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島眼鏡CEO王智民:我們如何盤活上千萬會員
對于王智民而言,2020年格外忙碌。
作為星創視界董事長、寶島眼鏡CEO,王智民除了在各種場合分享自己的私域流量實踐,還接待了不少企業的組團參訪,其中不乏知名大企業,如安利、百勝、網易、新希望、頂新等。它們登門造訪,就是想了解寶島眼鏡到底是怎么做私域流量運營的。
2017年,公域流量開始見頂,流量爭奪越來越激烈,企業流量成本越來越高,于是,企業和營銷人對真正運營自己用戶的夢想更趨強烈。
最終,在2019年,私域流量概念徹底沸騰。一夜之間,幾乎所有企業都躍躍欲試,要打造和運營自己的私域流量,實現流量閉環。
在眾多企業中,寶島眼鏡不僅宣布實施私域流量運營,還提出了自己的方法論。更甚者,寶島眼鏡對自己的組織架構進行了顛覆性調整,徹底改變以門店運營為中心的傳統模式,構建起以會員運營為核心的零售模式。
作為一個傳統眼鏡零售連鎖品牌,寶島眼鏡的這一系列動作可謂是革命性的。也因此,勇于突破的寶島眼鏡在2020年迅速成為私域流量運營的標桿,王智民成了“年度大忙人”,寶島眼鏡也成了“年度朝圣地”。
打基礎:專業化+數字化
“很多人看到2020年我們變化很大,成了私域流量運營的標桿,但是這并不是突然出現的,好幾年前我們就在打基礎了。”王智民所說的“打基礎”,確切地說,就是2015年寶島眼鏡啟動的兩大戰略:專業化和數字化。
“如果我們的導購和驗光師對自己的商品和服務不夠專業,我們的驗配設備不夠先進,就很難打動用戶,也無法給用戶提供個性化商品和服務。既然我們的用戶都是數字化原住民,生活在數字世界里,我們也得讓自己進到那個世界,這樣才有可能與他們建立連接。”王智民解釋了上述戰略背后的思考。
為了樹立專業形象,用專業服務和商品來贏得用戶信任,王智民將寶島眼鏡的專業化戰略體現在四個方面:專業的設備、專業的驗光師、專業的服務、專業的商品。
他希望改變眼鏡店在用戶心智中的形象,從眼鏡店轉型為專業的眼健康篩查中心,既幫助民眾認識到眼睛健康的重要性,又通過專業性吸引用戶走進寶島眼鏡門店。
數字化方面,在王智民看來,所有企業在做數字化之前,應該重新定義未來你和用戶之間的關系。
“我們希望跟用戶交互的節點是人,也就是我們的導購和驗光師。只有人與人之間的交互,才能真正建立信任關系,我們才能真正擁有用戶。所以,數字化建設就得圍繞這種新關系來做。”王智民解釋道。
2015年宣布數字化戰略后,寶島眼鏡開始推進線上線下的數字化融合,實現門店與各線上平臺的支付、會員、商品等打通。電商部門不再只是在平臺上賣券,開始做務實的B2C銷售,從消費者的視角認真思考到家、到店的消費場景。
2016年到2020年,寶島眼鏡連續5年拿下雙11天貓、京東眼鏡類目雙料冠軍。
此外,從2015年開始,寶島眼鏡還鼓勵門店導購通過掃碼關注,把進店的用戶引導至微信公眾號,做微信商城和營銷活動。到了2018年初,寶島眼鏡又激活了企業微信,開始積累和運營會員。
做私域:調組織+變思維
到2018年,寶島眼鏡的專業化和數字化建設差不多已經完成,這為與用戶建立連接、做會員運營鋪平了道路。
2019年,王智民覺得會員運營的時機已經成熟,加上私域流量概念的突然升溫,他于是決定啟動寶島眼鏡的私域流量運營,將公司的管理經營模式從以門店運營為核心轉向以會員運營為核心。
在向整個公司宣布啟動私域運營之前,王智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該怎么解釋這件事?
他記得在一個論壇上聽過一個北漂女孩的分享。這個女孩是做攝影的,她只身跑到北京,跟自己的發小一起搞了一個攝影棚。她在北京人生地不熟,怎么做生意呢?
她就靠一部手機、一個微信賬號,天天在微信上發攝影作品,慢慢積累自己的影響力,慢慢積累一個又一個客戶。1年后,攝影棚活下來了,并開始贏利,業績不斷往上走。
“從她身上可以看到,一個人靠一部手機、一個微信號,就能夠做到一件事——自洽閉環。”王智民總結道。
王智民對類似北漂女孩的自洽閉環進行分解,梳理出了5個動作:確定大的公域流量平臺,在平臺上做聲量,設計各種場景和觸點,將用戶從公域引導到自己的流量池,對會員進行持續運營。
經過幾年來的觀察和思考,王智民總結出了寶島眼鏡私域流量運營的方法論:兩大動作,五大路徑。
第一個動作是公域轉私域,將寶島眼鏡在公域獲取的用戶引導到私域,建立自己的會員流量池,第二個動作是會員運營,在自己的流量池內維護、運營好會員。
五個路徑分別是尋找公域流量池、擴大聲量、創造觸點/設計場景、公域轉私域、會員運營。
2019年9月,寶島眼鏡宣布了私域流量運營,并同步啟動了組織變革。
按照王智民的規劃,寶島眼鏡的主體架構切分為兩大塊。一塊還是做原來的線下門店零售。另一塊負責會員運營,由MCN(網紅孵化中心)和MOC(會員運營中心)兩大部門組成,分別負責公域流量運營和私域流量運營。
從方法論中的五大路徑來看,MCN主要負責尋找公域流量池和擴大聲量,MOC則完成公域轉私域和會員運營。但是,這兩大部門并不是相互獨立的,它們需要共同完成一個工作——創造觸點和設計場景。
具體來說,MCN設計各種用戶場景,然后MOC開發各種數字工具,以數字化方式實現這些場景,從而構成商業閉環。
無論是MCN還是MOC,他們面向的是寶島眼鏡全體7000多名員工,通過服務好員工,讓員工服務好用戶。
當然,寶島眼鏡的組織變革不只是發生在總部層面,全國七大區也各自設立了MCN和MOC團隊,對接總部的同時,給各自大區內的所有員工提供賦能。
泡公域+玩私域
寶島眼鏡的整個MCN有40人左右,基本上就是原來的市場部人員。但是變成MCN之后,他們的職能徹底改變了。原來,市場部是做對外投放和促銷活動的,現在MCN主要做兩件事:孵化達人和生產內容。
MCN要孵化的達人并非來自外部,他們的目標很宏大,要把寶島眼鏡7000多名員工都培養成網絡達人,讓他們到不同流量平臺開設個人賬戶,傳遞寶島眼鏡的聲量,對平臺上用戶進行種草、拉新,吸引用戶加入企業微信,成為寶島眼鏡的私域流量。
在孵化達人之前,MCN先要選定進入哪些公域流量池,標準就是“用戶在哪里,我們就在哪里出現”。
寶島眼鏡把自己的用戶劃分為多個族群,包括功能科技、品質科技、完美主義、入門品質、淡定族、國際奢華、時尚浪族、白富美等。相應地,MCN確定了大眾點評、視頻號、小紅書、知乎、抖音、豆瓣、B站、微博、微信等平臺,并對它們做了精細化分類。
像大眾點評、視頻號等平臺,本來就面向普羅大眾,整體運營要求不高,適合寶島眼鏡全員參與。
小紅書是一個時尚社區,用戶多為年輕女性,以圖文筆記和視頻分享為主,需要分享者具備一定的寫作和視頻拍攝剪輯能力,所以MCN把它定位為興趣型項目,員工自愿報名。
知乎則是一個專業知識分享社區,要求分享者有一定的工作積累和專業知識沉淀,所以更適合寶島眼鏡的專業驗光師來運營。
抖音平臺是最難的,因為一個人做不了,必須由一個團隊來做。
找到了公域流量池,也孵化了大量達人到不同平臺開設賬戶、發聲、種草,接下去,怎么把已經對寶島眼鏡產生興趣的平臺用戶引到私域流量池呢?
MCN會設計各種場景和觸點,給導購和驗光師創造觸達用戶的機會,然后由導購和驗光師引導用戶加入寶島眼鏡的企業微信。
被種草的公域用戶,一旦通過導購和驗光師加入企業微信,就成了寶島眼鏡的私域流量。接下來,就該運營私域流量的MOC登場了。
整個MOC團隊也有三四十人。總部MOC承擔會員策劃、渠道運營、互動運營、賦能運營、產品研發、數據挖掘等職能,他們策劃出各種運營方案、挖掘可運營的數據結果、制作各種內容、基于企業微信平臺開發各種數字工具后,會移交給大區MOC團隊,由后者給自己大區內的導購和驗光師進行賦能,使他們能夠更好地與會員交互溝通,持續提供到店或到家服務。
比如,MOC了解到某地要舉辦活動,就會配置一些福利包,通過小程序等方式發布,當用戶接觸到相關觸點時,福利包就會彈出來。
再比如,MOC會在會員月期間策劃不同的活動,圍繞會員月這一事件進行深度運營。
總之,正如王智民描述的,“MOC將成為寶島眼鏡私域流量運營的大腦”。
疫情幫了忙
寶島眼鏡的這場戰略變革,對所有7000多名員工來說,無疑是一次“大動蕩”,他們原有的思維、做法、習慣等都會面臨很大的考驗。在這種情況下,該怎么讓這么多員工積極擁抱這場變革呢?
面對這個問題,王智民超級淡定:“這個很簡單,大原則就是只獎不罰。”雖然寶島眼鏡也制定了KPI,例如拉新的指標、聲量的指標、活動的指標,但是,這些都是只獎不罰。
然而,光有這些還是不夠。在王智民看來,數字化思維是傳統企業轉型中最頭疼、最致命的一個硬傷。為了讓大家養成數字化思維,王智民還給了一個大致的思考框架。
在啟動任何項目的時候,首先想一下是賣產品還是賣服務,接著考慮怎么設計場景和路徑,以及實現場景和路徑所需的工具。這些工具必須能夠完成數字化閉環,如果不能做到,項目就不成立,因為做不到數字化閉環,就無法產生數據,也就無法進行迭代運營。
為了做私域流量運營,王智民走訪和觀察了不少零售企業。他覺得,就私域流量運營的方法論而言,大家的做法其實都差不多,關鍵的問題在于,企業的組織架構能不能匹配上。
在啟動戰略轉型的2019年年底,寶島眼鏡四川大區的管理團隊到總部參加年度會議。他們匯報說,四川大區已經按照公司要求調整了組織架構,設立了MCN和MOC團隊,也切分了人員。
但是,他們現在很迷糊、很痛苦,因為新團隊的人員原來都是做線下門店營運的,不知道怎么做公域流量運營和私域流量運營。他們問王智民該怎么辦。“要命的是,當時我也不知道。”王智民坦言。
正當大家一片迷惑的時候,新冠疫情暴發。在之后的3個月里,寶島眼鏡的線下門店陷于停滯,整個公司被迫轉戰線上,將私域流量運營迅速推到了最前線。
經過3個月的“緊急上崗”,寶島眼鏡全員迅速掌握了很多私域流量運營的基本技能,并且無論是各平臺的員工賬號數量,還是會員數量,都增長特別快。
“現在回想起來,新冠疫情3個月使我們的整個轉型過程至少縮短了3年。而且,2020年一整年下來,我們把2019年提出的五大路徑基本打通了。”在王智民眼中,2020年絕對稱得上“魔幻”。
深運營:數據化+智能化
到目前,寶島眼鏡全員已經設立了7000多個大眾點評賬號、800多個小紅書賬號、200多個知乎賬號,以及約20個抖音賬號。同時,寶島眼鏡微信公眾號會員已有近600萬,企業微信會員也達到400多萬,會員社群超過1000個。
至此,寶島眼鏡已經初步具備了私域流量運營的能力。“但是,我們要做得更好的話,就要開始進入數據化運營和智能化服務。”王智民透露。
在透過企業微信跟會員進行互動溝通的過程中,導購和驗光師會把會員的信息記錄下來,并給會員打上標簽,存儲在CRM統里面。但是,現在的挑戰在于,那些標簽太碎片化,很不好用,所以必須把碎片化標簽轉變成可用的標簽包。
為此,MOC團隊正在接觸大量AI算法公司和數據挖掘公司,請它們幫助清理數據和標簽。有了新的標簽體系后,MOC會對用戶進行分類,再通過數據挖掘,確定不同用戶群體的精準需求,進而給他們提供個性化商品和服務。
“這就是我們2021年會啟動的私域流量2.0。”王智民說。私域流量2.0的邏輯是以用戶為中心的關系迭代,包括從潛客、粉絲、顧客,到熟客、大使這五個關系階段,不同關系階段的用戶會有不同的需求。
寶島眼鏡的私域流量運營仍在探索中,但它已經踏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在跟外界分享時,王智民最想傳遞的是什么?
“所有企業高層一定要學習的一點是,怎么看懂中國的數字化基礎建設,怎么用好數字化基礎建設,讓企業形成一種新的客戶服務能力。能夠做到這一點,就表示企業擁有了數字化思維,自然能夠形成更好的護城河,要不然,還是照著一二十年前的方法做事,請問企業還能存活多久?”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