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呷哺等上半年財報出爐:總結出三個行業趨勢
海底撈營收同比增長104%,股價卻“斷崖式下跌”;
呷哺呷哺虧損4000萬元-6000萬元,仍處于虧損狀態;
九毛九較2020年同期實現扭虧為盈;
百勝中國營收凈利潤雙增長;
……
今年上半年,是疫情后時代餐飲業迫切恢復元氣并勃發的階段。近日,九毛九、百勝中國、呷哺呷哺等紛紛披露上半年及Q2季度財報數據。
相比去年同期,餐飲業整體業績正在回溫,只是有的在積極向前,有的迫于壓力還尚未完全走出困境,依舊在泥潭中掙扎。
海底撈:營收同比增長104%
股價卻“節節敗退”
海底撈盈利了,股價卻還在跌!
7月25日,海底撈發布財報預期,今年上半年收入約為200億元,同比增長104%;凈利潤轉虧為盈,同比去年虧損的9.65億元增加至0.8億元-1億元。
海底撈公開承認,與2020年上半年相比,雖然上半年由虧轉贏,但是該業績并不能達到公司管理層預期,也表明公司在內部管理、運營尚且需要改正和改善。
營收增長的海底撈,似乎正在慢慢走出疫情的困境,然而在業績預告公布后,其股價則出現斷崖式下跌,業內人士甚至毫不客氣地稱“跌的有點一塌糊涂”。7月26日,海底撈以36.9港元/股低開,截至收盤跌幅為16.69%,最低跌至29港元/股。截止發稿前,海底撈最新總市值為1583.11億港元。
仔細看來不無原因:首先便是去年疫情期間,在整個餐飲業面臨困境的態勢下,海底撈逆勢開店上百家,顯然“略有”激進。不過據知情人透露,“其實海底撈去年的店鋪簽約了600多家,實際只開了300多家,海底撈放低了開店標準,但現在已經發現了‘失速’,最近對部分不樂觀的店面叫停。”在6月份爆出北京部分門店暫停營業,并稱正在裝修中。
無論如何,海底撈每個門店面積都要上百平米,新店開業就意味著門店裝修、員工、房租、食材等各種成本的巨大支出。縱觀過往,很多餐飲都“敗”在盲目擴張的道路上。海底撈逆勢擴張背后,是資本、市場的需要,但快速開店如何很好地平衡盈利,成為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一旦處理不好,就會陷入開店和盈利的兩難境地。
從去年的財報數據可以看到,海底撈的新店大多瞄準了下沉市場。海底撈在下沉市場的探索,或許還需要更長的時間來檢驗。
不得不說,海底撈在提升中國餐飲業的品質服務中,具有帶頭作用。只是隨著更多綜合實力強、品牌新穎、瞄準年輕消費群體的品牌越來越多,給到海底撈的壓力并不小。
在近一年中,業內也非常關注其副牌的布局——撈派有面兒、十八汆、飯飯林、秦小賢、佰麩私房面、新秦派、大牟田等品牌陸續推出,并依托強大的供應鏈體系,以低價搶占米面類快餐市場,也給其他同品類快餐品牌以“價格重擊”。
雖然2020年財報顯示,其他餐廳營收僅占比0.1%,但這并不能隱藏海底撈的野心。
呷哺呷哺:虧損4-6千萬元
全年或將關閉虧損門店200家
相比海底撈、九毛九,呷哺呷哺上半年的財報數據略顯不盡如人意。
在過去六個月時間,呷哺呷哺的收入較去年同期的19.2億元,預計增加59%;凈虧損較去年同期的2.55億元,或將大幅收窄,大約在4000萬元-6000萬元。
財報顯示,呷哺呷哺在2021年上半年,部分地區門店仍然受到疫情的影響,無法充分營業。公司預計全年關閉呷哺呷哺品牌的虧損門店約200家。目前,集團旗下有呷哺呷哺、湊湊、in xiabuxiabu 三大火鍋品牌,及茶米茶等茶飲品牌。
這半年來,呷哺呷哺依然沒有扭虧為盈,而且也面臨著產品性價比低、體驗感差、市值蒸發、高層離職等問題,應該說今年上半年是呷哺呷哺的動蕩時期,尤為熱鬧。
今年3月份,湊湊CEO張振緯離職創業;6月中旬,呷哺呷哺行政總裁被董事會罷免;6月初,呷哺呷哺創始人賀光啟回歸掌舵,重整集團資源、調整發展結構、優化門店布局、建立員工薪酬激勵機制等。期待呷哺呷哺可以重振旗鼓,實現新突破。
百勝中國:Q2營收同比增加29%
“外賣”和“開店速度”雙飆
百勝中國財報顯示,2021年Q2季度總營收同比增加29%至24.5億美元,凈利潤同比增加37%至1.81億美元。其中,系統銷售額較去年同期增加14%,原因是加速開店和同店銷售額的提升。
另外,本季度數據的亮點體現在外賣,外賣收入約占肯德基和必勝客公司餐廳收入的30%,數字訂單約占肯德基和必勝客公司餐廳收入的85%。截至6月底,肯德基和必勝客的數字會員合計超過3.3億。其中,必勝客的數字訂單率達到84%,較去年同期增加23%。
本季度里,百勝中國新開門店數404家,截至6月30日,共有門店11023家,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069家門店,這也說明肯德基和必勝客在穩步快速擴張,在疫情下,依然沒有阻礙開店的步伐。
遞交了不錯的成績單之后,首席執行官屈翠容在采訪中表示:“2021年全年,我們預計新開門店將達到1300家左右。”據悉,百勝中國原計劃年開店1000家,突然“提高目標”,開新店的“主力軍”依然是這家餐飲巨頭旗下規模最龐大的兩個連鎖品牌:肯德基和必勝客。
肯德基在Q2季度新開門店280家,總數達到7609家,實現了系統銷售和營業利潤雙增長。而且其產品上,肯德基在中國市場本土化布局上下功夫。比如推出“早安·城市味道”系列產品,有武漢熱干面、杭州小籠包等產品,深受消費者歡迎。
今年618期間,必勝客注重對直播的運用,利用頭部主播薇婭的帶貨能力,推動新品上線全渠道發力,精準觸達品牌消費群體。數字化上更強調業務在線化、用戶數字化、運營數字化。618當天開售45分鐘,超去年雙11全天GMV。
財報顯示,本季度,必勝客的經營利潤比去年同期增長超過一倍。與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相比,必勝客同店銷售持續恢復,系統銷售額恢復正增長。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必勝客新增了70家門店,這是自2016年以來同比最大增幅。
麥當勞凈利潤大增136%
也“盯上”了下沉市場!
今年上半年,麥當勞實現110.13億美元,同比去年增長30%;凈利潤較去年翻番增長至37.56億美元,同比大幅增加136%。6月底,麥當勞在中國的門店已經超過4000家。
麥當勞預計2021年在中國增開500多家門店,即平均每17個小時就開出一新店。相對于百勝在中國一年開1300家店的目標,麥當勞500家店的速度,仍然走得穩了些。
麥當勞在財報中透露,預計本年將在全球開設1300家新餐廳,由此計算,中國這個單一市場在新店占比中就接近40%。麥當勞中國首席執行官張家茵在早前曾表示,一二線城市外,下沉市場將是麥當勞重點部署的區域。
6月29日,麥當勞中國第800家LEED認證綠色餐廳在浙江溫州開業。張家茵表示,麥當勞的綠色餐廳計劃將再提速,計劃在2022年底,獲得LEED認證的餐廳將達1800家。
九毛九:上半年凈利不少于1.8億元
實現扭虧為盈
相對來看,九毛九在上半年的公司股權持有人應占溢利不少于1.8億元,與去年同期虧損的8590萬元相比實現扭虧為盈,預告中尚未披露營收及其他數據。
對此,九毛九方面給出解釋,認為預期扭虧為盈主要是基于餐廳營收增加,而這背后,一是旗下品牌“太二酸菜魚”持續擴張,從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161家門店,增長至2021年6月30日的286家門店;二是逐漸從疫情中走出,上半年的總餐廳運營天數同比去年增加。
太二成立六年時間,已經成為九毛九品牌利刃,創造和占據了整個業績的重要組成部分。2020全年疫情籠罩下,九毛九的餐廳數量相比2019年還是有所增加,翻臺率、人均消費、同店銷售等數據,太二餐廳一直高于九毛九餐廳。
太二一直以怪異有趣的營銷方式引人注目,瞄準85-95后年輕消費群體。而這半年來,太二似乎也沒有閑著。比如繼中醫館和澡堂之后,近期太二“發廊”正式營業,發廊門口的招牌文案“超過四人理發也接待”、“對他人發型指指點點的恕不接待”等都體現了太二的品牌個性。
當然,九毛九旗下的品牌眾多,只是2020年1月剛剛上市的九毛九,就遭遇了疫情之災,以至于在年底交出了一份差強人意的業績答卷。從收入來看,太二依舊占主要地位。
由于太二品牌契合了年輕人追求個性、新鮮體驗的特點,被年輕人喜愛并成為“網紅”品牌。之后,九毛九旗下又誕生的“慫”火鍋也一度走紅,以“極限單品”只賣一鍋底——牛油辣搭蔬果湯來彰顯個性。九毛九創始人管毅宏曾說,“在成功找到‘太二’這個第二增長曲線之后,慫火鍋會跑出第三增長曲線。”
小結
從上半年財報可見:
快餐市場大增長:相比海底撈這種大型餐飲,以麥肯為代表的快餐品類,無論是業績增長,還是開店速度都更快。在疫情新常態下,簡快餐表現出了更靈活的應對能力,相對于重模式重成本的正餐,會發展更穩健。簡快餐市場,如面類快餐在今年大受資本市場關注。
此外,副牌或許能為各個品牌帶來新活力:九毛九已經嘗到了“甜頭”,海底撈也在緊鑼密鼓地發力,呷哺呷哺雖深陷泥潭,卻也在努力嘗試多個創新品牌。未來如何,拭目以待。
紛紛掘金下沉市場:同時,各家品牌都在努力做下沉市場。麥當勞預計2021年開店500家,百勝預計1300家,海底撈的觸角也在不斷嘗試下沉,由此可見一斑。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