丈帶來的購買力減弱,恰好為成本之手的絕地反攻提供了絕好機會,維持4S店模式運作的高成本問題將逐漸浮出水面,在這過程中,相信4S店的多元功能將被逐漸被分解。
不過4S店雖然違背社會專業化分工原則,但必定存在一定的規模效益,而且是廠家傳播自身汽車品牌的良好載體,具有制造廠家所渴望的社會剩余價值的較強功能。
所以,相信即便市場最寒冷的時候,4S店也會存在,只不過在區域與數量上會有很大限制,會逐步退縮到核心城市,并維持在兩三家左右,成本則完全由廠家承當。更確切的說,4S店模式更適合當廠家的“形象工程”。
而目前4S店模式的運營中,品牌價值則被廠家拿走,而多數成本卻由經銷商承當,典型的“市場軍國主義”游戲。在目前市場趨冷的情況下,我們就看看市場成本之手是如何打自衛反擊戰的吧。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