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春節檔電影:到底誰在賺錢?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王國平
圖片/聯商圖庫
導語:2021年春節,商業遠比預想的要熱鬧。據統計,截至2月18日0時,2021年春節檔,中國電影市場總票房(含預售)突破80億元,這一數據遠超往年同檔期票房,同時也刷新了全球單一市場單日票房、全球單一市場周末票房等多項世界紀錄。在這組數據的背后,到底透露了哪些真相?
01
影院是否大量倒閉
眾所周知,由于疫情黑天鵝的影響,2020年票房只有可憐的200億,傳得最多的就是影城扛不住,紛紛倒閉,這是真的嗎?
從場次來看,從2019年的233萬場增加到289萬場,增量56萬場。場次由影院數量或者說影廳數量決定,再根據市場強度安排場次。相對2019年24%的增量顯然不是新開影城能覆蓋的,所以影城大面積倒閉是不存在的,或者說基本在春節檔又重新出來撿錢。
02
知名影城關店真相
2020年4月,天津萬象城橙天嘉禾關店,被外界稱為疫情下倒閉的第一家影城;
2020年6月,重慶盧米埃影城關店;
2020年12月,泰禾影城整體撐不住關店;知名影城紛紛撲街,加上之前標桿性影城如深圳萬象城橙天嘉禾關店、北京世紀星源星美關店,沽空影城聲音不斷加碼,而真相又是什么?
2021年春節檔真相浮出水面
春節檔TOP5把2019年頭馬全部拉下,集體換上新陣容。全國TOP1由北京英嘉影城擠掉了常年霸占C位的北京耀萊五棵松。北京英嘉影城可能比較陌生,如果穿上原來的馬甲北京世紀金源星美,就清晰多了,這家就是擠掉星美由世紀金源自營的影院。
在開發商眼中,影城這個行業就像養鴨子一樣,把觀眾趕進房間里關兩小時,時間一到,放出來,再把下一批鴨子趕進去關兩小時,反復循環。世紀金源隨便開家影城,立馬進入全國TOP1,簡直毫無技術含量可言。
重慶盧米埃影城關店沒有太復雜因素,就是被世紀金源換成自己的英嘉影城,已經重新開門迎客。這么簡單的賺錢方式,為什么要租給別人去賺呢?
天津萬象城橙天嘉禾關店只是跟深圳萬象城橙天嘉禾一樣的命運,被替換成萬象城自己的萬象影城而已,跟市場毫無關系。
泰禾集體關店則是由股東資金鏈問題引發,本身發展還是不錯的,是近年來沖得最快的影投之一。
03
就地過年真的引發票房大漲嗎?
2021年春節檔相對2019年票房漲幅32.6%
上海漲48%,深圳漲70%,就地過年相對強勁,特別是深圳直接進入TOP3;
成都漲36%,算處于均值線,就地過年跡象不明顯;
北京漲28%,廣州漲28%,都低于全國平均線,還是各回各家。特別是北京還是在票價大幅上漲的情況下,才增那么點。
所謂的一票難求,從上座率來看只有41%,離50%上座率峰值還有18%空間可填,就算最熱門的全國TOP1世紀金源英嘉影城也只有37%的上座率,更何況熱門場次北京很多影城都是突破50%峰值。
實際上,一票難求只在部分影城部分場次存在,遠沒有達到傳聞中的瘋狂程度,但已經夠影城行業盆滿缽滿了。票價上漲的高點是2019年創下的12.59%,2021年相對2019年只有9個點漲幅,從2017年開啟的漲價潮一直延續至今。
就地過年真正受益的只有上海、深圳,大部分人還是選擇返鄉過年,沒有太明顯改變。只是部分以飛機、動車作為主要交通工具,變成開車自駕等方式返程。
04
到底誰在賺錢?
春節檔賺錢了,那怎么分,誰分得多呢?
票房分賬模式以分賬票房來測算,綜合票房跟分賬票房多出來的服務費有它的故事,不是重點。
分賬票房首先要扣除稅費3.3%、電影基金5%,得出凈票房91.7%,這塊是各方要分的錢。
影城、院線差不多分到57%,制作發行方拿43%。
影城自帶院線的57%通吃,沒院線加盟別人的現在差不多給2-3個點費用。票房越高,影城渠道才是受益金主。但影城又受制于物業方參與分賬。萬達影城要分給萬達廣場11%作為租金,其它小影投想要拿物業甚至給到30個點以上,真正受益的是高號召力高議價能力影城。盧米埃、橙天嘉禾等有一定號召力的影投,都出現被物業方踢出局的局面。
以萬達影城為例,作為渠道可以獲得凈票房的57%,扣除給萬達商管的11%或者“非萬”商管扣點,自己差不多可以賺4億。
制作發行方看單片領投份額,最賺錢的就是《唐人街探案3》與《你好,李煥英》。
目前領跑的李煥英春節檔估計能給北京文化帶來幾千萬的分賬,17家聯合出品方都要吃飯,每家能分到的就都不多。
唐探3領投的是萬達電影,估計春節檔能分到的比北京文化稍多些。
除了票房業務,對于影城來說,非票業務能夠貢獻的收益更加純正。服務費、爆米花等是主力來源。
春節檔檢驗的是封閉式商業空間運作能否真正放開,如果春節檔經受住考驗,接下來的商業運行基本進入常態化。國內積壓的消費力量也將隨時爆發。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聯商立場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