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能否設立一個“全民消費日”
“雙11”創造了一個消費時點,充分挖掘了國民升級的消費需求,11月11日,能否設立一個“全民消費日”?
“11.11屬于全人類!”昨日(11月11日),“1號店”最新廣告在美國紐約時報廣場亮相。
“雙11”已成中國人的消費高峰。其中的經濟能量,把“雙11”造節者阿里巴巴的股價一舉捧上119.15美元新高。
半個多月前,李克強總理在中南海主持召開了他就任總理以來由專家學者和企業家代表參加的第三次經濟形勢座談會。當馬云向他描述去年“雙11”的火爆場面時,李克強說:“你們創造了一個消費時點。”
今年這個“消費時點”,不僅有各路電商全面加入,連前幾年一直在觀望,甚至有點排斥的線下各種業態,也在調動全部力量加入這場盛宴。而且,火爆氣氛從11月初就已開始。
那么,上半年,中國人已有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日”,到了下半年,是否可以設個“消費日”?
比方說,時間就放在11月?
半個月
全國137家企業響應“中國購物節”
今年,由聯商網、銀泰商業集團首倡,并由天虹商場、銀座、家家悅、步步高商業、五星電器、宏圖三胞等零售企業聯合發起的“中國購物節”在全國搞得轟轟烈烈。截至昨日,全國已有136家企業,16491家門店參與此次活動。
昨日,資深零售業專家、聯商網總經理王躍林一邊忙著接受記者采訪,一邊讓同事統計、對比各地實體店和電商數據。
王躍林說這次“中國購物節”很出乎他的意料。“因為我們發起這個活動,啟動的時候已經是10月17日,才半個月時間,全國那么多企業響應。”
他強調,“我們打造‘中國購物節’,就是想成為線上線下一起來玩的全民購物節。”
“原先年底的11月份我們也有促銷活動的,但前幾年市場還沒有形成11月份購物的氛圍,現在這個氛圍越來越濃了,形成了一個消費高潮。超市、百貨等實體零售業集體把11月這個檔期預熱炒起來了。”杭州零售業一位人士表示,“雙11”讓傳統零售業看到了強大的“造節”能力,對傳統零售業來說,每年都會圍繞中秋、國慶、圣誕、春節等幾個時點拉銷量,11月份原本只是一個換季的消費小高峰,但現在儼然已經演變成一年之末最盛大的一個消費節氣。
“金秋購物節”證明:民間消費需求趨旺
在電商銷售沒有爆發性增長的時候,浙江就有個由省商務廳牽頭主辦的“金秋購物節”,從2011年首次舉辦,到現在已經辦了四年,各類消費活動和展會也給消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據“浙江金秋購物節”主辦方相關負責人介紹,“九十月份是消費旺季,有中秋、國慶兩個節假日,能帶動不少消費,天氣也很好,不冷不熱,所以這個時間段做購物節也是很合適的。未來,‘浙江金秋購物節’的規模肯定是會越來越大,內容也會越來越豐富。這幾年下來,它已經是一個很有浙江特色的購物節了,能夠吸引商家和消費者參與,拉動消費。”
旅行社嘗到“消費時節”甜頭
今年“雙11”,旅行社也在湊熱鬧。記者了解到,省中旅、杭州國旅等傳統旅行社一周以來,通過網上旗艦店特價預售產品,搶占冬季游市場。
“其實,‘雙11’就是個惠民節。這給我們傳統旅行社最大的啟發就是要轉變固有的營銷理念,順應市場變化。現在的旅游市場已經趨于散客化了,如果傳統旅行社還是以單兵作戰的經營思路走下去,按部就班地生產,僅是走單一的批發模式,的確很容易進入困局。”浙江省中旅集團旗下的電子商務公司分管市場和營銷的負責人毛先生對記者說。
“今年是我們第一次啟動 ‘雙11’活動,除了溫泉類產品賣得很好外,沒想到還意外做了單私人訂制(即C2B旅游產品),成交金額達到20萬元以上,對方是一個20多人的小群體,要玩7天,并要求全程入住五星級酒店。”毛先生激動地與記者分享新戰果。
杭州國際旅行社市場推廣部經理童丹峰說,“電商把‘雙11’打造成了消費者購物節,我們傳統旅行社也可以借此經驗,一起努力。比如現在每年的5月19日我們公司就把它打造成了‘市民日’,反響都很不錯。”
“‘雙11’已變成了‘全民購物節’,我們線下商家也參與‘雙11’大促,主要為了通過這樣一個購物狂歡的社會氛圍,培養顧客的消費習慣,為11月這樣一個傳統旅游淡季增加一點熱度。”浙江光大國旅的一位負責人向記者坦言。
■專家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
“雙11”已催生零售業新常態
“毫無疑問,雙11這場互聯網式銷售已經成為零售業的新常態,成為全民消費的熱點。”曹磊這樣認為。
“雙11”已被稱作“購物狂歡節”,呈現出明顯的全民參與特征。曹磊表示,縱觀“雙11”蓬勃發展的六年,除了傳統百貨業,越來越多類型的企業“接棒”,將“雙11”設為重要銷售節點,進行“線上+線下”聯動促銷。
“可以說,這一消費時點迎合并充分挖掘出國民升級的消費需求。”曹磊分析,短短六年的時間,“雙11”讓傳統電商購物平臺從原先的阿里巴巴“獨挑大梁”,變成了現在的“百花爭鳴”,越來越多的零售業愿意在這一天,自動加入到“線上線下”互動中來。
對這場蔓延至全球的“全民購物節”,曹磊認為,對業內而言,利用好這一消費引擎,也正是傳統零售業與移動互聯網相融合的必由之路。“互聯網消費市場已然高度市場化,‘雙11’也將是整個商品經濟走向銷售轉型的轉折點。”他表示,未來,這樣的互聯網式消費模式還將為傳統行業注入更多的正能量。
杭州市消保委副秘書長陳杭:
“雙11”已演變成全民消費的節日
杭州市消保委副秘書長陳杭認為,“雙11”已經演變成全民消費的節日,這本身是一種消費現象。而這幾年,這種消費現象出現了網絡化的全民參與、商品多元化、年輕群體為主、消費欲望強烈的特點。
陳杭認為,現在商家都在不斷推出各種營銷手段,比如前幾天,一個服裝品牌與知名設計師合作的商品在杭州開售,不到幾分鐘就全部搶光。再有,面對蘋果手機的饑餓營銷,還是有消費者愿意加價購買。
不過,陳杭認為其中一些非理性的消費,有點令人擔憂。“現在消費者處于非理性的消費爆發期,我們很希望更多的社會資源、專家學者、媒體參與消費教育,給目前市場的天平另一端增加一些砝碼,讓消費者的消費心態更平衡、更健康。”
陳杭還表示,“以往的消費對象,主要是吃穿住行生活所需的商品,多集中在年終。消費者權益保護日也是在這波消費結束之后的3月份。現在消費者的權益保護日應該不再局限于這個時間點。”
■鏈接
“雙11”消費能量連美股都驚呆了
“雙11”網購狂歡大幕初啟,阿里巴巴迅速刷新紀錄。昨天零時38分成交額即過百億元人民幣。在“雙11”推動下,阿里巴巴美股10日大漲4%,盤中市值一度首超3000億美元。京東、唯品會等中概股受“雙11”刺激也均錄得超5%漲幅。
今年“雙11”阿里巴巴“天貓”首推“全球化”概念,不僅國內買家可優惠“海淘”,海外170多個國家買家也首次通過速賣通等平臺參與到這場網購狂歡中。阿里巴巴“雙11”驚艷開端在資本市場得到積極肯定。
繼9日114.56美元收盤后,10日阿里巴巴以117.27美元高開,最終收報119.15美元,大漲4.01%。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股價盤中最高上攻至119.45美元,總市值首次突破3000億美元,上市兩個月以來已穩步逼近全球最大互聯網公司谷歌3700億美元總市值。
不過,10日中概股受“雙11”狂熱刺激下漲幅最高的電商企業并非阿里巴巴,而是其國內市場競爭對手京東。當天京東美股大漲6.1%,收報26.25美元。但其最新市值361億美元相較于阿里巴巴還有巨大差距。
此外,“雙11”參戰電商聚美優品及唯品會也分別大漲5.28%和5.01%,當當網上漲3.84%。首次參加中國“雙11”大戰的國際電商大佬亞馬遜,漲幅為1.75%。
■評論
“雙11”要為新常態注入新能量
當前,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第三產業、消費需求逐步成為經濟結構主體。在這一背景下,“雙11”作為新銳消費時點,要為新常態注入更多正能量。
從歷年的消費成績單看,讓“雙11”的消費潛能有序釋放,對促進消費升級、經濟轉型大有裨益。同時,物流業等服務業和市場監管部門面對消費的“井噴”,也可將其作為一場有益的練兵。
事實上,“雙11”消費盛宴所產生的“蝴蝶效應”,已覆蓋越來越廣闊的行業。越來越多的線上線下汽車、房地產企業商接棒,將“雙11”設為重要銷售節點進行促銷。這一消費時點迎合并充分挖掘出國民升級的消費需求。
消費是經濟增長“引擎”,是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所在。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速稍有回落,但消費增長勢頭良好。消費在當前投資增速高位趨緩、出口增速換擋的背景下,發揮了經濟運行“穩定器”的重要作用。
受分配體制不合理、政府公共產品投入不足、社會信用機制不健全等因素影響,我國居民消費能力、消費意愿、消費環境、消費供給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間。“雙11”通過調整供給挖掘出可觀的消費潛能,為經濟新常態注入正能量的同時,也為有關部門打破其他制約瓶頸、釋放更大消費潛能提供了信心。
我們欣喜地看到,10月2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增加收入,讓群眾“能”消費;健全社保體系,讓群眾“敢”消費;改善消費環境,讓群眾“愿”消費;要擴大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消費,提升寬帶速度,支持網購發展和農村電商配送。這將為消費潛能進一步釋放提供充足的動力。
(新藍網)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