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湖票房劍指60億,影視業翻身一仗?
《長津湖》爆了。
貓眼專業版實時數據顯示,10月4日21時35分,電影《長津湖》總票房破20億,成為中國影史第24部20億票房電影。此外,其單日票房連續5天逆跌,并且蟬聯票房冠軍,實屬罕見。
圖源:貓眼電影官方截圖
好故事永遠是一部成功電影的“內核”,《長津湖》以伍千里、伍萬里兩兄弟的視角展開,以抗美援朝戰爭中的長津湖戰役為背景,講述中國人民志愿軍為長津湖戰役勝利做出重要貢獻的故事。
從其時長3個多小時看,《長津湖》電影制作工程十分浩大。當然,背后肯定少不了資本的支持,據悉,《長津湖》集結了7家出品方和10家聯合出品方。說起博納影業,近年來,它推出了《中國醫生》《紅海行動》《中國機長》《湄公河行動》等主旋律正能量大片。《長津湖》票房口碑齊爆,能否讓博納影業在主旋律電影賽道殺出一條血路,走出獨有的特色?
而且,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電影市場一直處于低迷狀態,《長津湖》的出現,算是給影視行業打了一針強心劑嗎?究竟是《長津湖》需要國慶檔,還是國慶檔因為《長津湖》的出現熱鬧起來?
01
上映五天,單日票房連續超4億,
引爆國慶檔,《長津湖》憑什么?
《長津湖》總票房破20億后,貓眼電影對《長津湖》總票房的預測值達到了50.62億。如若預測準確,屆時,《長津湖》將超越《哪吒之魔童降世》進入中國影史前三。而從后勁充足的表現看,《長津湖》總票房沖擊60億也并非不可能。
接下來,節點財經帶你盤一下《長津湖》火爆的原因。首先,《長津湖》不是講個人英雄主義的動作片,而是一部有血有肉、有歷史依據的戰爭片。
1950年冬天,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保家衛國的抗美援朝進入第二次戰役階段。但長津湖地區遭遇50年不遇的嚴寒,在條件十分艱苦、裝備和美軍有著巨大的差距的情況下,中國人民志愿軍第9兵團靠戰術和意志擊潰了美軍王牌部隊陸戰第1師和步兵第7師,沒讓他們跨過鴨綠江,把他們趕回了三八線。這,便是《長津湖》的故事依據。
電影《長津湖》從哥哥伍千里和新兵蛋子伍萬里視角展開。其中,千里的成長線貫穿始終,我們看到了一個毛頭小伙子逐漸蛻變為一名的合格戰士。
其次,三大導演,超強演員陣容。除了陳凱歌、徐克和林超賢三位導演外,《長津湖》的演員陣容也很強大,吳京、易烊千璽、朱亞文、李晨、胡軍、韓東君等,影片中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尤其是雷爹那一句“疼死我了”,讓人破防。電影最后,戰士們為了防止被敵人發現,在雪地中匍匐一動不動最終被凍成冰雕,更是讓人震驚和心疼。
和其他電影不同的是,《長津湖》電影的時長超3個小時。整部電影投資超13億,拍攝總時長460多天,7000位劇組人員,參演人數達到12萬多人,劇本增刪37次。導演徐克曾表示,參與演出的人,都要負責任。一旦發現問題,就要修改。
還有一點,恰逢黃金上映時段——國慶檔。其實,《長津湖》的定檔時間也是一波三折。8月5日,博納影業發布公告稱,因疫情原因,原定于2021年8月21日公映的電影《長津湖》將延期上映。9月1日,影片最終宣布定檔9月30日。
影片上映后,隨著《長津湖》的口碑不斷發酵,直接帶動了上座率的逐日上升。根據燈塔專業版顯示,《長津湖》9月30日——10月3日的上座率分別為18.4%、37.3%、38.1%、超40%。也就是說,《長津湖》票房出現了逆跌的情況。的確,有的電影可能因為增加了排片等原因會出現這種情況,但上座率也能逐日上升實屬罕見,這再次佐證了《長津湖》的火爆程度。
火爆的背后,是影片吸金能力、商業回報能力的直接表現。作為一部主旋律商業戰爭電影,《長津湖》有7家出品方和10家聯合出品方,它們是北京博納影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制片廠、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電影集團、阿里巴巴影業、北京登峰國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
我們說說北京登峰國際文化傳播公司,天眼查顯示,北京登峰國際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影視制作發行公司,主要代表作品有《戰狼》、《戰狼2》,吳京通過凱燃(上海)影視文化工作室間接持有登峰國際90%股份。也就是說,吳京還是《長津湖》的幕后投資人之一。
與此同時,吳京還是國慶檔另外一個熱門電影《我和我的父輩》“乘風”單元的導演和主演。這個國慶檔,吳京自己“打”自己,成為最大贏家。
說完吳京,節點財經想著重聊聊領銜出品方博納影業,在影視行業低迷的氣壓下,博納影業能否通過《長津湖》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有特色的道路,真正迎來屬于自己的“春天”?
02
曾是“中國內地影視第一股”
退市后沖擊A股
博納影業“牽手”互聯網巨頭
梳理發現,《中國醫生》、《紅海行動》、《中國機長》、《湄公河行動》等大片背后的發行方中,都有博納影業的身影。
尤其是,《長津湖》上映后,讓博納影業也備受關注。博納影業成立于2003年。據華夏時報,2007年和2008年,博納影業從紅杉中國沈南鵬、SIG龔挺以及經緯資本張穎等投資人手中拿到融資。
此后,在沈南鵬的幫助下,博納影業于2010年12月在美上市,成為“中國內地影視第一股”。根據公開資料,在美股上市的五年間,博納影業出品的以自有知識產權投資為主電影共計64部,累計票房高達130億元。
但2016年,博納影業決定私有化退市。退市的原因是,博納影業創始人于冬一直都認為公司市值被低估了。退市前,博納影業總市值在50億左右人民幣,而華誼兄弟、光線傳媒、華策影視的市值分別為近400億、373億、282億,這讓于冬接受不了。最終,博納影業的私有化買家包括:阿里、騰訊、中信證券、復星國際、紅杉、軟銀賽富,以及于冬本人。
2017年,博納影業決定回A上市。但當年,成功登陸A股公司寥寥無幾,博納影業回A之路并不順暢。直到2020年11月,博納影業擬登陸深交所中小板經發審委審核過會。
當下,博納影業找到了主旋律電影這條賽道,打造了“中國勝利三部曲”(《長津湖》、《中國醫生》和待上映的《無名》)。此前,博納已經完成了“山河海三部曲”(《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和《紅海行動》)和“中國驕傲三部曲”(《決勝時刻》、《烈火英雄》和《中國機長》)。但這條道路能否講出深刻的故事,持續的吸引觀眾,還需市場檢驗。
《長津湖》出品方一欄中,還有中國電影的身影。其實,相比博納影業,中國電影此次也野心勃勃。8月初以來,中國電影動作頻頻,陸續發布公告稱,公司參與出品電影《長津湖》、《我和我的父輩》以及國產災難電影《峰爆》、親情題材電影《媽媽的神奇小子》《關于我媽的一切》等。
國慶節被稱為僅次于春節檔的黃金檔期,從票房產生總量來判斷,歷來屬于兵家必爭之地。過去兩年,2019和2020年國慶檔大盤分別達到44.66億和39.67億,但自從疫情爆發以來,整個電影市場進入“寒冬期”,《長津湖》的爆火,某種程度上,是影視市場自救的結果。
03
影視業的翻身一戰:
今年國慶檔,需要《長津湖》
《長津湖》的出現,讓低迷了許久的電影院再度熱鬧起來。
疫情爆發以來,電影市場大盤整體的表現并不盡如人意,盡管春節檔和清明檔都破了往年紀錄,出現了《你好,李煥英》等爆片,但縱觀整個電影市場,大片依舊供應不足,很難吸引觀眾進電影院消費為其買單。
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剛剛過去的暑期檔6-8月總票房僅報收73.81億人民幣。驚訝的是,這個數據不僅低于2014年的同期水平,甚至不及今年春節檔7天時間創造的票房總額。此外,中秋檔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總票房4.53億,較之去年也大為下滑。
我們盤點一下今年國慶檔的8部影片,它們分別是《長津湖》、《我和我的父輩》、《五個撲水的少年》、《皮皮魯與魯西西之罐頭小人》、《老鷹抓小雞》、《大耳朵圖圖之霸王龍在行動》、《探探貓人魚公主》和《拯救甜甜圈:時空大營救》,這其中有兩部大片、一部青春片、五部兒童向影片(其中四部是動畫片)。此外,原先定檔的三部電影——《鐵道英雄》、《十年一品溫如言》和《萌雞小隊:萌闖新世界》退出國慶檔大戰,擇日上映。
圖源:貓眼電影官方截圖
電影票房之爭的背后,是出品方之間的博弈。它們的背后,國慶檔電影的背后浮現了多家出品方,如光線傳媒、中國電影、萬達影視、上海電影、華誼兄弟等。這些利好電影市場的苗頭,直接體現在大盤中。據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節前一日,12家影視院線上市公司中有10家股價漲幅錄得正值,幸福藍海和《長津湖》出品方之一的上海電影漲超5%。
雖然有8部影片上映,但其實類型單一,而且動畫片占了一半,受眾受限。因此,這個國慶檔說熱鬧也熱鬧,但“打”起來很難,能打的只有《長津湖》《我和我的父輩》和《五個撲水的少年》這三部電影。
票房的高低,直接左右“金主爸爸”的投資回報。其中,《我和我的父輩》是繼《我和我的祖國》和《我和我的家鄉》后的“國慶三部曲”第三部,集結了吳京、章子怡、徐崢、沈騰四位導演,陣容強大。但或許是觀眾審美疲勞等原因,《我和我的父輩》已經很難保持前兩部檔期冠軍的頭銜,截至發稿,其票房超6億元人民幣。尤其是在遭遇勁敵《長津湖》的情況下,該電影的票房恐怕很難和前兩部相抗衡。
反觀《長津湖》,無論從制作規模、投資規模、拍攝時間及演職人員數量創下中國影史紀錄,被認為是國產戰爭片的“天花板”。中金公司更是預測,國慶檔整體票房有望達49.32億元。目前,《長津湖》的勢頭依舊很猛,盡管假期接近尾聲,但外出旅游歸來的人們,或許會抽出時間走一波電影院,外加《長津湖》本身的現實意義,它的長尾效應還是值得關注的。
或許,對于低迷的電影市場來說,它需要《長津湖》這樣的電影來刺激人們走進影院消費。而最終,《長津湖》的票房能否超50億或更高,創造新的歷史,我們拭目以待。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