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co再助四川災區學子“同圓一個夢”
聯商網消息:今日,來自英國的零售商Tesco在其北京大成東店廣場舉辦了名為“同圓一個夢”的捐贈儀式,捐贈24.5萬元資助65名來自四川災區–阿壩自治州和綿陽市的優秀貧困大學生實現大學夢想,其中包括10名Tesco于去年資助過的學生。該捐贈活動作為Tesco中國社區計劃的一部分,體現了其作為全球領先零售商對四川災區災后教育重建的持續重視和切實支持。
在“同圓一個夢”捐贈儀式上,Tesco華北區總裁Tony Hoggett向遠道而來的中共阿壩州委宣傳部代表馬蓉和綿陽市教育局代表田菊蓉贈送了總金額為24.5萬元的支票。接著,兩名學生代表發言表達了對在Tesco幫助下實現大學夢想的感受和對大學之路的美好期待,隨后,從應屆畢生生中招聘的Tesco管理培訓生們作為學生代表的同齡人向從全國多所大專院校趕來出席活動的10名學生代表贈送了勵志圖書,鼓勵他們繼續努力。接下來,Tesco管理培訓生和學生代表洋溢著青春激情的合唱《我的未來不是夢》將整個儀式帶入了高潮。
來自阿壩和綿陽的兩位代表在捐贈儀式上均表示,Tesco繼續進行“同圓一個夢”捐贈活動具有積極的意義,是Tesco真正重視災后教育重建和企業社會責任的體現,并呼吁更多的企業也能加入到災后教育重建的工作中來,用愛心幫助災區學子渡過難關,實現夢想。
儀式結束后,Tesco管理培訓生還帶領前來出席活動的10名學生代表游覽了鳥巢和水立方,感受了首都的獨特風采,并相約在今后進行更多交流。
Tesco管理培訓生帶領災區學生代表參觀門店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一方有難,八方相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幫助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正是Tesco中國社區計劃的一部分。本月,Tesco全國共有57家門店舉辦愛心義賣活動,義賣所得款項會在現場捐贈給當地社區的優秀貧困學生。
秉承Tesco在國際上關注社區公益活動的優良傳統,Tesco在中國也積極投身社區公益活動,認真履行企業社會責任。Tesco希望今后能繼續開展更多的社區公益活動,為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Tesco國際上的企業責任活動概覽:
2009年6月,Tesco贏得了“碳基金標準”獎,成為英國最環保的超市。“碳基金標準”調查企業如何降低碳足跡和減少氣候變化的直接影響。只有通過其嚴格和獨立的調查的企業,才能榮獲此獎。
2008年7月于英國舉行的“2008年社區建設卓越表現企業”頒獎典禮上,我們榮獲英國本土最高環保獎 ---“巴克萊環境領導力獎”(Barclays Environmental Leadership Award)。這一享有盛譽的獎項是為了嘉獎把環保建設放在公司業務的核心位置,并對環保建設作出突出貢獻的公司。
環保方面,通過獨特的綠色積分卡項目減少了10億個購物袋的使用。計劃在今年內售出1000萬個節能燈泡。
從2000年開始有計劃地將每平方英尺的能耗減半。現在已經比計劃中的2010年提早兩年達成這一目標。去年,在英國我們將2006年3月后的新開店的碳排放量減少了22%。
投資2500萬英磅和曼徹斯特大學合作成立了一所可持續性消費研究所。
截止2007年,在英國擁有四家環保店。此外,還在英國外的6個國家建造了環保店。 同時,在中國,捷克,匈牙利,愛爾蘭,波蘭,斯洛伐克,韓國,土耳其,泰國和美國投入大量資金用于節能技術的開發和使用。
營養標識方面,繼續在土耳其,韓國和波蘭推廣營養標識的使用。到目前為止,33%的商品貼上了營養標識。顧客普遍反映這些標識在幫助他們選擇商品時非常有用。
社區計劃方面,去年為英國紅十字會籌集到440萬英鎊,是歷史以來最成功的“慈善年”(Charity of the Year)。我們繼續在英國本土開展“Computer for School”計劃。16年來,為當地學校累計捐贈了價值1.18億英鎊的計算機設備。
在韓國,已經擁有了50所社區文化中心,每家門店提供350個文化和教育類課程,范圍從舞蹈到烹飪課程。
Tesco中國的企業責任活動概覽:
2008年10月,Tesco捐贈25萬元資助50名來自四川災區–阿壩自治州和綿陽市的貧困大學新生實現大學夢想。
2008年5月,Tesco集團、中國公司、工會、員工為四川汶川地震災區捐款超過390萬元。
2008年2月,我們向廣州地區遭受雪災的群眾,捐贈了2萬英鎊(約30萬元人民幣)。
2008年,我們投入7萬5千英鎊(約112萬元人民幣)贊助Everton-Shanghai殘疾人足球項目,以推動上海殘疾人社區足球事業的發展。
我們對中國希望工程的支持得到了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的認可。2007年8月,通過與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合作,我們向“圓夢行動”捐贈了助學金22萬元人民幣,用來資助50名貧困大學新生,幫助他們實現上大學的夢想。
歷年來,我們共捐贈了人民幣250多萬元(包括此次在內)用于支持教育事業,資助了中國各地共7300多名貧困學生。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