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開始流行“曬娃”,8萬8的泡泡瑪特是搶錢嗎?
明星開始流行“曬娃”,曬的還都是同樣的娃。
王霏霏,楊超越,宋茜,李純等一眾女明星紛紛與娃同框合影,而且都對娃手中的太空槍情有獨鐘,不拿下來打兩槍不過癮。
男明星曬娃樸素得多,謝霆鋒認真地拍了一個娃的開箱視頻。
而陳赫自己沒有入鏡,只曬了娃的360度無死角高清大圖。
他們曬的大娃,都是泡泡瑪特推出的珍藏系列,Space Molly 1000%。這個系列最早發售的是Molly“地球女兒”,原價4999元,現在在二手市場賣到88888元。(不用數了,五個八)
這驚人的翻倍速率使我大受震撼。于是,我請教了娃圈中人,試圖擠入娃圈,同享財富密碼,了解大娃被炒成天價背后的秘密。
炒大娃致富經
要踏入娃圈,第一步得先知道大娃是什么。大娃,大部分娃友認為盲盒以外的產品統統可以稱為大娃,不過基本需要具備以下幾種特征:
大娃首先要大。這個大是相對于盲盒來說的。比如明星們曬的Molly 1000%就是在盲盒的基礎上擴大了10倍。一個盲盒高7厘米,Molly 1000%高70厘米。另外還有Molly 400%系列,顧名思義就是盲盒的4倍大,這也屬于大娃。
大娃要少。大娃基本有三種發售方式:一種是定時限量發售,比如這個畢奇牛奶白圓豆,只發售20體,早上10點開搶,拼的是手速。
一種是限量抽簽發售,表面靠的是運氣,實際考驗的是友誼。如果你恰巧有一個娃圈好友,那大概每天都會收到10次求助攻鏈接。真朋友就是話不用多說,點就完事兒了。
但當我得知我的助力成功讓她當上了“萬年陪跑”,一次也沒有抽中過,我留下了兩行不爭氣的眼淚。
還有一種是限時不限量,也是唯一一種短時間達到供求平衡的狀態,娃友們稱之為“五字”(因為限時不限量是五個字),仿佛某種秘密接頭暗號。娃友波波在5月份買了一款限時不限量的skull panda大娃,不過現在還沒拿到。娃生產的速度跟不上娃友剁手的速度,起碼要等上半年才能發貨。
大娃還要貴。大娃比起成本10元的盲盒來,做工更精細,品控更嚴格。而且不是量產,所以定價更貴。比如Molly 400%是盲盒的4倍大,但定價899元,是盲盒的15倍。
極盡大娃“大,少,貴”特點的例子,是泡泡瑪特8月8號在阿里拍賣拍的2只全球唯一的Dimoo,鳳凰涅槃和秋鳸竊藍。身高9.2厘米,比盲盒剛剛好大了一點。起拍價是1099,最終成交價是16萬和14萬,貧窮的我大開眼界。
這背后其實是泡泡瑪特的戰略調整。
泡泡瑪特的股價在今年2月達到頂峰,市值沖到1250億。但現在,泡泡瑪特的市值和股價都幾近腰斬,市值只有832億。盲盒市場被投資人和官媒紛紛點名批評,前景充滿不確定性。
流水線生產出的盲盒因為產量大,成本低,品控差,泡泡瑪特一直處在潮玩鄙視鏈的最底端。而現在,盲盒紛紛變大娃,標志著泡泡瑪特開始進軍高端市場。
高端市場的空間多大不好說,但是給黃牛們發揮的空間很大。
今年4月,泡泡瑪特在線下限量發售mini labubu,這個娃如此美貌,引得無數大爺大媽竟排隊。
在發售的前一天晚上,大爺大媽就拎著小馬扎來了。為了能準時搶到自己心愛的labubu,覺也不睡了,連夜蹲守。年輕人的時間和體力,真的比不上。
娃友波波跟我說她上次在潮玩展會,有一群中年大叔風一般地從她身邊呼嘯而過,一時分不清他們是在找失蹤了的大哥還是在派發小廣告,每人手里都拿了厚厚一沓紙,上面印著一個娃娃的大頭照,底下配著說明文字。有一個奔跑的大哥還在她前面剎了個急車,指著照片上的餅餅兔急慌慌地問:“妹子,這個娃二手價賣得高不?”
潮玩展會人山人海的盛況
年輕人的手速也拼不過人家。
七夕那晚,有人在和男朋友燭光晚餐,也有很多人蹲在泡泡瑪特的直播前搶娃。
波波說,直播的第二天,有人在娃友群里甩出了一個錄屏視頻,炫耀自己的代碼技術。他號稱自己寫了一個程序破解了泡泡瑪特的系統,在直播上購買鏈接前就可以提前購買付款。還有人趁機打廣告,在群里賣破解程序。這視頻在娃友圈里一傳十,十傳百,娃友氣憤不已,紛紛要泡泡瑪特給個說法。
但是官方對此沒有解釋。這個不知真假的視頻不了了之,但最終結果就是大家“連界面還沒看清,娃就賣完了。”
直播進行到快7點時,突然直播間就黑屏了,官方說是因為電路問題,等到8點鐘才修復完,恢復直播。
當晚的主播7:30發了一條微博稱“黃牛攻擊”,但是后來這條內容就被刪除了。
波波說她喜歡的那些娃一個都沒搶到,最后開始報復性消費,每一個娃都拼命搶,搶到了就付款。結果搶了一堆自己不喜歡的,買完就后悔,轉手掛到了海鮮市場,原價售出了。
“泡泡瑪特賺不到我的錢,而黃牛可以……” 娃友們搶不到自己心愛的娃,只能去二手市場高價購入,叫苦不迭。
面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娃友,一種秘密產業應運而生——涂裝版改娃。
在大娃上市之后,就有“能工巧匠”復制出娃娃還沒有上色的模型,也就是白模。涂裝師拿到白模,再照著原版大娃的樣子噴漆上色,做出一個100%還原的大娃,稱為“涂裝版”。
涂裝師一般不會在電商平臺上直接售賣,他們會建微信群,在群里發照片讓大家購買。因為涂裝版大娃都是手工繪制,工期很長,賣出去的個數也不多。
二手平臺上的涂裝版賣家標注了“標價非賣價”,需私聊
波波曾經買過一個涂裝版Dimoo樹靈。原價是1999,二手市場炒到1萬以上。但是涂裝版只要700元。她說拿到手的娃娃做工非常精美,感覺和正版沒什么區別。
Dimoo樹靈官方圖
02
“粉牛”和“真愛粉”
波波說娃圈里基本可以分為兩種人。一種是粉牛,也就是大娃粉絲中的黃牛。限量出售的大娃他們都會搶,喜歡的留下,不喜歡的高價售出。但基本上不會有盈余,因為掙到的錢會拿去買喜歡的娃,可以說是“以娃養娃”。
如今盲盒的二級市場越來越不景氣。因為泡泡瑪特發售盲盒的量越來越大,為了抽隱藏款的人更加不計成本,不要的常規款轉手就掛在二手平臺,造成供大于求的極度不平衡狀態。很多59元的盲盒在二手平臺20元就能買到,還是全新未拆盒的。很多人退出盲盒圈,開始轉戰大娃圈。
在盲盒越來越不保值,拿到手就是賠錢的局面下,大娃圈里人滿為患。大娃被炒到天價,有些人賺到盆滿缽滿,最后默默買單的就是娃圈里的另一種人——真愛粉。
真愛粉一般對某個IP愛得深沉,一個系列里缺了哪個都不行,多少錢也要收回來,因為“一家人就要整整齊齊”。
特別的愛需要特別的彰顯,只有限量發售的大娃,在他們眼里才有收藏價值,可以把他們與普通粉絲區別出來。
娃友群里的小凡,狂熱地愛著labubu,但是入坑晚,之前限量發售的大娃已經買不到了。于是她花了30萬,把市面上能買到的所有labubu全都買回來了。
Labubu示意圖
在之前上海的一次潮玩展會上,保安抱著labubu抽簽桶沖出展廳,如喪尸圍城般玩命向前沖,身后追著烏央烏央的“亡命粉絲”。
圖源:小紅書@ineverheardofyou
這事兒其實就跟談戀愛一樣,在喜歡的人眼里是個寶,但在外人看來可能就是個“廢物”。每一個大娃的背后都是設計師的故事和理念。這些故事被粉絲感知到,從而給這些“大人的玩具”賦予了獨特的價值。
泡泡瑪特在潮玩圈努力抬咖,靠明星帶貨,限量發售大娃制造稀缺性。稀缺的大娃在黃牛看來是賺錢的商機,在真愛粉看來就是獨一無二愛的見證。在大娃價格水漲船高的今天,無論娃賣多貴,都會有家有余糧的粉絲為之買單。
有娃的人希望手里的娃漲價,沒娃的人希望娃跌價。當單純的愛好被金錢裹挾,越來越多的娃友感覺到不快樂。“現在買娃不僅不快樂,還要被’售完‘氣個半死。”“花1000塊錢買個娃眼睛都不眨,但是手機屏幕碎了都不舍得修”“喜歡那么久從來沒有成功消費過,太難過了。”
但是,玩具的本義是帶給人快樂。波波懷念起她剛入坑的時候,就喜歡阿貍,不管它賠不賠錢。即使在二手市場跌成10塊錢,她也是開開心心都收回來,擺成一排放在書柜里,滿足感油然而生。但是現在,這種快樂已經在搶大娃卻怎么也搶不到的過程中一點點磨沒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