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霸權:淘寶到底要走向何方
從各方面信息的解讀可以看出,在馬云及淘寶決定實施這個新規則之前并沒有想到中小賣家會有如此大的情緒反彈,可以說如今被中小賣家圍攻是大大出乎馬云及淘寶所預料的。那么,何以淘寶以及馬云會冒著這么大的風險非要強行實施廣大中小商家難以接受的新規則呢?
原因很簡單,第一,馬云的性格使然,其強勢的性格讓他漠視曾經的擁躉,就算淘寶內部對此次提高費用有不同的聲音,估計馬云也難以聽得進去,所以才有馬云說的哪怕是錯的也要一意孤行這樣的話。第二,國內電子商務,淘寶一家獨大,讓他有了制定游戲規則,并讓別人遵守自己的規則的底氣。因而在新規則出臺之時沒有對可能引起的反彈做有效的評估以及制定相應的對策,這從淘寶毫無章法的應對措施可以看出一斑。第三,淘寶作為電子商務的老大,已經成功的將大大小小的品牌“綁架”在自己的平臺上,使得這些品牌除淘寶之外已經沒有別的選擇。第四,電子商務發展的必然趨勢,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電子商務無論是平臺的建設、產品質量的提高、信用體系的規范、服務的提升等等方面都日趨成熟,淘寶想要在此基礎上獲得更大的發展必然要求合作伙伴的整體能力的提高。
馬云及淘寶無疑是推動國內電子商務最主要的力量之一,電子商務的發展大勢也造就了淘寶,造就了今天的淘寶霸權。基于自身的發展需要,淘寶要調整未來的經營策略是必然的,而其中調整和這些中小品牌的合作政策只是其中的一個舉措而已,這些政策的調整,也說明了那種將淘寶做為清理庫存,作為低價清倉,作為甩賣滯銷貨品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那種想依靠淘寶小打小鬧,試一試,看一看的想贏怕輸還著急的賭徒式的品牌運營思路的終結。
淘寶霸權的興起也再次將國內品牌經營者們逼到了一個進退兩難的境地,這樣的境地,國內品牌經營者們并不陌生,因為在他們轉身投向淘寶懷抱之前就已經遭受了國內百貨體系渠道霸權的擠壓,面對百貨體系的渠道霸權,這些品牌經營者們早已是懷恨在心但卻無計可施,面對百貨、連鎖超市的層層盤剝的潛規則,品牌經營者們只能選擇逆來順受,不但要繳納臺面上的各種名目繁多的贊助、促銷、進場等等費用,而且還要孝敬招商采購人員索要的回扣,過年過節的各類禮金等等,像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的百貨招商的回扣都是明碼標價,根據商場的銷售業績一般都在5--10萬之間,甚至要按銷售額給招商人員以一定的比例分成。
百貨體系的渠道霸權所形成的潛規則,那些暗箱操作,嚴重削弱了品牌經營者的正常利潤,因而這也是這些品牌投向淘寶的根本原因,淘寶也使他們在百貨體系的壓迫下找到一條新的道路,借此擺脫百貨體系的盤剝成為可能,這也是為什么當年他們會那樣發自由衷的歌頌馬云,為什么會對淘寶投入那么大的創業熱情。但今天就是這個曾經他們歌頌的人,他們傾情為之奮斗的平臺又再次無情的把他們逼到了墻角。
現在看來,淘寶霸權和百貨體系的渠道霸權的實質并沒有多大的區別,無論馬云及淘寶做何種解釋,但其結果都只能和百貨體系一樣,向品牌收費將成為淘寶盈利的一種手段,國內的百貨業者除了會向品牌收費,別的似乎都不會的短視的經營手法再次在淘寶這里得到復制,馬云--這個曾經被眾多品牌經營者奉為挑戰百貨體系渠道霸權的形象代言人也終于不能免俗,這確實比提高費用還讓中小賣家難以接受。
淘寶霸權的形成最終讓淘寶也成為所謂大品牌的舞臺,贏家通吃的馬太效應再次赤裸裸的上演,而那些曾經為之付出汗水的中小品牌將會被無情淘汰,淘寶這個曾經作為創業的平臺、作為實現夢想的平臺,作為品牌孵化的平臺就此成為歷史。
淘寶此次收費措施一石激起千層浪,再次揭開了國內品牌經營生存的現實困境、渠道控制者的傲慢,但這些基于互聯網生存的品牌經營者,沒有像對百貨體系那樣選擇忍聲吞氣,而是選擇抗爭---這應該感謝互聯網,改變的不但是經營的模式,也改變了人們的心智----這種抗爭第一次揭開了品牌與渠道之間甲乙雙方的矛盾,第一次,乙方對甲方的規則提出了挑戰。
這種挑戰,將馬云及淘寶推上了輿論的風尖浪口,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輿論都倒向了品牌經營者,這對馬云及淘寶而言無疑是極為不利的,馬云所謂的一意孤行看起來好像更多的是一種情緒的宣泄,對于化解品牌與淘寶的矛盾也是火上澆油。輿論之所以同情品牌經營者是因為淘寶的收費會被品牌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消費者最終成為淘寶收費的埋單者,其二,當年這些品牌經營者大力支持淘寶,現在淘寶的做法似乎成了過河拆橋、卸磨殺驢了。更有甚者“高奏納粹軍歌,呼喊"消滅一切,摧毀一切"(馬云微博)這種極其情緒化的言論,我們可以商榷淘寶的做法恰當與否,但這種過激語言的出現就顯得非常弱智,百貨商場,連鎖超市收那么多的黑錢,不但招商采購人員個人伸手要廠家回扣,而且贊助費、促銷費等等收費名目更是層出不窮,怎么沒有人要去消滅他們?沃爾瑪的服裝扣點達到40-50%怎么沒有人出來要消滅他們?家樂福從采購到店面管理人員哪個不伸手向廠家索要好處費,怎么沒人出來消滅他們?甚至可以毫不客氣的說:淘寶漲價不是馬云的錯,錯就錯在漲得太高調了;
目前當事雙方在互聯網上互掐,你來我往,言語之間頗多火藥味,攻擊意味濃重。但這些情緒化的宣泄并無助于事情的有效解決。我們需要考量的是淘寶要規范、提升自身經營是不是除了收費抬高門檻就沒有別的方法了呢?這種以收費一刀切的做法是不是顯得極為草率呢?這種在百貨、超市收費的模式為什么會在電子商務行業得以再次復制?怎么才能保障品牌經營者的切身利益?
而此次事件的演變將極大的考驗馬云及淘寶的公關處理能力,而事件的發展也不外乎幾種可能:1、馬云及淘寶做出某種妥協,雙方得到和解,從馬云微博透露的信息似乎有這種可能。這當然是最好的解決措施,如果此事久拖不決,將會嚴重削弱淘寶自身的形象。2、新規則強行推行,將會對廣大中小賣家造成致命的打擊;會繼續激化品牌經營者與淘寶的對立;而那些即將進駐或未來準備進駐淘寶的中小品牌因此事件必將望而卻步。3、那些大品牌會感到唇亡齒寒,會加速自身獨立B2C 的建設,以擺脫對淘寶的依賴,這樣會加劇淘寶自身招商難度以及影響力。4、淘寶的競爭對手坐收漁翁之利,QQ商城的高調宣布未來的發展戰略之舉,用意直指淘寶,這不能不引起馬云及淘寶警覺。
(作者:盧曉周)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