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40所學校開展校企合作 “訂單式招聘”輸送淘寶主播
聯商網消息:直播風口催生大量新崗位、新職業。7月17日,人民大學的研究報告指出,淘寶直播一年帶動了超過173萬個新型就業。自2月以來,淘寶新開直播商家數量就增長719%。不僅是直接上鏡的主播,淘寶直播作為新模式,還催生了包括助播、選品、腳本策劃、運營、場控在內的多種新型職業。
Boss直聘發布的《2020上半年直播帶貨人才報告》顯示,天貓618前夕,主播和直播運營兩大崗位需求量高達去年同期11.6倍。行業端將人才需求的目光聚焦到學校畢業生,目前浙江、上海、廣州等直播重地,超40所學校聯合平臺、機構商家“定向”培養淘寶主播。在2020年的特殊就業季,電商專業及有直播經驗的大學生,成“最省心”畢業生。
北京上海老字號嘗試校企聯合培養直播人才
趕在天貓618前夕,中央戲劇學院(以下簡稱中戲)播音主持專業在校生周明,成為一名吳裕泰帶貨主播。從培訓、考試到上崗,不足10天他便走進了直播間。吳裕泰電商總經理鄭艷介紹,疫情以來,直播間帶貨量節節攀升,直播時長較之前翻倍,公司緊急擴充直播團隊從3人增加至7人。
新主播就位,吳裕泰的直播間除了茶香還多了歌劇、評書、繞口令。談及這位藝考曾拿到中戲、北電、中傳、北舞等12所高校專業合格證書的“學霸”主播周明,鄭艷滿帶悅色贊不絕口。和周明同時入職的還有中戲播音主持專業的焦玨。“在校生或者應屆畢業生可塑性很強,更有利于商家自播的人才培養。”鄭艷提到,吳裕泰正計劃嘗試采用校企合作方式繼續挖掘直播人才。
和吳裕泰一樣“瞄準”大學生主播的還有多個老字號和知名品牌及產業帶商家們。就在上半年,豫園聯手智聯招聘專門發起“國潮代言人”主題招聘,通過與企業聯合培訓,成功挖掘到一批“潛力股”畢業生。
豫園相關負責人對這種“定向”招聘大學生的做法亦有自己的判斷,“要為老字號尋找懂貨、懂品牌、懂文化的人,需要時間慢慢培養。”
除了人才可塑性的因素,直播人才的緊缺也是大學生“訂單式招聘”走俏的重要原因。云南省騰沖市第一職高珠寶商務系首屆參與淘寶直播培訓的40多名學生,還沒走出校園就已被珠寶產業帶商家搶定一空。同樣被企業追逐的還有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直播電商學院、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應屆畢業生們。
浙江廣州四川超40所學校開啟“訂單式招聘”
應屆畢業生順利就業,即將走進大四的學生們,則已被提前搶占。據淘寶直播相關負責人介紹,由于專業直播人才的欠缺,浙江廣州四川等地商家、平臺、機構已與超過40所學校合作開展“訂單式招聘”。
上海做為品牌淘寶直播之都,MCN機構已超過200家,眾多機構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源源不斷優質直播人才做后援。6月30日,上海黑域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率先與四川商務職業學院達成合作,針對直播開展“訂單式”培育100名大學生,首場培訓結束后,機構還將為學生提供實踐崗位,讓學生“未畢業先上崗”。
擁有“直播電商之都”之稱的廣州也不服輸,MCN機構廣州華泓已經先后與廣東11所高職院校簽約,在短視頻、直播電商的教材編寫、專業教學、人才輸送等方面開展合作。今年剛剛畢業的黎瓊,在走上直播人事招聘崗位后的第一課,就是回學校向大四的學弟學妹們詳解如何入行直播行業,而她的學弟學妹們已經被多家機構和產業帶預定。
除了直播機構,還有產業園和電商平臺也選擇與學校共同培養更具專業能力的人才梯隊,確保整個直播生態的良性循環。擁有1天產出20萬件服裝產能的寧波智尚國際服裝產業園,在通過直播打開“外貿轉內銷”的路徑后,加快招兵買馬,近期已于與淘寶大學建立直播產業帶基地為整個寧波產業帶儲備電商人才。
剛剛過去的6月,淘寶大學與天津交通職業學院開展了包括直播在內的新零售人才的培訓。“阿里巴巴1688直播大學-校內直播基地”項目也在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落地。
人才需求增長10倍 專家呼吁校企合作但試無妨
2020年的特殊就業季,一邊是874萬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另一邊則是相關直播人才的短板亟須補齊。Boss直聘發布《2020上半年直播帶貨人才報告》顯示,天貓618前夕,主播和直播運營兩大崗位需求量高達去年同期11.6倍。目前,多地將培養和孵化直播人才納入系統規劃,杭州余杭區發布政策最高獎勵500萬挖掘直播人才。廣州成立國內首家直播電商研究院,研究直播人才培養模式和體系。
一位MCN機構負責人指出,直播人才并非僅僅是主播,從選品、策劃、場控到直播數據分析,涉及文案、圖片、短視頻制作甚至社群推廣、粉絲管理,各環節都缺少專業化人才。淘寶大學相關負責人表示,近期各地商家、機構、政府對于淘寶直播的專業培訓需求出現井噴,“已簽約的30余個基地或者淘寶大學分校,最急缺培訓課程便是淘寶直播,尤其是商家,他們需要培養更懂得品牌自己的專業主播。”
數字經濟智庫高級研究員翁一認為,在電商直播整個產業鏈處于人才緊缺的狀態下,高校需要快速做出反應,一方面充分利用阿里巴巴淘寶大學等社會資源,加強資源對接、校企合作,通過培訓、舉辦賽事等途徑為大學生就業、創業搭建平臺。
另一方面,應盡快開啟相關專業設置的課題研究,規劃從基礎直播培訓到直播供應鏈、電商運營以及電商經濟產業鏈的綜合性課程,從而能夠培養規范化、專業化、職業化的電商直播從業者隊伍,進一步激發傳統電商活力,為互聯網經濟健康有序發展鋪好人才之路。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