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留下消費者?!
聯商專欄:今年受疫情影響,哀鴻遍野,零售業同樣在艱難中前行,許多零售商都使出了數倍的力氣在生存中求發展,在發展中得生存。
可以預計的是,今年會有許多門店關閉,也會有更多門店在生存線上掙扎。生存是當務之急。盡管危機四伏,仍有一些零售商堅定地邁出了前進的步伐,以奮進者的姿態參與到競爭中,成為“逆行者”。
圣豪超市自2016年進入濟南來,截止到去年門店數量一直鎖定為1。像是經歷了一個漫長的蟄伏期,在今年終于迎來了突破。據官方公眾號公布的消息,到今年5月底,圣豪商業在濟南已經簽約立項四家門店,其中有兩家門店將在近期開業。任何時候都是,看似沒有機會正是機會最大的時候。
高新店是圣豪在濟南開出的第一家門店,這家門店一直保有較鮮明的特色。去年去的時候,門店物業和店內陳列雖然較為陳舊,但仍有不錯的客流。時隔一年,這家門店脫胎換骨般,從內至外都有了較大改觀,帶來不少驚喜。
這也看出,零售業從來不是止步不前的行業,小到每一天、大到每一年,都不能停止改變的步伐,在原地不動就意味落后,只有不停地挑戰自己、逃離舒適區才能向未來致敬。
有讓顧客愿意逗留的氛圍
當下,疫情防控仍是一項重要工作,這是每家零售商都應守住的基本線。在高新店每位員工的胸牌上,都貼了一張紅色標簽,上面標明:體溫正常和當日日期。門店一直堅持對當班員工測量體溫,這不僅是對顧客負責,也是對員工負責。
在總服務臺的背墻上,高新店還貼出一張承諾書,承諾消毒用品不漲價,這應是疫情最嚴重時貼上去的。向消費者承諾提供價格合理的消毒用品,這是零售商的責任與義務。敢于承諾,敢于擔當,這表明了零售商的信心與決心。
高新店內整潔明亮,令人舒服,這種感受只有身臨其境才能真切感受到。一些門店,讓人不由自主地愿意在里面逗留,而有一些卻只想快速離開。一位朋友曾堅定地表示,堅決不去某某店,她寧可繞遠去另一家門店。這看似是一個簡單的感受,卻是一家門店留給消費者的主觀印象,這種印象在消費者那里被粗暴地判定為“去”或“不去”。
高新店的舒服,首先來自于店內的干凈整潔,這似乎應是基本標準,但現在很多門店都達不到這個標準。難點在于,店內一直有顧客走動,這為保持衛生狀況帶來了難度,需要有人隨時跟進,隨時處理;還在于,保持高標準的環境,就要投入較多人力,在緊縮銀根的當下,許多零售商都不愿意為此付出更多成本,在他們看來,畢竟環境差一點也不影響顧客購買。但購物環境影響的是顧客體驗,體驗根本無法用計算成本來衡量。
店內地面泛著微光,雖然地磚新舊程度不一,但每塊地磚經過了認真擦試,都亮光閃閃。在這樣的地面走過,不禁生起敬畏之心,敬畏零售商的堅守,敬畏員工辛勤的付出。
▲入口處泛著微光的地磚
在冷柜區,本來要拍一張關聯商品的陳列照片,卻發現冷柜上方的玻璃擦拭得令人肅然起敬,玻璃推拉窗干凈得近似“空無一物”,能直觀清晰的看到冷柜里的商品,毫無障礙感。達到這個水準需要員工定期用心清理,不能有半點馬虎。
▲干凈的玻璃門
高新店的舒服,還來自于恰到好處的距離感。貨架與貨架之間、堆碼與堆碼之間,都保持著恰當距離,不緊也不松,可以輕松瀏覽商品,也能順暢選擇;除此之外,還有員工表現出的距離感,員工既不過分推銷,也能禮貌周到。這種恰當的距離感,讓顧客較為輕松,沒有來自空間上和心理上的壓力。
商品的活力
在圣豪高新店能看到許多最新的商品,這些商品被擺放在較明顯的位置;也能看到在小紅書上評價較好的商品,年輕消費者熟識,也易引起共鳴。門店的公眾號則會定期介紹熱點商品,這些商品大多是時下流行的新商品,這種介紹大概會吸引一些顧客到店,或者告之顧客,店內又上了哪些新商品。
商品上新的速度與消費者對新品的接受程度,考驗的是零售商的采購能力與判斷能力。找到好玩有趣的新商品,讓消費者接受和喜歡,這是一門重要的學問。首先要與消費者感同身受,知道消費者喜歡與接受什么;二是引領消費,比消費者快半步,預判商品的銷售前景;三要主動出擊,零售的從業人員也應是熱愛生活的人,擁抱生活才能知道美好生活到底需要什么。
在高新店內,他們有創意地把一些時令水果和蔬菜集合所有品種陳列在一起,讓人眼前一亮。像桃、西紅柿、南瓜等,在現場都做了品種集中陳列:數了數,桃有8種,西紅柿有5種,南瓜有5種,集中陳列在一起的商品不僅有視學沖擊力,還能帶給消費者挑選的樂趣,同一種商品,顧客大都會選擇幾個品種一起購買,這也算是另一種形式的關聯陳列,這種集中陳列隨處可見,成為店內的亮點與特色。
▲品種集中陳列在一起的西紅柿
同一些正在轉型的賣場一樣,高新店拿出了較多面積經營外送食品和現場制作食品。圣豪高新店位于萬達店內,客群較為年輕,年輕消費者更熱衷購買加工好或者僅需簡單加工的食物。
在客流高峰期,店內“熱氣騰騰”,現場制作的像煎餅果子、炸麻葉,還有剛剛出爐的包子饅頭等面點,這些剛剛做出的還冒著熱氣的食物不僅把賣場的氣氛烘托到高潮,還散發著誘人的香氣,讓人不禁駐足流連。在氛圍的喧染下,購買欲望也更加強烈。
這里面食品種豐富,堆滿了柜臺內外,可滿足不同顧客的需求。面食區上方,懸掛著一張展板,上面承諾:不賣隔夜饅頭。豐富的品種,給了顧客更多的選擇性,不賣隔夜饅頭的承諾,讓顧客購買更加放心。
高新店在商品陳列上也花了較多心思,在各種道具的輔助下盡可能展示出商品的特點,景與物融合在一起。如,在售賣椰球的堆碼旁豎了一棵椰子樹,強化了椰球的陳列效果;椰球旁邊陳列的是榴蓮,上空懸掛的展板上寫到:“我和夏天很熟”,既生動又活潑,類似的主題詞在店內隨處可見。
店內也擁有較多的冷柜數量,除了立式靠墻的冷柜外,還設立了四組臥式冷柜。消費者增加了冷藏冷凍商品的需求,尤其是年輕消費者,他們更對只需簡單烹飪的商品情有獨鐘。現在,越是新興的門店,冷柜數量就越多,這迎合了消費需求的變化。
當時正值交接班,一些下了班的一線員工順便在店內購物,他們購買最多的就是蔬菜水果等民生商品。一個門店的商品,能吸引到員工購買,說明首先得到了員工的認可。
員工的狀態
這次去圣豪感受最大的是員工的變化。
現在都在大幅壓縮人力成本,試圖讓一個人做幾個人的工作,許多超市員工都處于疲于應付的狀態,在賣場里,要么看不到員工,就算見到員工,也大多無精打彩。在這背后,員工和零售商處于博弈的狀態,員工希望能多拿到一點收入,而零售商則希望把人員費用降到最低。博弈的結果就是,零售商自認為付出了性價比高的工資,而員工卻不甘心地做著性價比不高的工作。
圣豪的一線員工大多是中年以上,也能見到年輕的員工。正值交接班時間,賣場里員工較多,大家互相交流工作上的事情,許多人臉上都洋溢著笑容,看得出,他們是快樂且滿足的。
在賣場里,雖然員工較多,但幾乎見不到閑散的人,都井然有序地做著各項工作。他們的工作成果隨處可見,商品整齊,貨架豐滿,賣場整潔。
▲員工把黃瓜擺得像列隊一樣
在面點處,咨詢一位員工,問她餛燉皮在哪里賣。原以為她會告訴我有沒有,或者是大體指一個方向,她說要帶我過去。這里離銷售餛燉皮的地方有十幾步遠,也不屬于她負責的范圍。看她這么熱心,我不好意思就拿了一包本沒有打算購買的餛燉皮,為了用上餛燉皮,又買了一點肉餡。這就是員工的魅力,親和和善,會讓顧客愿意買得更多。
試圖找出背后的原因。在圣豪商業的公眾號上,看到了高新店每個月都評定星級促銷員,被評上的員工會得到一定金額的獎勵金;他們還向一線員工征集合理化建議,被采納的建議也給予物質獎勵。這些獎勵金額都不算大,但對員工卻是一個鼓勵,這種正向激勵讓員工看到的是企業的活力及對他們的重視與關愛。
員工是連接零售商與顧客的橋梁,這個橋梁是否通暢,取決于員工,更取決于零售商。只有零售商付出得更多,才能讓員工對顧客付出得多。零售商不要嘗試與員工去博弈,博弈到最后,損傷的是服務水準,流失的是顧客支持。
零售業一直在變,消費者在變,消費習慣在改變,新技術新手段層出不窮,這要求零售商不能停止學習,也不能在原地等待機會,必須以一個前進者的姿態,不停地做出與時俱進的改變,不停地讓自己逃離舒適區,超越自我、改變自我。這樣的零售商越多,就會看到越多的門店舊貌換新顏。
(文/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柳二白,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聯商立場)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