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發,是一門好生意嗎?
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中國已經有超過2.5億人正在遭受脫發困擾,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脫發,其中男性約為1.63億,女性約為0.88億,并且“90后”脫發比例高達84%,比上一代人的脫發年齡提前了20年,且低齡化趨勢明顯。
根據韓媒《中央日報》報道,“中國還有人專門統計了這些人完全脫發時的總脫發面積,大約可達5900平方千米,相當于首爾面積(605平方千米)的十倍”,龐大的脫發人群數量之下,尤其是年輕人,基于對身體美觀的思考,開始嘗試佩戴假發。
由于脫發人群的數量日益增長,近年來,消費者對國內假發市場的需求逐年上漲,需求的擴張推動了假發供給的增長,吸引了眾多新興企業入局假發市場,同時已有的假發企業也在往高端假發制作轉型。
根據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止3月1日,共有近3.3萬家經營范圍含“假發、發制品”的注冊企業。近十年以來,我國假發相關企業的注冊增量呈波動上升趨勢。據預測,未來中國假發市場行業規模約為250至350億元。
圖源:天眼查
然而,資本們似乎對于假發行業卻并不看好。根據烯牛數據顯示,2020年,整個假發行業只發生了一起天使輪融資,且投資金額未披露。我們不禁產生疑問,資本們對于假發行業并不熱衷的背后邏輯是什么?為此,本文新眸將從以下三方面剖析中國假發行業:
1、是什么支撐起200億人民幣的假發市場規模?
2、緣何資本市場并不熱衷于假發產業?
3、難以啟齒的剛需,假發產業下半場該怎么走?
01 誰在為假發買單?
毛發缺陷可直接帶動假發需求,這主要體現在兩方面:脫發和白發。
老齡化是是造成脫發和白發的一個重要因素,針對于此,中泰證券分析到,隨著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老齡化的加劇,同時基于中國依托龐大的人口基數,國內假發市場增速拐點即將到來,未來有望迎來快速增長:。
相關數據顯示,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在2021年占比超過14%,這意味著我們即將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到了2031年,這一數據將超過21%,意味著進入超老齡化社會,具有白發問題的群體規模正處于增長態勢,正是這種趨勢帶動了假發市場行業的增長。
此外,脫發年輕化問題也愈來愈嚴重,80/90后成為國內假發消費者的主力軍。
由于當代年輕人的工作壓力加大以及生活作息不規律,白發、脫發問題更加顯著。媒體曾多次發布關于80后、90后脫發的報道,透露出中國脫發以雄激素性脫發為主,脫發人群最小年齡僅為16歲,平均年齡30.1歲,其中20-33歲居多。
由于社會壓力大、水污染、空氣污染、遺傳、食品安全難以保障等諸多因素影響,年輕人白發問題也愈加嚴重。雖然植發、染發等手段也可以解決這些問題,但受限于成本高、對身體不利等因素,并不適用于所有消費者。
于此之下,假發成為了完美的替代品。
據2019速賣通(跨境電商零售平臺)發布的《全球“顏值經濟”報告》顯示,每隔兩秒鐘就有一頂假發賣出,成為平臺上銷售排名第一的產品,平均每天在全球范圍之內要銷售4萬套左右。
同時,速賣通上的假發的價格基本在100~300美金之間,最貴的假發要賣到七八百美金左右,利潤相當可觀。由此可見,那些脫發和白發群體愿意用高昂的資本來獲取形象上的美觀。而高昂的資本不僅僅是讓消費者得到更好的使用觀感和消費體驗,也讓消費者在熟人群體中得以展現自己的財力。
所以假發經濟,從根本上說,是人際交往需求促動下的社交經濟演化。
同時,得益于二次元文化逐漸突破小眾圈層的現制,cosplay文化逐漸發展,假發制品需求增長。伴隨cosplay活動增多,cosplay的影響力逐年擴增,群體規模也隨之增長,也由此帶動了化纖類假發制品需求增長。
02 假發生意,真的好做嗎?
總得來說,國內假發制品行業產業鏈分為上、中、下游,即原材料供應商、假發制品商和假發零售商。
在上游的原材料供應商中,真人頭發是最主要的原材料,也是中國假發制品行業需求量最大的原材料。
事實上,供應商在收購真人頭發時,對長度、發質的要求比較嚴格,且頭發必須是未燙染的。但由于脫發趨勢逐漸上升,留長發的人在逐漸變少,真人頭發制成的假發愈加稀缺,未來很難滿足中國假發制品市場的需要,這也解釋了為什么真人發絲的假發價格較高——在淘寶電商中,純真人發色的價格一般都在千元以上。
除真人發外,假發的原材料還包括化纖發和輔料。然而由于化纖發存在失真的弊端,它的市場占有量遠遠低于真人發絲假發,僅占20%。
在一條完整的假發生產鏈中,零售商和制品商向供應商反映出的,是市場對于真人發絲假發的需求。但是由于原材料稀缺的問題,限制了供應商的供應水平和供應能力。
假發產業中中游制造商的代表企業有瑞貝卡、海森林等。這些假發制造商的成本包括原材料采購、人工成本、設計與研發成本等。其中,原材料采購與人工成本所占比例較高,均處于30%-35%之間。
在高成本之下,假發的中游制造商還面臨著參差不齊的市場競爭。這些假發制造商大部分都是一些代工廠,很少有假發制造商能夠像瑞貝卡這樣,形成一套完整的假發研制、生產和銷售的產業鏈。更重要的是,假發的中游制造商還要面臨著來自下游零售商的價格對比。品質類似的假發中,零售商必定會選擇價格更加低廉的工廠。
目前國內的假發銷售以線下為主,占比90%左右,線上銷售僅為10%左右。其中,線上渠道包括電商平臺和假發品牌官網,線下渠道包括品牌專賣店、美發店等。此外,在假發制品銷售過程中,加盟商也起到了關鍵作用,通過折扣從制造商拿貨再賣出,從中賺取差價。
假發制品在銷售價格上差異巨大,最高可超萬元,最低不足百元,市場均價在3000元左右。由于中國假發制品走高端路線,以商場線下銷售為主,價格偏高,因此,線下購買假發制品的消費者多為高收入人群。
那些同樣對于假發有消費需求但收入水平較低得而消費者則會選擇電商平臺作為主要消費渠道。
據不完全統計,僅淘寶一個電商平臺,假發的品牌就達到35個之多,售賣假發的商家至少有上百個。大規模的店鋪數量給了消費者更多的選擇權,但是無形之中也增加了消費者的選擇難度,降低了假發品牌認知。
問題的關鍵是,國內假發產業缺少真正具備行業代表性的公司,品牌力薄弱,很難真正跑進資本市場的眼中。
03 下半場的路,該如何走?
就目前而言,假發制品行業依然存在很多問題。
在生產及監管上,眼下的假發行業并沒有一套完整可行的假發制品的生產標準及質量監管準則,并且在制造過程中極易產生水污染問題,產品本身的安全性也難以保障。
其次,假發制品原材料中,真人發最受消費者歡迎,但真人頭發貨源再生性差,難以滿足市場需求。假發生產商的當務之急,是找到能夠完全替代真人發絲且價格合理的替代產品。
同時,消費端,由于很多消費者并不具有鑒別能力,市場中存在以次充好、低價競爭現象,這些現象阻礙了假發產業的健康發展。
所以在未來,建立行業規范體系和品質杠桿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方向。
另外,線下渠道是假發零售商未來需要大力發展的方向之一。
線下渠道具有的優勢非常明顯,消費者在線下實體門店購買時,可以在綜合考慮發質、發色、頭圍等因素后,逐一佩戴,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即便沒有合適的假發,實體門店也可提供定制服務。
消費者在實體門店購買后,實體門店還會負責提供假發護理服務,用以延長假發制品的使用壽命,為消費者帶來良好的購買體驗。
這種線下開店的模式對于假發品牌的建立非常重要。即便是在電商發達的今天,消費者也會對商場一樓的大店鋪產生較強的品牌認同感,奈雪的茶和喜茶等新茶飲品牌的成功就是在于品牌文化的建立。而線下實體店,對于品牌力的提升非常重要。
以“假發第一股”瑞貝卡為例,2007年,瑞貝卡在北京開設第一家假發專賣店,發展至今已設立超200家專賣店,并且地點大都選擇在大型商場,以此對其品牌進行包裝,提高消費者對假發品牌品質的認可。
中國假發制品的線下銷售多存在于一、二線城市,假發專賣店數量正在不斷增多,如瑞貝卡、VS假發、舒庭假發等。
據百度地圖統計,北上廣深天津 5 個一線城市的假發門店達到 137 家,占全國假發門店的 23.5%。而其余的二三線城市 (31/15城)門店數分別為 355/91 家,分別占61%和15.6%,可見中高端品牌渠道滲透率及渠道機構優化均有較大提升空間。
未來,在人均收入提升、老齡化加速,品質生活消費習慣有望逐漸養成的背景下,假發需求有望從一線快速向二三線滲透。業內人士表示,假發制品制造商將加速布局線下實體門店,不斷延伸實體門店覆蓋范圍,促進消費群體規模擴大。
除此之外,假發制品與美發服務還具有融合發展的可能性。二者均與頭發相關,存在眾多關聯,核心點在于消費者重合度高,融合發展可以帶來共贏。
要知道美發店在中國覆蓋面非常廣泛,輻射大小城市,是發展為假發制品銷售及售后服務的最佳地點,可快速提升客戶觸達率。
當消費者在美發店消費時,發型師可直接、全面接觸并了解消費者頭發質量狀況,根據實際情況推薦相應的假發制品。對于理發店來說,把假發制品納入美發店進行銷售,也能為美發店及發型師創造額外收入。
問題是,現下中國假發制品行業競爭激烈,產品同質化嚴重,很少有企業有自己的風格。如何走出差異化之路,是新老企業在未來都需要思考的。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