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巨頭全面觸網 吹起電子商務泡沫?
“如果說國內電子商務業有泡沫,那么這個泡沫才剛剛吹大。”走秀網副總裁馬曉輝說。
他援引數據稱,2010年,風投投向國內電子商務網站的資金在10億美元左右。但今年國內電子商務的投資額可能是去年的10倍,其中最大來源就是傳統行業巨頭的全面觸網。
激進的傳統巨頭
馬曉輝最近跟幾個傳統制造企業朋友吃飯聊天,這些朋友一直在向他學習網上購物和電子商務第三方平臺的運營心得。
“今年已成為傳統企業全面介入電子商務的元年,很多制造企業都自投資金購建自己的B2C平臺,或者將第三方網上分銷平臺納入自己的銷售體系。”他說。
更多案例在印證。手機購物公司“閃購營銷”副總裁李錦魁對《第一財經日報》透露,寶潔公司近日已將全線產品導入該公司閃購手機購物平臺,而更多日化企業也在談判。
李錦魁說,寶潔公司選擇閃購手機購物的主要原因是,寶潔公司在國內已有一個完善的網上銷售物流平臺,跟閃購合作只不過增加了一個手機購物的銷售渠道。消費者通過閃購手機購物平臺下訂單,寶潔網上銷售物流平臺則完成送貨等剩余環節。
看上去,這種涉入非常合理。消費習慣正因移動互聯網的普及而改變,電子商務已成為傳統巨頭必須直面、接受的一種銷售渠道業態。
但總有些大躍進味道。6月19日,蘇寧易購總經理凌國勝拋出一個業界感到有些震撼的數字。他說,保守估計,國內網購年復合增長率將達180%以上,蘇寧易購2013年銷售規模將達到600億元,2020年將達3000億元。而2011年,蘇寧易購的目標僅80億元。
凌國勝指出,電子商務的核心是對信息流和物流的處理速度,以及后臺的服務能力。按照計劃,到2015年蘇寧將在全國建立60個物流基地,并在3年內投入12億元~18億元建立6個~8個云計算數據庫。
“3000億元的銷售額中,家電網購僅占50%~60%,剩下的是百貨和圖書。”凌國勝的這一說法表明,傳統巨頭在電子商務的激進,并不僅僅固守于自己有優勢的傳統行業,而是已經將矛頭指向目前風頭正旺的京東商城、當當和淘寶網等電子商務巨頭。
不僅蘇寧、國美大舉發展電子商務,目前家電企業也基本都專門成立了電子商務部門,或自己在網上開店經營,或借助第三方網上平臺銷售。
東菱威力總裁劉亮指出,現在很多家電產品在傳統銷售渠道上,已被幾個家電品牌所壟斷,其他新進入者根本沒有任何市場機會,相反,電子商務新渠道給了新進入者新的機會。因此,威力進入微波爐市場就在借用電子商務渠道。
風險在推高?
但傳統巨頭全面觸網,正被視為吹大國內電商業泡沫的力量,或將導致更多民間游資進入,風險也會越來越大。此前,山西多個煤老板已經涉入這一領域。
來自深圳電子商務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深圳市注冊的電子商務公司就達3700家,而去年倒閉或轉型的電子商務企業至少有400~500家,但每年新誕生的電子商務企業數量也在300~400家。
“保守估計,深圳20%左右的電子商務企業已持平或盈利。”深圳電子商務協會秘書長高圣涵指出,但因競爭非常激烈,這些企業的平均經營年齡不到3年,至今沒有一家電子商務企業進入全國前5名。
中國行業網站戰略聯盟秘書長蘇道德表示,由于國內電子商務擴張步伐太快,造成電子商務企業運營成本高企,特別是人力成本翻倍增長。
“的確很恐怖。”馬曉輝指出,傳統行業巨頭的人力儲備一般都偏向傳統銷售,為了拼速度,傳統行業巨頭往往會不計成本到電子商務企業挖人。“比如一家國內化工企業招聘電子商務人才的要求是,無論你在哪家網站做過,過來薪水直接翻一倍。”
獨立第三方咨詢機構CNZZ在4月發布的一份分析報告中也指出,要成功運營一個在線零售網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中小網站想要脫穎而出是比較困難的,特別是物流方面的建設,將是中小網站的發展瓶頸。
丁丁網廣州負責人姜峰表示,現在電子商務企業都在比拼物流、倉儲等供應鏈建設,人力成本越來越高;相反,要吸引顧客,線上的價格又要比其他競爭對手更低,導致網上銷售的毛利越來越小,經營風險越來越大。
京東商城創始人劉強東則一直批評那些傳統巨頭的瘋狂涉入。他表示,盡管由于市場蛋糕巨大,可以容納許多企業,但幾年后一定會有大的整合,專業的電子商務企業更具優勢,這是產業分工的體現。
傳統行業巨頭全面觸網還是會進一步推動國內電子商務的發展,傳統行業巨頭的電子商務業態,也需要借助第三方電子商務銷售平臺和信息平臺。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