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不能好麗友自由了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劉芳
前言
曾經因為各種復雜的環境局勢影響,好麗友差一點失去了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作為韓國的四大食品公司之一,雖然這個品牌在韓國依然受歡迎,可是萬一失去了中國市場打擊會非常大,畢竟中國市場的基數遠遠大于韓國。而且好麗友在進入中國的時候,營銷做得可圈可點,由此也建立了在中國市場的極高知名度,好麗友也在中國市場上賺得盆滿缽滿。
但偏偏就是這樣一個品牌,最近卻出了漲價事件。漲價倒罷了,廣大網友最不能接受的偏偏只選擇中國和俄羅斯漲價,韓國本土市場卻沒有變化。
好麗友是飄了嗎?
事件回顧
8月25日好麗友相關負責人向北京商報記者證實,受原材料、人工等成本上漲影響,9月1日起好麗友旗下部分派類產品價格將上漲。
接下來就是畫重點:好麗友的這次漲價是過去11年來中國好麗友旗下的產品首次上漲,而且這次漲價的區域只有中國和俄羅斯。
好麗友的壓力
判斷其漲價的根本原因,還得看數據表現。
根據筆者分析,近幾年以來,以巧克力派為代表的好麗友傳統產品增長缺乏動力,從其數據上就可見一斑。
數據顯示,2016年好麗友在中國收入達77.18億元,2017年的收入跌落至51.55億元,2018年中國好麗友業績恢復增長,收入為56.07億元,2019年好麗友在中國的收入增幅不到1%,即56.58億元,遠遠低于2018年的18%, 而到了2020年中國銷售約70億元,雖然從數據上看整體的銷售業績有上漲,但是相比2016年的77億元年收入仍有較大的差距。
從休閑食品的發展情況綜合來看,在食品消費理念逐漸呈現健康化的趨勢下,好麗友的傳統產品業績面臨著增長壓力。
雖然好麗友也開始布局健康零食品類的領域,試圖尋找新的增長點,但是新領域的增長點也不是那么容易找的,要形成一定的體量規模,用傳統的打法甚至借助其原有的品牌力加持背書似乎都不太見效,因為現在這些招數在消費者端并不十分討好。
好麗友目前在健康食品領域推出的產品,有濟州熔巖泉、達特、優堅果棒、老板仔海苔等。但是從部分產品線上的銷售渠道來看,要與一系列本身具有天然的線上電商血統的健康食品品牌相比,好麗友推出的新健康品類表現,與同類的產品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中國市場有著天然的人口與消費優勢,歷來都是休閑食品品牌的必爭之地,特別是受到近年來民眾收入增長和消費水平提升的影響,休閑食品市場的規模也越來越大。但是像好麗友這樣,只想將中國當成一個以賺錢為唯一目的的地方,把消費群體進行雙標對待,難道對于好麗友來說,中國消費者還是以前那個人傻錢多的冤大頭嗎?
許多外國品牌對于中國消費者的理解,似乎還停留在過去。卻不曾想,中國國力的發展壯大,中國人民對于祖國的榮耀感,通過這次疫情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在消費方面,人們的消費意識已經全面的覺醒,由以前的盲目追捧,到現在在消費行為上的理性表現,反而成就了很多國產品牌的飛速發展。
外來品牌對于中國市場的理解以及誤區,除了好麗友這類快消品之外,比如奢侈品牌香奈兒也因為發布虛假廣告,宣稱自己的護膚品具有美白祛斑的功效,被罰20萬元。但是即使屢屢被罰的香奈兒,不但不吸取教訓,居然也從價格上下手,針對中國市場宣布漲價了,正式上調了中國手袋的價格。
從國外品牌對中國市場的一系列漲價姿態來看,除了他們對外宣稱的成本增加影響之外,在目前復雜的局勢下,也可能是品牌加速對于中國消費者收割的手段。再看回好麗友選擇在中國漲價,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因為中國已經成為了好麗友當前最賺錢的市場,這也進一步印證了國外品牌對中國市場的收割心態。
針對好麗友這次的做法,用雙標的政策來區別對待不同的市場,不但會損失消費者對于其品牌的好感度,而且也有可能會影響好麗友在中國的持續性發展。
最后
解決所有問題的根本方式,就是要讓自己變得更好。
漲價只是一種手段,但不應該變成目的。漲價之后的好麗友,未來是否能夠被消費者買賬,暫且不可得知,但是只有真正的回歸到市場需求,打造出吻合當下中國消費者需要的好產品,以及品牌的發心之正,才是外國品牌在中國市場能否保持長久發展的立足之本。
其實,有沒有好麗友自由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跟中國市場的消費者做真正的好朋友,而不是雙標待遇的“塑料友情”。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