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貨業:實體店+電商+移動技術是趨勢
“雙11”期間,有電商公布的高達190多億元的銷售業績再次證明了網購的沖擊力。勁敵當前,實體百貨店還有好日子過嗎?
對此,日前廣州民營百貨老大摩登百貨的董事長周強向記者指出,實體店百貨店最可怕的敵人不是電商,而是自己。
他首次承認,最早發起價格戰的摩登百貨目前已陷入“不想再玩又不得不玩”的尷尬境地“,實體店百貨店如果不注重提升內在品質,突出個性化,將淪為長期混亂價格戰的犧牲品”。
百貨店價格戰成惡性循環
問:最近廣州百貨店幾乎每周都搞促銷,你怎么看這種頻次越來越高的價格戰?
周強:對摩登來說,我們當初設計的其實是每個月一次促銷活動,今年的促銷都是去年就安排好的。但不得不承認,以前打折最多是"買200送200",現在要做到"買400送1000"才能打動消費者。
因為整個商業環境變了,同行都加大了促銷打折的頻率,而且折扣力度也越來越大。我們原來計劃要打五折的,可別人同時在打4.8折,這樣我們就必須調整。但其實長期這樣打價格戰對實體百貨店來說肯定沒有好處,只會形成惡性循環。
問:但又有人說百貨店不打折也熬不下去了,因為價格沒有競爭力,這好像已經成為了一個怪圈?
周強:百貨店應針對不同區域做出個性化。以前在廣州開店,只要進入了核心商圈就可以輕松賺到錢。但現在租金、人工等成本不斷上升,電商沖擊越來越大,需求放緩等壓力,百貨店要想賺錢必須改變以往粗放的經營模式,要在單店內在增長、服務等方面下工夫。
像廣州的北京路、天河、上下九商圈,其實各有特色,百貨店應針對上述不同商圈和區域營造不同風格。如北京路商圈是廣州千年商都的發源地,擁有千年的歷史文化積淀,摩登百貨北京路店會結合周邊旅游景觀特別是大佛寺、南越水閘等文化資源,主打文化營銷。
上周廣百時尚節做的“廣百之夜”也令人眼前一亮。百貨店只有通過情感、文化等多種非價格營銷手段才能真正吸引并留住顧客。
實體店+電商+移動技術是趨勢
問:現在很多說法認為,電商對百貨實體店的沖擊太大,你怎么看?
周強:雖然“雙11”是電商造出來的購物節,但其實我們也沾了光,銷售同比增長300%。我覺得,將來百貨發展的趨勢一定離不開電商,具體來說將會是“百貨+電商+移動技術”的綜合模式。
對百貨店來說,做電商也不是針對所有的消費者,而是針對自己的目標客戶群比如會員等,為他們提供更豐富的服務。同時,百貨店也應該調整自己的品類,加大一部分自營的品牌,實現獨有的品牌優勢。放棄一些標準化程度高的產品與大電商錯位。其實,線上線下的顧客還是有不同的需求的,線下將更注重體驗式消費。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