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瑪們為何敢于無視中國法律
何止沃爾瑪呢?在中國的跨國公司許多都沒有把中國法律當回事,都沒有把中國消費者權益放在眼里,都無視中國執法監管部門的監管和處罰。曾經的家樂福事件,最終是不了了之;年初的聯合利華被發改委罰款后,接著就無視發改委約談而公然漲價,不是一樣無可奈何嗎?現在的渤海灣溢油事件,康菲公司根本沒有把中國法律當回事,沒有把中國海域權益當回事,沒有把中國監管部門和百姓利益當回事,我們正在糾葛焦灼之中。
而諸如家沃爾瑪、家樂福和康菲等都是世界500強企業。在今年《美國財富》雜志出爐的世界500強排名中,沃爾瑪繼2010年以后再次登上榜首,成為全球銷售額排名第一的企業。其在全球15個國家有8500多家門店。家樂福在全球500強企業中排名前30位以內。這些跨國大公司經過幾十年的全球闖蕩、歷練,企業管理、企業文化、法律觀念以及社會責任都相當成熟。他們在世界特別是在美歐國家已經是守法的“好孩子”。然而,沃爾瑪進駐中國已有15年,在中國的120個城市就有340多家門店。本應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守法經營,然而規模如此之大的跨國公司在中國的表現卻屢屢讓人失望。僅在重慶一地的沃爾瑪多家分店就因銷售過期食品、不合格食品、虛假宣傳等問題先后20次受到工商部門的處罰,僅今年1到8月就達8次。
銷售過期食品、不合格食品不但違法而且戕害消費者的健康,不說是世界500強企業,就是一般企業這個道理都懂,都應該有起碼的良知。原因何在?首先,對外企特別是世界500強企業的盲目崇拜和過度嬌慣,使其總有一種“超級公民”的感覺。地方政府為了本地經濟或者說為了GDP政績往往推出許多優惠條件吸引跨國公司入住本地。這樣請進來的企業,自然就有一種優越感和高于國內企業一頭的感覺。是地方政府慣壞了這些企業。其次,一定程度上是中國內地長期存在的假冒偽劣、坑蒙拐騙、不講誠信、欺騙消費者,消費者權益得不到有效保護成為常態的惡性商業生態環境造就這些跨國大公司進入中國后就“變質變味”。再次,執法不嚴,違法成本過低,甚至對跨國大公司常常網開一面造成的。沃爾瑪僅今年以來在重慶就被罰了8次,平均每個月處罰一回,說明這種處罰對沃爾瑪簡直是一點痛癢都感覺不到,違法所得遠遠高于罰款。如果這樣的情況發生在歐美不但使其付出上億元的經濟代價而且早就令其關門歇業了。
我們僅僅依靠沃爾瑪等外資巨頭覺醒,認識到“顧客是上帝,作為一家國際知名的大型零售企業,更應該懂得尊重消費者,更應該珍惜自己的名聲”是不行的。因為,這些跨國商業巨頭們摸準了中國人多、消費者眾,就憑借其世界500強的地位,即使在中國坑害消費者、不斷違法,也不愁無生意上門。因此,一方面必須下決心改變中國大陸的商業生態環境,不要寵著、慣著這些跨國巨頭們。更重要的是,要讓這些跨國巨頭們領教一下中國法律的厲害和威嚴,領教一下在中國坑蒙拐騙、以次充好等違法行為是要付出超出其違法所得幾倍甚至幾十倍的違法成本的。一定要對跨國巨頭一視同仁,徹底打消其超級公民的優越感;一定要嚴格執法,大幅度提高違法成本,對于屢教不改者罰他個傾家蕩產、關門大吉。相信沃爾瑪們就不會再無視中國法律,不會再把中國法律不放在眼里了。
(余豐慧)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