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便利店為什么不讓拍照?
聯商專欄:今天從上海浦東機場出發去恩施參加學校組織的療休養,到機場一號航站樓,這里的安檢人員沒二號航站樓以及虹橋機場讓人感覺好,過安檢的時候,問雨傘與充電寶要不要拿出來?安檢人員沒搭理一句話,手一指,意思是“看墻上”。七點不到,也許是太早,有些商店都沒開。
快到06號登機口的時候,突然看到一家“全家”,明亮而熟悉的店面讓人感覺很親切,停下來拍了幾張門面照,走近店面看到營業執照上寫著“上海福滿家便利有限公司迎賓大道五店”,營業期限為2012.8.8到2034.5.12。看來這不是一家新店。
店面柱子上掛著雙肩包,地上立著靠枕籠子,進門左側靠墻的冰柜上方有哈根達斯冰淇淋柜,35元一小盒。我正想用“我查查”比較一下這里的哈根達斯價格與機場外有多大差異,這時候,從背面傳來了服務員的提示聲:這里不能拍照,我同事說,這里只寫著“禁止吸煙”,沒有寫“禁止拍照”,這是誰規定的“規矩”?服務員說,是店長規定的。
便利店領域的資深行家、上海交大林鑫教授在便利店群針對此事說:“外資便利店,都不讓人拍照,他們認為這是他們智慧財產。去日本更是。我就被趕出來過。”
群里的Jack先生則說:“確實如此,尤其是全家,現在不讓拍照的思維已經太落后。全家總部規定,就是不讓拍照,思維落后,做法奇葩。”
從前,商店之間常常因為互抄價格而引起矛盾與爭端,甚至有打傷人的事件發生。
如今的商家都巴不得顧客拍照、轉發,全家居然還不讓顧客拍照,實在是令人費解。
來自臺灣的全家,似乎也帶著日本的“血統”。記得在淮海中路755號無印良品旗艦店樓上的一家日本大創十元店里,店內布滿探頭,探頭下放還特意懸掛一豎條,上書“攝影中請微笑”,他們都太低估中國的消費者了。
編后語:數據顯示,便利店已成為實體零售企業中增長最快的業態,中國市場也成為全球企業的必爭之地,潛力無限。但是,在高增長下面臨著來自店效和成本的雙重壓力。中國便利店行業呈現出哪些新的趨勢?未來如何突破?對此,《聯商網》特別策劃“剖析中國便利店”,通過專家分析,采訪高管與店長,解讀典型企業的案例,一起來探討便利店的那些事。
(作者系聯商高級顧問團主任、上海商學院教授周勇,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禁止轉載!)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