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果獲阿里投資背后:獨立生鮮B2C時代已經過去
聯商網消息:8月3日,生鮮電商易果生鮮獲得阿里3億美元的D輪融資,易果表示此次融資將主要用于旗下安鮮達的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和擴張,這是今年來第一個生鮮電商投資案例。
目前生鮮電商行業處在大浪淘沙的過程中,入局者少、資本對待生鮮電商更為謹慎,而易果生鮮在不到兩年時間,完成3輪融資,金額超過50億人民幣,引發行業關注。易果生鮮CEO張曄告訴《聯商網》,生鮮電商的門檻已很高,船票已派發完畢,新零售時代,生鮮將由競爭轉向賦能。
獨立生鮮B2C時代已經過去
在經歷了多年的爆發式增長后,2016年我國生鮮電商似乎集體進入寒冬期,業績下滑、虧損加大……據不完全統計,僅2016-2017年間,就有14家生鮮電商企業倒閉,如鮮品會、菜管家、美味七七等。
易果生鮮CEO張曄認為,問題出在“生鮮”上,而非“電商”上,生鮮行業是一個很特殊的行業,生鮮上游的標準化、品牌化,離消費者預期還有很大距離,冷鏈配送的配套等方面,與其他領域比,也存在短板效應,這也是易果未來集中精力要去推進和努力的地方。
幾乎所有的生鮮電商的都公開表示過要自建物流,自建供應鏈體系,但到現在真正形成規模的沒有幾家。根據相關數據顯示,現在生鮮電商冷鏈物流一單2C的履約成本在30塊到50塊之間,每單產生的利潤根本無法覆蓋這個成本。明顯,如果沒有規模做支撐,生鮮電商新入者再自談建物流和冷鏈體系,就會被高昂的成本拖垮。這個也是為什么整個投資和資本市場明明知道生鮮電商空間很大,但是投入又非常的謹慎。獨立做生鮮B2C電商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生鮮供應鏈為王的時代來臨
與電商的發展推動快遞行業的發展不同,隨著獨立做生鮮電商閉環的機會消失,生鮮電商的發展必須依靠完善的適應生鮮的基礎設施,無論是上游商品產地還是下游冷鏈物流。在今后幾年,搭建了完整生鮮供應鏈體系的企業將在生鮮電商的爭奪中占優勢地位。
張曄告訴《聯商網》,現在國內,生鮮這個行業的基礎還很薄弱,但除了易果集團,尚沒有真正的有專門、專業的機構去綜合性的投入這塊生鮮基礎設施的建設。
易果在2016年11月份召開C+輪融資發布會時表示,易果已經不是一家純生鮮電商,而是一家生鮮供應鏈公司。據張曄介紹,易果在看到整個2B、2C、O2O這些獨立的、垂直的生鮮玩家日子都不太好過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在搭建生鮮電商基礎設施了。
數據顯示,安鮮達在北京、上海、廣州等10大城市有11個冷鏈物流基地。其中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四個城市可以當日達,全國其他200多個城市可以次日達。同時,安鮮達已經開始全面接入菜鳥物流體系。張曄表示,當易果的整個基礎設施搭建的差不多的時候,就會逐步開放給一些經營比較困難的B2C、O2O商家。
有業內人士認為,阿里之所以連續投資易果,除了對生鮮電商市場看好,為阿里謀得在生鮮電商領域的先機外,主要還是因為易果在生鮮行業里多年的經驗和易果在冷鏈物流和供應鏈方面的投入。同時阿里D輪續投,是雙方深度綁定、全面升級生鮮版圖的標志。結合易果在生鮮基礎設施的建設,未來阿里貓超、合作伙伴,都能享受到基礎設施這張網提供的能力。
未來的生鮮電商將是巨頭的戰爭
生鮮電商的發展除了建設基礎設施以外,還需要流量的支撐,而這些背后最重要的還是需要龐大的金錢支撐。電商發展到今天,能同時有能力提供資金,流量并快速完善基礎設施的唯有阿里與京東而已。
在冷鏈物流上,安鮮達是為生鮮而生的,是專業的生鮮冷鏈物流,阿里擁有流量與資金。而京東整體物流的倉儲、配送規模比安鮮達要大,硬件上能很快的實現趕超,同時京東到家正在奮起直追。面對裹挾著阿里流量與資金的易果與虎視眈眈的京東,未來的生鮮電商行業將是巨頭之間的戰爭。
(來源:聯商網 木魚)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