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1食品安全事件大盤點
“瘦肉精”事件塵埃未落,“染色饅頭”“回爐面包”“牛肉膏”又接踵而來……近期食品安全惡性事件頻頻出現,監管到底缺失在哪兒?我們還能吃什么?食品安全問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聯商網編輯就2008年到今年的食品安全事件做了一個簡短的總結,一起來看一下。
三聚氰胺奶粉之禍
2008年09月11日記者簡光洲發表《甘肅14名嬰兒疑喝“三鹿”奶粉致腎病》,三鹿問題奶粉事件開始浮出水面,并引起廣泛關注。2008年9月12日衛生部通報受污染三鹿牌嬰幼兒配方奶粉致嬰幼兒泌尿系統結石事實初步認定。截止到2009年1月9日,全國累計報告患兒近29.6萬人。各地公安機關共立案偵查與三鹿奶粉事件相關的刑事案件47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42名,逮捕60人。
“三鹿問題奶粉事件”發生至今已近兩年多,三聚氰胺的陰影依舊不散。2010年7月,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廠,檢測出三聚氰胺超標達500余倍,而原料來自河北等地。
地溝油上餐桌不是一兩天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城市的下水道成了一些人發財致富的地方。他們每天從那里撈取大量暗淡渾濁、略呈紅色的膏狀物,僅僅經過一夜的過濾、加熱、沉淀、分離,就能讓這些散發著惡臭的垃圾變身為清亮的“食用油”,最終通過低價銷售,重返人們的餐桌。據報道,目前我國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溝油有200至300萬噸。一旦食用,則會破壞白血球和消化道黏膜,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癌。“泔水油”中的主要危害物—黃曲霉素的毒性則是砒霜的100倍。
面粉增白劑摻石灰
2010年4月7日,江蘇如皋一家食品添加劑公司被發現在生產面粉增白劑時加入了石灰粉,含量竟達30%。12月15日,衛生部監督局對是否禁止使用面粉增白劑公開征求意見,公告稱將設1年的過渡期限,此次衛生部終于展開禁用調查,卻只判了面粉增白劑“死緩”,引來眾多質疑。直至2011年3月1日衛生部發布公告,自2011年5月1日起,禁止生產、在面粉中添加這兩種物質。
小龍蝦致橫紋肌溶解癥
2010年7月下旬至8月底,南京出現了23例因食用龍蝦而引發橫紋肌溶解癥的病例。9月份,小龍蝦致使肌肉溶解被確定與國際上的哈夫病類似,但致病物質是生物毒素還是化學毒素仍舊不確定,有專家指出本次龍蝦門事件,可能是南京周邊地區的家禽池塘龍蝦,在大雨之后流入市場,被俗稱吊白塊之類的強力化學品清洗后,由殘留在龍蝦臟器內的獸用抗生素和吊白塊螯合產生新的毒素,消費者選擇不恰當的食用方法后,引發橫紋肌溶解癥。
問題銀魚用福爾馬林
南京被曝小龍蝦事件之后,其他水產品的安全問題也一并關注起來。2010年8月疾控中心公布了水產品抽檢結果,共計有3種水產品被查出含有孔雀石綠、甲醛等違禁成分。無獨有偶,2011年4月青島市城陽質監局接市民舉報,在一民房內查獲大量“問題銀魚”。據統計,現場共查獲小銀魚1.6噸,福爾馬林100公斤。
福爾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具有防腐、消毒和漂白的功能醫學上常用來保存器官、存放尸體。如果正常人體接觸福爾馬林,輕則皮膚過敏、眼睛刺痛,重則致癌,甚至致命。另外,福爾馬林會造成細胞的變性,長期接觸,可能會引起生物畸形。
造假葡萄酒不含葡萄汁?
2010年12月,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曝光了河北秦皇島市昌黎縣周邊葡萄酒廠家一條龍造假內幕。在這些造假葡萄酒廠,用水、色素、酒精和香精,便勾兌出“葡萄酒”。當地的假葡萄酒業存在多年,形成了“造假一條龍”,甚至帶火了當地的酒精、食品添加劑及制作假冒名牌葡萄酒標簽廠家。這些假葡萄酒因為有有害物質會進入并污染飲品,輕則會引起腸胃疾病,重則會對人體肝腎造成損害,有的甚至不含一點葡萄原汁。
蘇丹紅染色臍橙
2010年12月16日,沈陽晚報對華潤萬家超市三經街店出售的散裝臍橙涉嫌含有蘇丹紅進行了報道。12月臍橙大量上市,一些顏色過分鮮美,油亮亮的臍橙其實是經過染色、打蠟“美容”過的。記者隨即在市面和水果批發市場進行調查發現,市面上確實存在染色臍橙。變身后的臍橙比變身每斤前貴了一塊錢。許多商家為了追求經濟利益鋌而走險。專家表示,食用染色水果會損害臟器,嚴重時還會導致重金屬中毒。
雙匯瘦肉精豬肉
央視在315消費者權益日播出了一期《“健美豬”真相》的特別節目,披露了河南濟源雙匯公司使用瘦肉精豬肉的事實。“雙匯”品牌部分肉制品中涉嫌含有“瘦肉精”,這一消息爆出后,迅速掀起軒然大波。雙匯上演“滑特盧”市值5天蒸發170億。
“瘦肉精”屬于腎上腺類神經興奮劑。飼料中添加“瘦肉精”,可以增加動物的瘦肉量。相關科學研究表明,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常見有惡心、頭暈、四肢無力、手顫等中毒癥狀,特別是對心臟病、高血壓患者危害更大。長期食用則有可能導致染色體畸變,會誘發惡性腫瘤。
雀巢致癌嬰兒食品
據大公報報道,瑞典研究人員發現,市面上出售的多種嬰兒食品含有砷、鉛和鎘等有毒重金屬。當中包括喜寶、雀巢等知名品牌,都有在各大超市有售。進食這些嬰兒食品後,幼兒接觸到的鎘水平會大增150倍,而鎘會對神經系統和腎造成損害。至於接觸鉛的水平亦會上升8倍。而鉛中毒會導致永久性的智力損傷和行為異常。
盡管雀巢中國對嬰幼兒食品含砷的說法回應稱:“我們確認報道中所涉及的雀巢產品是完全安全的,并符合所有北歐和歐洲的相關標準。”但研究人員表示,非常年幼的兒童若經常進食這些食品,情況令人關注。
催熟芒果
4月6日上午,媒體走訪了華潤萬家、人人樂等大型超市。發現果品區大多擺放著用保鮮膜包裹的芒果,長得飽滿,色澤鮮黃。而海南芒果5月中旬才成熟,現在市面上出售的芒果基本都是被一種叫“乙烯利釋劑”的“藥”催熟的。
“乙烯利釋劑”是一種低毒農藥,如果用量過大、就會超出國家標準,食用后人體會出現惡心、嘔吐等癥狀。提醒廣大消費者,吃芒果時,最好清洗干凈、去皮食用。
上海染色饅頭
2011年4月初,《消費主張》節目指出,在上海市浦東區的一些華聯超市和聯華超市的主食專柜都在銷售同一個公司生產的三種饅頭,高莊饅頭、玉米饅頭和黑米饅頭。上海工商部門連夜查扣6048只涉嫌“染色”饅頭。生產染色饅頭的上海盛祿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已被責令停產整頓,企業責任人被公安部門采取臨時控制措施。
這些染色饅頭的生產日期隨便更改,食用過多會對人體造成傷害。饅頭作為最普遍的食物之一,上海的染色饅頭引起了全國人民的恐慌。全國各地開展饅頭檢測行動,嚴厲打擊食品生產經營違法行為。
水銀刀魚
4月9日,江陰一顧客在城中菜場購買了12條刀魚,加工時發現其中3條體內摻有不明物,經無錫市公安局物證部門鑒定為水銀。注入水銀使刀魚增加重量賣出更高的價格,還可以讓死刀魚看起來更有光澤。
水銀學名“汞”,是唯一在常溫下呈液體狀的金屬。然而經過灌裝水銀加工過的刀魚,簡直就成了毒魚,對人體有著極大的危害,一般人體吸食少量就可能出現惡心、嘔吐等不良癥狀。
萬能牛肉膏
2011年4月,工商部門發現市場上廣泛流傳“牛肉膏”添加劑,這種添加劑可以將雞肉、豬肉加工成“牛肉”。據市民透露,這種“牛肉膏”不僅在小肉松作坊中使用,在一些小吃店也是“公開的秘密”。如果一次腌制50斤豬肉來冒充牛肉,就可直接省下近千元的成本。之后,廣東佛山又爆出有商家在豬肉中添加硼砂等有毒有害原料假冒牛肉,涉案假牛肉數量超過了1.6萬公斤。過量長期食用牛肉膏或會致癌。
硫磺毒生姜是慢性毒藥
4月15日,湖北省宜昌市萬壽橋工商所執法人員在轄區一座大型蔬菜批發市場內查獲兩個使用硫磺熏制“毒生姜”的窩點,現場查獲“毒生姜”近1000公斤。熏過的"毒生姜"與正常的生姜相比,看起來更水嫩,顏色更黃亮,就像剛采摘的一樣。
硫磺是一種金屬硫化物,若長期食用,嚴重的會影響人的肝腎功能。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些商販熏生姜用的硫磺來路不明,其中可能含有雜質和重金屬,從而對人體健康構成更為嚴重的威脅。
紅薯粉條用墨汁做
4月22日新華網報道,廣東中山質監局查封一家粉條工廠,查獲約1萬斤假粉條成品。檢查發現,該作坊的紅薯粉是用普通玉米淀粉做原料。現場還發現大量墨汁、檸檬黃、果綠等添加劑。據悉,該作坊已賣出45噸假粉條,主要銷往批發市場。制作1噸“墨汁粉條”的成本是3000元出頭,而用真正的紅薯粉成本則為5000多元,無良廠家利欲熏心。這家作坊營業執照、生產許可證、衛生許可證一應俱全。一邊是墨汁粉條,一邊是三證齊全,監管缺位已經成為食品安全事件中的“公式化情節”。
毒豆芽可致癌
4月17日凌晨,沈陽市公安局調集皇姑、和平、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分局警力開展端窩點行動,在該大棚內查獲使用有害非食品添加劑制成的豆芽2噸,半成品8噸。有數據指出沈陽市場上近三分之一是毒豆芽。了讓食物更加漂亮、增加黃豆發芽率,這些豆芽里被加入了尿素、恩諾沙星等違法添加劑。其中尿素用量超標27倍;恩諾沙星是一種抗生素,一般用在動物身上;6-芐氨基腺嘌呤長期食用則會在人體內產生可致癌的亞硝酸鹽。
回爐面包重新賣
4月18日,廣州連鎖面包店“甜心客”被員工爆料面包店回收過期面包,每天回收過期的面包“重新組合”后再賣給消費者。一般面包的保質期為兩三天,到了過期的那天早上就會下架運到生產車間重新組合。回爐再造的面包,它們單憑外觀難以辨出新鮮度如何,而售價不輸于其他面包。只有吃了才能感覺口感混雜,消費者避免不了上當受騙。
蒙牛學生奶“中毒”?
4月22日,陜西榆林市251名學生因飲用蒙牛集團統一配送的學生奶出現發燒、嘔吐、肚痛、腹瀉等癥狀。對此,蒙牛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檢驗結果出來之前,并不能下結論為“中毒”,并認為早晨空腹喝牛奶可能導致腹瀉。甚至有專家認為是學生群體性心因性反應。業內人士認為,蒙牛的這個解釋十分牽強。但榆林市食品安全委員會通報官方檢測報告,結果顯示其牛奶未檢出致病病菌。
死豬泡農藥腌臘肉
4月27日記者曝光了廣州一非法作坊在死豬中拌入劇毒農藥腌制臘肉,并且公開銷賣。白云區質量技術監督局副局長易忠說,該窩點使用的鹽很可能是工業用鹽,而現場發現的敵百蟲是劇毒物質,絕對不允許添加入食品內,“該窩點除非法生產,還涉嫌在食品中添加國家禁用的物質”。而這間非法作坊所生產的“問題臘肉”,不僅堂而皇之地流入白云區多家農貿市場,甚至還擺上了附近一家“張家港市好又多連鎖超市”,每日購買此種臘肉的街坊絡繹不絕。
(聯商網 陳冰冰整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