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樂園,泡泡瑪特的新游戲
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一直強調就喜歡兩件事情,一個是藝術,一個是商業。潮玩是兩者可以結合的一個平衡點。
團購、社交和電商都有屬于自己最好的年代,藝術也有所謂的周期和風口,或者說有屬于它們的黃金時代。當泡泡瑪特引爆昔日小眾潮玩市場時,王寧需要思考下一步如何走?
當更多藝術家創造出更多經典的IP形象時,除了可以做成玩具外,也許還能用在其他內容形式上?比如和產業結合,做主題樂園。
“再給我們五年時間,大家回過頭看泡泡瑪特,會覺得我們是國內最像迪士尼的一家企業。”這是王寧常掛在嘴邊的話,泡泡瑪特不一定像迪士尼一樣拍那么多電影,但是也許會像迪士尼一樣,擁有很多非常有價值的超級IP,會用各自不一樣的方式去孵化IP,去挖掘并把IP進行商業化。
如今,泡泡瑪特,開始向“迪士尼”夢靠近了。
天眼查顯示,近日,北京泡泡瑪特樂園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1000萬元,法定代表人為胡健,經營范圍含城市公園管理;游樂園;票務代理;演出場所經營;演出經紀;游藝娛樂活動等。股東信息顯示,該公司由北京泡泡瑪特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全資持股。
眼下,主題公園話題正是熱鬧,這邊北京環球影城正式開園,那邊默林娛樂集團宣布,全球最大的樂高樂園度假區正式投建,落戶深圳。
盲盒概念泛濫,泡泡瑪特急需撕掉這個標簽,潮玩行業入局者步步緊追,也需這家企業去構筑起更加牢固的護城河,主題樂園之路,是個好選擇嗎?
與迪士尼和環球影城高頻互動
今年3月,王寧在分析師會議上表示,公司計劃逐步發展主題公園以及內容業務,還有可能涉足游戲板塊。
不過,到底要不要對標“迪士尼”,泡泡瑪特內部其實進行過一定搖擺。
一直宣稱中國最像迪士尼的泡泡瑪特,在上市路演環節中,泡泡瑪特管理層談及公司定位與追求時則表示,泡泡瑪特內部已不再強調爭做中國的迪士尼,而是要立志成為世界的泡泡瑪特。
如今泡泡瑪特樂園的成立,也代表其發展思路終究又回歸到迪士尼。
過往,泡泡瑪特也與景區展開一定聯動。去年7月,泡泡瑪特全國首家景區定制店落戶成都寬窄巷子,定制的Molly熊貓系列以限量限定為爆點;春節期間,上海豫園燈會攜手打造泡泡瑪特爆款IP Molly“牛氣燈天”主題展,以Molly為主題的豫園特色彩燈街加上快閃店,文旅商融合,帶動豫園商圈銷售額同比增長1.8倍。
今年6月,泡泡瑪特推出DIMOO水族館系列不久,便進駐三亞亞特蘭蒂斯失落的空間和水族館。身高5米,化身潛水員的DIMOO被放置在水族館中最大的海洋生物展示缸——大使環礁湖中,吸引不少潮玩愛好者前來打卡。
泡泡瑪特也正在與迪士尼以及環球影城,進行高頻互動。
兩年前,泡瑪特就找到環球影城,溝通在城市大道開設門店的可能性。環球影城相關負責人一度糾結,是否要開放業態給當時已經在全國開設不少線下店的泡泡瑪特。
泡泡瑪特副總裁肖楊回憶道,“他們糾結的點是什么?他們擔心我們開一家常規店,不上心,他們要的是獨一無二。”
從目前的北京環球城市大道可以看到,泡泡瑪特的首家全球概念店,已經成功落地。外形上,融入了巨型抓娃娃機的創意;在店鋪的陳列和空間設計上,有正在搬運的Molly、趴在墻上偷懶的LABUBU、還有在鋼絲上行走的Pucky,極具互動感,也方便打卡。
王寧曾表示,希望泡泡瑪特能對標樂高,在他眼中樂高就像科技公司一樣,誕生了一個系統、誕生了一門語言,所有跟它合作的IP得用它的語言再寫一遍。
觀察樂高的合作,可以發現,不論樂高版的蝙蝠車還是《星球大戰》殲星艦,都是基于樂高的積木塊設計,以樂高的標準重塑IP。
在進行潮玩聯動時,由泡泡瑪特也是由自己的團隊對這些超級IP進行再創作,比如不是直接把迪士尼、哈利波特玩具放進店里賣,而是更“二次元”的米老鼠、哈利波特,裝在泡泡瑪特標準尺寸的盲盒里。
在環球城市大道的泡泡瑪特店鋪內,可以看到,泡泡瑪特設計師獨家設計推出的哈利波特和小黃人潮玩,也能見到Molly cos小黃人,或者小黃人cos了Molly。
肖楊透露,9月份還會推出與環球影城新的IP聯動,比如全國首發,延遲七、八天之后再在全渠道發售。
開主題樂園,并非易事
重資金投入、長周期回報,主題樂園這條路注定道阻且長。
當前國內主題公園呈現華僑城、華強方特、長隆三足鼎立的格局,同時,迪士尼、環球影城、默林娛樂等海外知名IP強勢進入市場。
開主題樂園,過往也是許多已經上市的玩具公司選擇,不過大都選擇了更加穩健的室內樂園。同在港股上市的玩具企業凱知樂,就在2018年推出針對2至8歲孩子的親子家庭共享空間——凱知樂兒童體驗中心。
在A股上市的奧飛娛樂,旗下擁有“喜羊羊”“貝肯熊”“巴啦啦小魔仙”等眾多知名IP,在“玩具王國”日漸萎縮之下,開始向“新世代迪士尼”轉型。2017年,奧飛歡樂世界首店開業。時任奧飛娛樂高級副總裁的何德華透露,2018年計劃再開店10家,三年內開店超50家,營業規模將達到3億。
泡泡瑪特對標的另一企業樂高也在主題樂園上有布局。最新消息顯示,8月26日,默林娛樂集團宣布,全球最大的樂高樂園度假區正式投建,落戶深圳,選址深圳大鵬新區,是大灣區首個國際IP親子家庭娛樂主題樂園度假區,占地面積約為58萬平方米,預計2024年開園。
不過,與凱知樂、奧飛娛樂、樂高主要面向的0-12歲年齡群體不同,泡泡瑪特的受眾群體則是Z時代,是成人群體,后續的發展路徑與各自面臨的困境,也并不相同。
在奧飛娛樂主題樂園產品線上,還包括室外樂園超級飛俠實景主題區和大型主題游樂項目奧飛動漫明星嘉年華。但后兩者進展的并不順利,奧飛娛樂的主題樂園布局更多仰賴室內樂園能否有所突破。
奧飛娛樂曾表示,2020年第三季度,促使奧飛娛樂的凈利潤回正的驅動力不只玩具,還有嬰童業務與室內樂園業務的放量。從未來兩三年周期來看,“奧飛歡樂世界”室內樂園將是公司的重點核心業務之一。
此外,做主題樂園,是一個造夢的過程,需要故事與情懷的支撐。
對迪士尼來說,自己也沒孵化多少IP,在米老鼠、唐老鴨之后,迪士尼的大多數成功作品改編自經典童話故事。但前CEO羅伯特·艾格在2006至2012年間主導了迪士尼對皮克斯、漫威和盧卡斯影業(星球大戰品牌)的三大收購,總共投入超過150億美元,極大地延展了迪士尼的內容品牌,吸引了更多潛在的受眾。
對照來看,華強方特是先有樂園再有IP,不過其現有IP矩陣仍依賴于“熊出沒”的帶動,核心競爭力不足:據其2020年財報,2020年營收40億元,其中,以門票為主的主題公園業務收入高達33億元,在財報的重大風險提示中,方特仍對衍生品銷售量表示擔憂。
這也是泡泡瑪特必須面對的——有IP、無故事,如何延長IP生命周期的困境。
國內主題公園也有一直存在的痛點。中國主題公園研究院院長林煥杰曾表示,目前國內主題公園的門票收入約占70%,二次消費占30%或更低,國外的主題公園則相反。缺少獨特的文化IP,IP衍生內容和產品無法成功變現,成為國內主題公園品牌化建設的痛點。
據肖楊透露,現在泡泡瑪特主題樂園的團隊已在組織籌備中,今年或者明年能出來規劃。“可能先做中小型的,主題樂園太重了,總要給我們團隊成長留出時間,這不是有錢就能做的。我們現在就在跟迪士尼和環球影城高頻互動學習中。”
泡泡瑪特需要新故事
最近,泡泡瑪特動作不斷。先是泡泡瑪特成立寧波玩心回歸投資有限公司,開始做投資。該公司注冊資本1億,由北京泡泡瑪特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全資持股。經營范圍含以自有資金從事投資活動;玩具、動漫及游藝用品銷售;企業管理咨詢等。
在此之前,泡泡瑪特剛完成對動漫企業兩點十分的投資,持股比例10.2259%,成為后者第三大股東。此前,在動畫電影上,泡泡瑪特還試水投資了《白蛇2:青蛇劫起》和《哪吒重生》。與動漫結合,可以極大延伸泡泡瑪特的IP生命力,補足在內容上的短板。
密集動作背后,泡泡瑪特正面臨新的焦灼。過去一年,泡泡瑪特的火爆,也把昔日小眾的潮玩行業推到聚光燈下。
作為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在二級市場創造出屬于自己的神話,掛牌首日開盤一度暴漲超100%,市值迅速超過千億港元。但三個月后,市值卻近乎腰折,股價從最高點2月17日的107.6港元/股最低跌至46.65港元/股。
伴隨而來的是,盲盒熱、漲價、業績放緩,爆款IP銷量下滑等爭議話題一直纏繞著這家企業。
泡泡瑪特最新發布的上半年財報,似在回擊著外界的質疑。財報顯示,泡泡瑪特營收17.73億,較上年同期的8.18億元增長116.8%;利潤為3.59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4億元增長154%。
新的IP也正在崛起。財報期內,泡泡瑪特自有IP營收達9億,占總營收的50.9%。主要包括Molly、Dimoo、SKULLPANDA、Bunny等。同比2020年上半年,自有IP收入從2.8億,增長了220.7%。
IP“新秀”SKULLPANDA異軍突起,銷售表現亮眼,貢獻了1.83億元收入,占比為10.3%,與Molly和Dimoo旗鼓相當。泡泡瑪特正在擺脫對Molly的依賴。
但整個潮玩行業競爭態勢愈加白熱化,泡泡瑪特需要去講新的故事。
今年以來,泡泡瑪特靠投資“擴列”,在潮流消費、影視、潮流集合店等多個領域“落子”:比如“三坑”消費中,投資了十三余和貓星系等品牌;另外,泡泡瑪特4月投資美國潮牌集合店Solestage數千萬元。未來泡泡瑪特將全面參與中國業務,包括線下門店開拓,并通過其渠道發售泡泡瑪特旗下潮玩產品。
現在,泡泡瑪特又成立寧波玩心回歸投資有限公司,正式開始投資版圖布局。
泡泡瑪特也開始對IP內容進行快速布局,對于投資兩點十分,泡泡瑪特方面認為潮玩IP天然具備很強的拓展與連接性,而動漫影視是延長IP生命周期、讓IP更加豐富立體的方法之一,兩點十分是國內非常優秀的影視動畫公司,他們很期待未來的合作。
泡泡瑪特正在彌補自身的不足,但成為“迪士尼”,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