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熱議:我的企業會成為國美第二嗎?
我的企業會不會成為下一個國美?
在“陳黃之戰”的大劇延宕之時,很多企業家都暗中有此一問。尤其是那些曾經熱心引入資本、積極引入職業經理人,此前雄心勃勃地由家族企業向公眾公司挺進的企業,更甚之。
這一事件,也導致了民意與企業界的巨大分野。其中折射的,恰是人們之前的天真、混沌,乃至迷茫。在本刊走訪調查的數十位企業家、職業經理人中,也有一個明顯分野,即年輕的、新生代、海派的企業家容易支持陳曉,比如硅寶科技董事長王躍林、原路勁地產副總李偉、攜程CEO范敏等,他們覺得黃光裕的控制欲太強;跨國公司職業經理人,也均支持陳曉為首的現任管理團隊。但第一代企業家,則更傾向于支持黃光裕。
或正向,或反向,中國企業必須經歷這樣一輪洗禮。在這個集中“情、理、法”矛盾沖突的復雜事件中,每個階層的人都可以讀出他想要的東西。陰謀家可以看到權術,法學家可以研究規則;民營企業的創業者,可以將國美事件當成一面鏡子,反躬企業自身成長中的隱憂。
焦點一:大股東VS董事會
創新工場董事長、前谷歌大中華區總裁李開復:
我不是很了解這個事,我只能說,美國不會有類似對陳曉的指責這種情況,因為美國的CEO都是靠能力來贏得股東大會和董事會的支持,而不是靠控制權。
硅寶科技董事長王躍林:
黃光裕在這個問題上過于傳統了。陳曉無論如何在董事會是不會剝奪大股東權利的。黃的這種做法,是皇權文化的延伸。如果企業強調實際控制人控制企業,不是一件好事。我覺得,還是合適的人干合適的事情更重要。可能我比較前衛。
攜程旅行網CEO范敏:
我和陳曉蠻熟的。感覺他不應該受到這么多指責,這不是管理層的過錯。我感覺從經營來看,作為經營層,有所謂長期短期的目標;但中國目前的情況還是企業創始人說了算。黃光裕目前應該讓陳曉為去做,這不是因為我和陳曉熟,而是黃光裕的策略上有問題。因為你作為大股東,將來機會還有很多。
德國電信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黃輝:
黃光裕現在肯定會做這方面的宣傳(指責陳曉“背叛”),如果這件事放在經理人和股東對立的角度上,實際上對中國企業未來發展的影響只會是負面的,不是正面的。陳曉的權限是國美董事會授予的,只要沒有越過權限,沒有違法的、背后的小動作,那就是正常的企業發展的問題。
焦點二:家族企業VS公眾公司
合眾資本高級合伙人陳立輝:
你上市了就是公眾公司了,不能理解為這個企業還百分之百是我黃光裕的,這是錯誤的理解。這場爭斗是特定歷史階段的產物。法治意識還沒有深入人心,在這個大背景下,創業者會認為公司是我的。股東對管理層有意見,可以通過董事會這個機制來起作用。中國人講究的忠誠更多是煽情,但是放在現代企業經營上看問題,企業是要賺錢的,從管理層角度出發,就是向股東整體負責,不是特定股東。現代公司本來都是代議制。
新日電動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剛:
如果黃光裕失利了,以他的性格,怎么可能善罷甘休?在我眼里來看陳曉必敗、黃光裕必勝,為什么?從世界公司史上,像大股東引進職業經理人,然后要把自己趕出去的情況很少,能想起來的就一個蘋果,其它還真沒有。
圣象集團有限公司執行總裁郭輝:
認為公眾公司的治理結構一定好于家族企業,是沒道理的。在德國、韓國很多著名公司都是家族企業,經營很好。在中國現階段,上市公司在治理上相對于白手起家的家族企業,確實更規范一些。而且公司上市變身公眾公司,本身就走向了一個更大平臺,可以調動更多資源,所以關鍵在于公司自身目標的取舍:你為什么要上市?想清楚了嗎?
青啤啤酒總裁孫明波:
東西方管理還是有些不同,西方基于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管理制度,有錢人不一定是經營者;中國是傳統家族式的,西方在這個思路下才有職業經理人,中國企業能不能跳出來,這是個問題。
搜狐董事局主席張朝陽:
沒太關注這個事情。但因為搜狐是中國最早引入風險投資的公司,我記得我們在硅谷剛創立的時候,第一個律師是美國律師,在創業期,我們的董事會治理結構、風險投資方面已經非常嫻熟了。我們的結構從一開始就沒有先天缺陷,所以后來經歷很多事情,股東之間的矛盾、權益,包括后來北大青鳥的惡意收購,都在原來的硬性框架下,得到了保護和解決,所以這個(控制權)對我們早已不是問題了。
引資?不引資?
盛富資本國際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黃立沖:
我覺得現在的基金、投資者,處于非常尷尬的狀態:股票是賣還是不賣?賣也賣不掉那么多,不賣可能機會少了。這個事情在證券市場鬧得越大,對黃光裕可能就會越不利,畢竟黃光裕的聲譽是不行了、不好了。在這種情況下,股東投票率增加,可能會導致黃光裕要輸的。此時的貝恩資本其實也很難受,換股本身應是極不情愿的,如果不是被逼到那個份上。但是,他不換的話自己畢竟已經投入進去了,上也不行、下也不行。
永威投資北京代表處總經理謝忠高:
PE進來后,企業創始人出現了問題,從理論上來說,資本可以通過兩個方式補救。第一是內部洗牌,通過管理團隊派系整合,包括利用國內外資源的整合,選擇可合作的戰略合作伙伴;第二是出場。但是一般出場不是很容易,除非投資價格非常低。永威的投資風格是比較謹慎的。首先就是要能與公司經營團隊合作,第二,公司現有股東關系要和諧。否則的話,外頭競爭很激烈,企業里頭還打仗,投這樣的企業太辛苦。我們做投資是順勢而為。
原路勁地產副總李偉:
這一次即使陳曉贏了,他也不會在國美待很久,他不是資本的人,不代表資本的意志,他遲早會被洗掉的。他賣過自己的公司,這一點他會不知道嗎?有人說去年國美的股權激勵是陳曉為了拉攏人心,但想一下,去年國美情況那么糟糕,蘇寧已經趕超國美,陳曉這么做難道不是為了穩定老員工嗎?
焦點三:誰來保護創始人?
潮汕研究專家張更義:
黃光裕是白手起家的代表,現在進了監獄,要把他完全擠出大股東地位,這對創業的一代,是一個極大的打擊。我們奮斗的目標是什么?這會動搖一批人的內心。從這個角度來說,也是陳曉不該做這件事,陳曉低估了這件事對整個社會的影響。他傷害了一批人的情感。沒有一個自己打拼的老板會喜歡陳曉的。
(中國企業家 房煜 黃秋麗 潘虹秀)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