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430億,文玩電商“獨角獸”微拍堂是如何煉成的?

什么是文玩?
不如問問“在當下,文玩對于年輕一代意味著什么”?
在更多人的印象里,文玩和繚繞青煙的銅制香爐,大爺清晨手里盤的核桃、手串有關,代表了一種自明清以來,傳統文人氣質穿越歷史,沉積在時光里的閑適、自顧自的精神象征。
放在當代消費語境里,文玩卻被不一樣的眼光所打量。
7月18日當天,文玩電商平臺微拍堂首推”微拍拾寶節“,主打“盤遍天下寶”的玩家心智,以撿漏、一口價拍賣的方式在“微拍堂”上推出萬千好物,吸引了眾多文玩愛好者的關注和參與。
而在社交平臺上,類似文玩玉米、星月菩提、魚驚石、隕石之類的新奇好物也成功“出圈”,引爆了大量文玩愛好者關注。
這證明在當下,對于文玩,更多人是以“發現好物”、“拾到寶物”的心態來理解和面對。
不僅是歷史中的“文玩”,更是生活中的“好物”
25歲的小林(化名)是微拍堂的多年忠實用戶,從手串、瑪瑙、核桃開始入圈,最近,她喜歡上了一種叫做“文玩玉米”的東西。
文玩玉米,原初是一些發育不良、個頭短小的“袖珍”玉米,經人手盤弄之后,玉米粒能通透光線,呈現菩提子樣貌,加上個別玉米籽粒顏色多彩多樣,讓人愛不釋手。
小林是某一天在微拍堂上下滑瀏覽,被文玩玉米“種草”的,當時覺得這個小物件“小巧又精致,大小很趁手”。小林當時特別選擇了紅瑪瑙色,顆粒像寶石一樣排列,顯得很有少女感。
因為文玩玉米,小林才知道,這個東西盤起來是有門道的——不能太用力,否則玉米粒會碎掉。“盤的好可以作吊墜,盤爛了只能去炸爆米花了”;開始盤的時候,要用帶上手套,看著亮了,才能上手;為了讓玉米顯得晶瑩剔透,日常要用軟毛刷輕輕刷顆粒之間的縫隙。
經過近半年的盤玩,小林的玉米已經出落的像模像樣了。用她的話來說,盤文玩玉米已經成為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有人愛養貓,有人喜歡收藏手辦,她每天下班就會盤玉米。
在社交平臺上,小林還上傳每日盤玉米的打卡進度,用年輕人習慣的貼紙、表情包,做成gif圖片,與好朋友分享快樂。下一步,小林打算用手帳的方式,描畫盤玉米的心得。
在小林看來,盤玉米的樂趣,隱秘但又持續。相比有太多人文承載和歷史負擔,小林更覺得文玩這個東西,就是一個生活里的“鹽”,調劑著自我的幸福感官。
發現好物+一手推薦,5000萬用戶來“種草”
在微拍堂上,數不清的像小林這樣追求好物體驗的玩家,逐漸成為平臺的主角。
原因在于,微拍堂這樣的文玩電商,本身走的就是以人為中心的好物邏輯。而且這個好物的邏輯,和其他綜合性電商公司如淘寶、天貓、京東還不太一樣。
綜合性電商平臺的運營方式是,打造全面的商品類目,通過搜索的方式,切分平臺上的流量,以好物邏輯引發流量不停的復購,比如吹風機里的戴森、潮牌里的champion等。但問題也在于,這種方式適合標準化的商品,打造的是標準品類里的爆品,本質還是以貨為中心的流量思維。
但在微拍堂上,覆蓋的是各色各異的非標準品類,甚至是孤品,單一好物可以引發興趣,但它也只是唯一的,被別人買了就沒了,這時候,就需要不斷強化“人”的主觀發現性。
于是超越“文玩”的視野,走向好物的角度,在微拍堂看來是再合適不過了。從物的角度到用戶的角度,微拍堂上的文玩,本質上是給每一個用戶帶來熱情和歡樂的“好物”。
作為好物邏輯的延伸,微拍堂在推薦機制與玩家社區上做足了功夫。
在產品邏輯上,微拍堂在首頁第二屏,強化了“推薦”機制,根據用戶瀏覽足跡和行為特征,推薦同品類商品之余,打破信息繭房,更著重推一些“TA可能感興趣的好物”。
像小林這樣的用戶,可能就是通過最常見的文玩核桃入門,但是并不代表之后她就變著花樣不斷買別的核桃,微拍堂給了她一個機會,讓她發現平臺上還有類似文玩玉米這樣的好玩的東西。
微拍堂作為發源于微信生態中的文玩平臺,從它崛起之時就帶有濃厚的社交屬性,通過微信端內文玩玩家的連接,交換奇珍異寶的好物信息,聚合形成社區熱度。所以微拍堂成立以來,即使App改版多次,但是一直保留著玩家社區模塊。
微拍堂端內的玩家社區,隱藏著一個文玩種草的“小紅書”。通過短視頻或者圖文的方式,玩家在社區里分享自己買到的好物,引發一輪又一輪種草狂潮,不少人通過社區了解到不少以前從來沒聽說過的新奇好物:原來還有文玩玉米這個東西,星月菩提還挺像剝開皮之后的火龍果,以及黑驢蹄子是什么鬼。
一手發現好物實現心智種草,一手推薦好物流實現交易購買,在微拍堂上,種草與購買形成閉環,基于好物發現的邏輯,讓越來越多的人愿意在微拍堂上駐留、分享,從而將種草-購買的循環繼續下去。
這也是為何,在520微拍堂狂歡節大促之后,微拍堂會開啟玩家心智沉淀的“拾寶節”,以超級品類、好物邏輯與用戶進行溝通,讓更多人發現,微拍堂不僅僅是交易平臺,它有種草的印記,有發現新奇好物的體驗,更重要的是,它是當代人所熱愛的一種生活方式。
重新定義文玩,舒展好物的邏輯,微拍堂讓文玩這片大海里,玩家能“拾寶”無限。
(來源:聯商網 逝風)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