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寒概念股”來了,網上賣書一年收入3.6億
“站在這里談錢,好像和我的形象特別不符。大家覺得我就應該永遠是一個翩翩少年,提著大寶劍去改變這個世界。但是大寶劍不要錢嗎?”
在前些年的演講中,韓寒曾談過自己對“賺錢”的看法。今年年初,韓寒頻繁現身為自己和朋友的電影站臺。這個曾經文藝、叛逆的男人,正在將自己的影響力變現,加速和世界和解。有媒體評價:中年韓寒,賺錢才是正經事。
韓寒面對粉絲提問
最近,韓寒間接持股的果麥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果麥文化”)提交IPO,擇日將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掛牌上市。
從媒體爭相報道的標題,就能看出外界為果麥貼上的標簽——“韓寒概念股來了”。這是A股之中繼新經典、中信出版以及已經過會的讀客文化之后,又一家上市的民營出版公司。外界對它的好奇,往往集中在它背后一眾明星股東身上。
招股書披露,韓寒、易中天、張皓宸、李繼宏、馮唐的妻子黃山等多位知名作家或其親屬,持股分別為4.5278%、0.1864%、0.1981%、0.2796%、0.1864%。而在果麥文化的主營業務中,線上銷售收入占比67.89%。
在深度捆綁明星作家的背后,在外界都還以為線上渠道只是線下銷售的一種補充方式時,果麥的圖書+電商生意又做的如何?
01
明星作家,撐不起果麥市值
果麥文化在招股書里,將自己的主營業務劃分成了三塊:圖書策劃與發行、數字內容業務、IP 衍生與運營。
其中,圖書策劃與發行(紙質書)在2017年至2019年的營收分別為2.16億元、2.77億元和3.57億元,三年營收均占據總營收90%以上,是其支柱業務。
誠如外界所想,強大的明星作家陣容的確為果麥文化帶來了大量的優質版權輸出。
2018年,易中天為公司營收3790萬,張皓宸1613萬,蔡崇達1074萬,韓寒428萬。易中天自2012年合作至今,簽約40多部作品,韓寒簽約有10多部作品,但是隨著明星作家的產量減少,知名作家的吸金能力也在不斷縮水。
近三年以來,果麥文化旗下大眾眼里的“明星作家”貢獻的營收占比基本都在滑落。
2020年上半年,韓寒的營收只有56萬;張皓宸營收降低到276萬;易中天的營收也銳減到843萬。根據開卷信息數據顯示,2019年果麥文化圖書零售碼洋(碼洋:全部圖書定價的總額)占有率排名第九,而競爭對手新經典、讀客文化分別排名第一和第五。
換句話說,果麥文化旗下版權書的市場競爭力,并不如外界想象中那么強勢。
果麥官方旗艦店
出版公版書(進入公有版權領域的書籍),成為果麥文化變現的另一條思路。
2017 年至 2019 年,果麥在大眾出版民營圖書公司中,公版圖書碼洋占有率連續三年排名第一,公司公版書銷售收入復合增長率為 22.38%。據招股書披露,果麥目前積累了包含4000多種經典圖書的數據庫,其中已開發或正在開發的近千種。
相應的,公版書不需要版權,超過50%的毛利率,也要比版權書的40%要高不少。
如果說,光鮮亮麗的明星作家陣容,給果麥文化涂上了一層底色,那公版書的競爭,是老書新做,更考驗出版商對圖書產品實際的策劃、包裝、發行能力。
諸如《小王子》、《浮生六記》、《人性的弱點》等銷量超百萬冊的暢銷圖書,都屬于公版書的行列,它們對應的少兒、文藝、社科類目,也正是果麥最擅長的幾個領域。
“事實上,每家出版商手里,都掌握著不少作家資源。與其說是沾了明星作家的光,倒不如說是市場到達了這個階段,頭部出版商的優勢越來越明顯。”
博集天卷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銷售中心總經理吳時宇告訴「電商在線」,明星作家股東加持,本身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對一家出版商而言,優質的內容來源、優秀的策劃能力,以及強大的渠道優勢缺一不可,共同組合起來才能撬動資本市場。”
02
“果麥”們圖書電商生意
據統計,2020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規模接近千億。其中線上規模767億元,同比增長7.3%;線下為204億元,同比下降33.8%。
在出版業,渠道之爭已經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2020年,果麥文化旗下圖書線上銷售收入占比67.89%,線下渠道銷售同比下降22.30%。同期進行IPO的讀客文化招股書數據也顯示,線上銷售比例已經超過60%。
一位行業排名前十的出版商負責人向「電商在線」表示,現在業內做的比較好的出版商線上和線下的銷售碼洋比例,基本可以達到7:3甚至8:2。
他直言,“大眾可能沒有太感知到這一點,線上銷售已經成為圖書零售的主流渠道了。有實力的出版商、出版社,基本都已經完成向線上入駐轉型的第一步。”
果麥文化的圖書銷售模式分為兩種:經銷和直銷。以經銷模式為主,占圖書銷售比重達 90%以上,直銷的毛利率相對較高,但整體營收占比較低。
從果麥文化線上銷售的客戶來看,當當網、京東、博庫是其線上經銷的主要客戶,2019年分別為其帶來營收9110萬、4178萬、2022萬;而線上直銷的收入則主要來自果麥自己開設的天貓、京東旗艦店,2019年分別帶來營收783萬、81萬。
據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現在圖書銷售的線上渠道,越來越向融合趨勢發展。當當網帶來的收入中,有近30%-40%是來自當當天貓旗艦店的運營收入。在天貓上,包括出版商、經銷商在內已經有3000多家店鋪入駐。
目前來看,線上整體毛利率在40%-43%左右,要低于線下毛利率50%-54%,這主要是因為,線上渠道促銷力度往往較大,活動折扣也較多。
而在線上售賣的模式中,直銷的毛利率又會高于平臺代銷。一般,線上直銷的毛利率在53%-57%,而平臺代銷的毛利率在44%-47%。
拆分數據可以發現,2020年,線上直銷成為果麥文化的快速增長點。2019年,果麥天貓旗艦店的營收是783萬,2020年前六個月就已超過這一數字,達到865萬;京東旗艦店上半年營收84萬,也超過2019年全年營收的81萬。
這也并不難理解。
果麥文化在招股書里這樣寫道:出版發行業正在迎來新的機遇,“平臺+內容+渠道”、“社交+傳播”、“線上+線下”等構建起了出版融合發展的新興商業模式。
2020年,受疫情影響,線下實體書店營收下降,線上營收則有所擴大。直播賣書、知識分享悄然興起,又讓作者得以直面消費者,線上直銷數據被大幅拉動。
03
圖書電商的新風口會是直播嗎
對出版商們來說,很長一段時間,對電商的態度是又愛又恨。
國內最早的網絡書店要追溯到1999年11月上線的當當網。晚于當當網兩個月上線的卓越網在后來的5年內,一直和前者摩擦不斷。
2004年,進入國內市場的亞馬遜開價1.5億美元收購當當,被創始人李國慶拒絕,轉身以7500萬美元的價格洽談了卓越網。
2010年,在當當上市的前一個月,京東從卓越亞馬遜挖來了分管圖書業務的副總裁石濤,切入國內網絡售書的市場。一段時間內,當當、京東、卓越亞馬遜為爭奪市場,打響了激烈的價格戰、促銷戰。
這一階段可以稱為圖書電商的1.0階段,出版商們把圖書生意從線下搬到了線上,逐漸培育起用戶網上買書的購物心智,但與此同時,他們又視電商平臺們為擾亂市場的“洪水猛獸”,利潤被一再壓縮。
2012年,天貓書城正式上線,開啟線上直銷模式。包括文軒網、博庫書城以及當當網,都先后入駐天貓開起了自己的旗艦店。它們憑借自己批量采購的折扣優勢,和圖書的品種數量,很快在天貓書城占據了優勢地位。
但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電商平臺都只被當成是一個單純的銷售渠道。直到2019年7月亞馬遜宣布退出中國,當當、京東、天貓,線上代銷、直銷模式并存,這也可以被看做是圖書電商的2.0時代。
變化發生在2020年,新玩家們加入了進來,抖音、快手上開始流行起直播賣書,淘寶、京東紛紛用短視頻、直播帶貨,電商平臺內容化成為一種勢不可擋的趨勢。果麥文化在招股書里透露,已與薇婭、羅永浩、房琪等知名直播網紅展開合作,并同時邀請作家、學者在天貓旗艦店上直播新作品的宣傳。
2020年世界讀書日,果麥文化和薇婭直播帶貨兩本書,一本是蔡崇達的《皮囊》,一本是楊瀾的《提問》,前者付款訂單35000+單,成為當天銷量最高的一本書,這也和作者蔡崇達親臨直播間和讀者互動,不無關系。圖書進入直播間,可以完成內容種草-流量聚攏-塑造個人IP-拉動銷售-作家帶貨的閉環。這意味著,電商平臺們不僅承擔著交易的功能,還有可能成長為“知乎”“豆瓣”“微博”等種草和討論的空間。
一家市場占有率TOP前5的出版商告訴「電商在線」,2020年他們開設了上百場直播,從數據上來看,帶貨銷量在3000-4000冊,有時也能破萬。但是,對于出版商來說,這更多是為了打造爆款的需要。一個爆款書就足以拉動銷量,2014年至2019年,最暢銷的1%圖書品種的碼洋貢獻率從43.78%逐年增加至57.73%,前5%圖書品種的碼洋貢獻率從70.15%上升至81.17%。
“我們在抖音、快手、微博、微信甚至小紅書投廣告,這更像一個營銷動作。”該出版商表示,以前是營銷、銷售完全割裂,但現在各個平臺的整合能力都更強了。“線下賣書,要找用戶聚集的地方。轉到線上,同樣要找流量聚集的地方,圖書生意說到底也是一種流量生意,電商讓我們的渠道分發更為高效。”
而新趨勢的出現,下游直面C端消費者的經銷商們,往往感知的最貼切。去年,悅悅圖書首次作為參展單位進駐上海書展未來閱讀館,連續7天12小時在其天貓旗艦店直播,最終線上累計觀看人數超13萬,累計點贊數超216萬。
這樣的嘗試,對經銷商們來說,無疑是需要的。幾年以前,當電商剛出現時,圖書行業也未曾預料到日后翻天覆地的變化。
“當時線下做得好,現在線上做的不一定好。有人觀望錯過了時機,也有人捕捉到了用戶需求的變化,彎道超車。”在悅悅圖書副總經理羅紅看來,出版人已經是時候從產品思維轉變到用戶思維。從最早做PC端的銷售到后來運營移動端,新技術更迭速度越發加快。
“我仍然不能去判斷社交、直播帶貨會不會讓圖書電商進入到全新的3.0時代,但至少知道,用戶喜愛這種方式,需要這種方式,那么我們就要去滿足他,適應這種變化。”羅紅說。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