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二、三級城市超市增長前景強勁
摩根大通認為,中國中等規模超市擴張空間良好;未來超市擴張目標將更多集中在二、三級城市,因這些地區競爭較低,超市運營增長前景更為強勁。
摩根大通(JP Morgan)6月8日發布報告指出,中國政府公布的超市數據是針對擁有超過60個員工,并且每年銷售收入超過500萬元人民幣的大超市。并未包括所有銷售日常用品的超市,及其銷售額及利潤。根據摩根大通的預測,08年中國超市的總數可能達到45,500家,總建筑面積達到9,120萬平方米,大約有811,500名員工,地區銷售額7,105億元人民幣,凈利164億元人民幣,整個行業的利潤率約為2.3%。
摩根大通認為,盡管在主要城市,特別是上海,各超市之間競爭激烈,但在相對不夠發達的市場,超市盈利能力和每日營業額都在增長。二級城市和三級城市的競爭水平相對較低,為超市運營創造了更強勁的增長。
超市零售的發展并不僅限于地理位置的擴張,并且也明確將市場劃分為多個子行業,包括大型綜合超市,標準超市和小規模超市,這是略超出便利商店的利基市場,并且經營的都是日常必需品。目前也出現了折扣超市,例如深圳的新沃爾瑪,再次專攻日常必需品。
超市零售商運營如此多的便利連鎖店意味著,從效果上看,這些公司正試圖包括所有大小形式的商店,簡化各形式差異間的品牌定位,但都是經營日常必需品。08年預期有1,200家大型綜合超市(定義為表面面積超過6,000平方米的商店),平均面積9,309平方米。
在大規模超市(或大型綜合超市)方面,各地營業存在不同。例如,根據官方數據來源,上海的商店平均有29個結帳臺,北京平均有36個。然而北京平均每個購物籃的結賬金額為77元人民幣,而上海購物者每個購物籃平均結賬93元人民幣。
對中等規模和小型規模的超市來說,摩根大通有不同的定義設定。小型超市的面積為500平方米至1,500平方米之間,而中等規模超市為1,500平方米至6,000平方米之間。中等規模超市的平均建筑面積為2,577平方米,平均出售14,400種產品,員工為47人,結賬柜臺有15個,平均每年銷售額為2,864萬元人民幣,平均每年利潤為72萬元人民幣。
小型超市的平均建筑面積約為992平方米,平均出售14,200種產品,雇傭員工14人,結賬柜臺有8個,平均每年銷售額為585萬元人民幣,平均每年利潤8萬元人民幣。
一般來說,中等規模的超市銷售增長最為強勁,因他們的數量擴張較廣。在超市發展的第一階段,多數小型店銷售增長強勁,之后在第二階段被中等規模超市的更強勁增長所取代。
市場擴張的第二階段是二、三級城市不斷有更多超市開業,以此來滿足這些地區的新增消費者需求。此階段仍然有增長空間,并且中等規模超市數量和銷售量將在未來幾年持續擴張,因地理位置上來看將有更多市場開放。同時,一級城市的大型超市在郊區正加快發展步伐。
小型超市進展持續良好,并且將最有可能在低等級的城市找到機會。然而由于中等規模超市和更大的便利店開始從兩方面擠壓,這些商店將更為關注與其他形式的超市的差異性,大多數可能緊隨發展成為不提供不必要服務的折扣超市的路線,目標顧客為支出能力更為有限的收入較低群體消費者。
根據摩根大通對總零售銷售額的修正,對中國零售的理解的顯著變化之一是中國消費者在零售銷售方面的人均支出少于此前公認的。
在08年,中國的總人均零售銷售額為677.55美元,每周13.03美元。相比官方的“零售銷售數據”,08年零售銷售支出為1.59萬億美元,人均1,173美元,每周22.55美元。這意味著官方數據高出73%。
即使在那些人均零售銷售處于最高水平的城市,如上海,08年每周購物金額僅為56美元,而最貧困的省貴州,每周平均人均零售銷售僅為6.73美元。對于在中國開展商業計劃的國外企業來說,以超出市場實際值73%的數據為基礎過大。這也舉例說明了為何這些公司沒有取得預期利潤。這還說明了主要城市以外的許多地區,基礎便利店以上水平的有效商業模式的零售銷售仍然疲軟。
中國幅員遼闊,并且跨幅較大,這導致領先的零售商在全國的覆蓋面較為零散。那些在管理有效供應鏈來使庫存周轉率速度最大化(從而減少在庫存償付資金的時間間隔,并且改善利潤率)方面缺乏經驗的零售商難以覆蓋中國這樣國土廣闊的國家。超市行業多數經營者仍然是局限于地區性經營。許多國內企業的問題在于,他們已經通過使用規模相對較小和盈利能力較低的模式來盡可能地零散覆蓋全國。
領先的海外超市零售商一般在進入市場時堅定關注超大型綜合超市和大型超市,這兩種模式能夠使庫存和現金流的功效最大化。相比摩根大通提供的11家外資零售商的數據,中國僅有747家普通大型商店,這些公司在08年取得1,700億元人民幣營業額,而國內最大的、擁有3,932家連鎖店的聯華超市僅取得500億元人民幣的銷售額。外資超市連鎖店取得08年前100大中國快速消費品零售商營業額的29%,但僅占企業總數的1.8%。
日常必需品零售商不再局限于在競爭水平較高的一級城市如上海、北京和廣州。為了尋求更多收入,這些零售商正專注于在那些收入水平正在上升以及零售銷售正在增長的二、三級城市增加更多新店。當國外零售商首先登陸中國的時候,包括易初蓮花、歐尚、家樂福和大潤發都挑選上海作為首站。其他像每家瑪和沃爾瑪則避開上海轉而關注快速增長的城市,如沈陽和深圳。
多數國外零售商在二級城市的競爭很早就開始了。他們位于二級城市的首個商店座落于上海或深圳附近。麥德龍在無錫開了首家店,而這里上海僅有2個小時的車程。沃爾瑪在中國的第二家店位于東莞,而歐尚首先出現在蘇州,這也離上海不遠。
(世華財訊 宦翔編譯)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