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R“變臉”
這家新開的大賣場在朝陽區三間房路與管莊路交界處,經營面積約1萬多平方米,商圈涉及5公里,服務社區居民9萬余戶。盡管周邊有京客隆、歐尚、美廉美等幾家超市,但以經營生鮮、食品為主,日用快速消費品為輔的SPAR適佰家,靠著“低價牌”今天搶來了不少客源。記者在賣場看到,不少顧客都是拖家帶口舉家前來,然后被“推”進賣場,“擠”著選購。賣場里廣播最多的不是促銷信息,而是一遍遍提醒顧客注意安全。
越來越本土化的SPAR
0.99元/斤的黃瓜,1.88元/斤的東北散大米,5.99元/斤的大蒜……全球最大自愿連鎖超市組織和最大的食品分銷企業SPAR用其特有的“廉價”方式吸引了中國消費者的關注,據了解,北京華冠也是國際SPAR在中國的第7家成員單位。
自2005年落戶中國市場并開始吸納會員開始,應該說直到今天,中國SPAR的發展一直是磕磕絆絆。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國際SPAR要求加盟成員在其品牌名稱中必須加入SPAR的成分,可能讓一些想加入的成員企業一時難以接受,所以也導致了其成員發展不太盡如人意的局面。他認為SPAR在歐美市場或許擁有品牌地位,但在中國,它還隱藏于背后。這位“洋教練”在起中文名字上頗費周章,曾翻譯成“十八”,被證明沒有引起足夠的市場共鳴,幾經更改過后改成了現在的“喜伴”,但毫無疑問在中國消費者的心里還缺乏足夠的認知度。
“第一家加入SPAR的中國超市山東家家悅的SPAR店只能用SPAR品牌,而以后加入的山西美特好、北京華冠的SPAR店則采用了SPAR•美特好、SPAR•適佰家這樣的品牌標志,國際SPAR在中國做出了改變,越來越中國化。”零售實戰專家、原廣西碧桂園商場營運總監熊杰認為:“中國中小零售企業范圍甚廣,只要SPAR真能給他們帶來實惠,發展空間應該很大。”
而這正是山西美特好超市有限公司總裁儲德群選擇SPAR的原因:“SPAR的專業經營技能源自在各國不斷總結、提煉出的寶貴經驗。SPAR大賣場的出現,就是將SPAR最優秀的經驗滲透到了中國的合作伙伴體系內,他們在重新調整店內設計、商品陳列布局后,會使經營銷售業績立即得到提升,我們加入SPAR以后采購成本馬上降了三四個百分點。”
但SPAR能給中國零售企業帶來的顯然不只是采購成本的降低。為了向本土合作伙伴們證明自己物有所值,SPAR經常組織會員到歐洲進行參觀,并刺激和激發它們的擴張意圖。當高效運轉的歐洲超市物流中心呈現在大部分認識尚停留在倉儲階段的老板們面前時,他們的觀念仿佛被格式化了一樣—這里,每一種品類的規格、數量都被精確地計算、合理地存儲和配送,IT系統能顯示商品每一次的進出,每日生成的大量數據不斷地被分析并形成前瞻性的用戶需求分析,以避免庫存積壓和斷貨。
“到歐洲參觀過的民營超市大都強烈感覺需要建一個自己的物流中心。”SPAR中國首席代表張智強談起這點很興奮,“幾乎沒有供應商愿意把貨品一點點分送到幾十家1000平米以下的社區店里去,自建物流中心也許看起來投入巨大,但它確實是保證低成本跟高周轉率的方法。”
而這正是中小零售企業下一步必須要做的。
華冠的圖謀
“十五年了,華冠仍在慣性中運行。怎么做到可持續發展?我認為,要把企業比作人的話。經營觀念是企業健康發展的外部給養。SPAR的技術、人才培養,國際先進的經營理念,給了我們很多,我們找到了以前的問題所在——缺少可持續性的運作標準,而這正是SPAR所擅長的。”北京華冠超市總經理肖英這番話說出了華冠加盟SPAR的原因。
盡管肖英談起加盟SPAR的原因只是學習、提升華冠的經營管理水平,但仍然有很多業界人士認為這只是原因之一。“經過十幾年的積淀,華冠已具備了再次‘飛躍’的條件,盡管在這次新聞發布會上肖總強調‘幾年內仍布局在四環以外’,但也說了‘如有合適的地方也可進入四環以內發展’,盡管華冠的發展戰略是‘以房山為主翼,以河北涿州及房山周邊區域為輔翼’,但卻也一直倡導‘扎根房山,立足北京,面向全國’,現在到了華冠立足北京的時候了。”這位一再叮囑記者不要透露他姓名的記者同行分析其華冠的發展策略來頭頭是道。
這個觀點在熊杰那得到認可:“一方面借助SPAR提升自身的經營管理水平;一方面加快進軍北京市區的戰略布局,華冠同時走了兩步棋。”
“年底前再開一家社區超市,仍命名為適佰家。約2000平米,選址燕山中國石化。”加入了SPAR華冠顯得底氣十足。
對于華冠來說借助SPAR練好內功,同時伺機尋求新發展,對于SPAR來說,盡管擴充會員數目很重要,但它的目的并不僅僅是賺取咨詢性質的會員費,它盈利的關鍵點還在于在旗下的會員店中銷售SPAR自有品牌產品。
比起零售商的角色,SPAR更像一家制造商。在歐洲市場SPAR 30%的利潤來自自有品牌,在英國這個比例甚至高達40%,而在中國只有200多種SPAR自有品牌進入了市場,銷售額占比不超過5%。這是個巨大的市場空間。
“國際SPAR的高層已經說了,中國在未來十年內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這塊市場蛋糕目前剩余的份額還很多。我想SPAR不會錯過這個機會。”談起SPAR在中國未來會有何動作,SPAR加盟商——廣東嘉榮超市總經理胡近泰笑言。
“年底再開20家門店,明年底達到200家。SPAR將在與中國零售企業的合作中不斷擴大規模。”在SPAR中國第100家店的開業典禮上托比亞斯用行動回應了胡近泰這個觀點。
�。茣r報·超市周刊 胡宗利)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