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為什么這樣紅?
史蒂夫•喬布斯是蘋果公司的創始人之一,1985被排擠出局,1996年又重回蘋果,并于1997年再次成為蘋果CEO。今日的蘋果公司,已涵蓋手機、計算機、平板電腦、數字音樂播放器和數字媒體發行等各類消費電子產品及服務,剛剛過去的4年,蘋果的年營收從250億增至430億美元,成為全球最賺錢的公司。蘋果手機的利潤約占全球手機利潤的39%,而銷量排名前3的諾基亞、三星和LG的利潤之和僅為32%。讓我們簡單回顧一下,喬布斯歸來之后蘋果的市場大動作。
1998年8月蘋果公司推出了個人電腦iMac,這款絢麗多彩的電腦集收發電子郵件和網上沖浪于一體,上市45天就售出了30萬臺,iMac G3發布后兩年內銷量為200萬臺,成為最暢銷的個人電腦之一。
2001年10月蘋果發布的iPod音樂播放器更具傳奇色彩,iPod與蘋果iTunes音樂商店相得益彰,開創了數字音樂消費的新格局。當人們跑步或外出時要聽音樂,iPod的誕生讓曾經風行世界的Walkman成為過眼云煙,iPod充滿了時尚氣息,醒目的白色耳機匯合為一股時尚潮流。iPod面世一年半,用戶就接近100萬,到2007年4月iPod播放器全球累計銷售數量突破1億臺,而同年7月iTunes網上商店已經售出30億首歌曲,成為美國第5大音樂零售商,并再接再厲向數字電影領域進軍。
2007年1月,蘋果發布iPhone智能手機,該產品在全球各地供不應求,刮起一陣陣搶購熱潮,據說iPhone用戶將突破1億。
2010年4月蘋果又隆重推出平板電腦iPad,上市后第1個季度銷量即達到730萬部。2011年3月推出iPad2,提高了處理速度,并增加了后背攝像頭,使用戶可進行視頻聊天活動。據彭博社報道,在財富100強企業中,超過65家正試用或計劃部署iPad產品。有專家宣稱,iPad上市標志著“后PC時代"到來。
其實風靡世界的蘋果產品絕大多數不是蘋果生產的,而由眾多的臺灣IT企業為蘋果代工,比如廣達、英華達、富士康和華碩。像2010年,鴻海共計為蘋果代工了約4000萬部iPhone手機、近1500萬臺iPad平板電腦。這些代工企業充分利用中國內地的廉價的勞動力資源,將工廠開設在中國大陸,比如珠三角、長三角,乃至內地的重慶、成都和鄭州。累計雇傭上百萬勞工,涉及上千億元人民幣的工業產值。
作為當前市值最大的高科技公司,公司的總部卻很小,除了大片大片的綠化之外,只有幾幢不算高大的辦公樓。蘋果甚至將部分技術設計都外包了,如Mcintosh率先使用的鼠標,iPhone所使用的多點觸控技術等都來自其他公司。喬布斯甚至宣稱“一個人,一張桌子,一臺電腦,就能改變世界。"
沒有人否認,今日蘋果的強勢地位來自于喬布斯出色的個人能力。喬布斯雖然位列美國工程院院士,但其電腦科技水平很有限,據蘋果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史蒂夫•沃茲尼亞克的說法,他編不了幾條程序。那么他是靠什么引領著蘋果不斷開拓進取,去改寫一個又一個行業的呢?總結下來有這么幾點:第一他很有商業眼光,善于在變幻的市場中發現機會;第二他有堅忍不拔的性格,認準了方向就不輕言放棄,蘋果創業之初的很多機會其實是他死纏爛打爭取來的;第三他能夠慧眼識人,發掘一些天才人物,激勵他們的士氣,創造條件讓他們去從事改變世界的創新,另外除了第一次創業,后來的喬布斯都不怎么缺錢,這給予了此類創新活動必要的資金支持;第四,喬布斯是一個固執的完美主義者,對用戶的需求有良好的直覺,對每一次創新都設定了嚴苛的標準,迫使團隊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因而最終推出一個個讓人耳目一新的產品,每次都能沖擊用戶的心理防線,將蘋果品牌變身為時尚與品位的代表。
(作者:張計劃)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