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時代,餐飲人到底該如何搶占消費者心智?
本文由紅餐網根據江南春獨立演講“新的營銷紅利在哪里”整理而成。
過去一兩年非常不尋常,大家經歷了很多挑戰和磨礪,相信每一次磨礪都會讓大家更加閃光。今天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認為的未來新的營銷紅利可能會在哪里。
存量博弈時代,做營銷要學會占據消費者心智
我認為市場最大的變化只有一個——就是人口紅利消失、流量紅利消失。為此,很多行業都進入了存量博弈時代,存量博弈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內卷,就是量價齊殺,很多人降價取量,因為競爭對手殺得更兇,最后量價齊降,這就是打價格戰。
當生意不好時,我們條件反射地想到搞促銷。當然搞促銷也有效,但是起步有效,后面往往就會失效。緊接著就開始搞流量,抓住一些流量紅利在起步階段也是有效的,但便宜的流量就那么多。當你想把流量做得更大時,流量成本又開始倒掛了,付出的流量成本和回報率比例開始失衡。
所以,要想避免價格戰對企業造成的沖擊,還是要弄清楚整個市場的本質。
今天消費者做選擇時,他的大腦中是有一個選擇矩陣的。最重要的是你的品牌必須要在消費者的大腦中回答一個問題:選擇你不選其他人的理由是什么。說到底就是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決戰。
△分眾傳媒創始人兼董事長江南春
因此,抓住3億中產階級消費升級的機遇,打造你的差異化,把差異化打進消費者的心智中,構成你的品牌認知優勢,這才是餐飲企業面對價格血戰時真正的免疫力。
就像《孫子兵法》開篇講了道、天、將、地、法。套到餐飲業,天是天下,地是渠道布局,將是團隊,法是運營管理、效率和激勵機制。
我們會發現天、地、將、法都重要,但道在第一位,道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就是人心。
所有營銷戰、價格戰打到最后都是關于奪取人心的戰爭,誰能贏得消費者的心、誰能贏得顧客的心,誰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當下餐飲行業流量渠道同質化、生產力過剩化,你能進購物中心,別人也可以進,這時選擇權是在用戶手中。用戶面對的誘惑越來越多,要想占據用戶心智,就要想想消費者有沒有一個選擇你、不選擇競爭對手的理由,這是一個重點。
所有的創業都是在消費者大腦中尋找一個競爭性切入點。我開一家餐廳,每一天都要問自己:我提供了什么獨特價值,在消費者大腦有沒有切入點,這個切入點能不能用一句話簡單說出來,能不能占據消費者的心智。
餐飲企業經營到最后,其實就是確立品牌能在消費者大腦占有一席之地,讓顧客心智中有一個清晰的品牌認知,有認知才有選擇。如果品牌沒有跟競爭對手形成差異化、形成單獨的品牌認知的話,光是打價格戰、促銷戰,是解決不了營銷問題的。
所以,餐飲品牌必須在消費者心智中擁有一個清晰、簡單的詞,比如奔馳就是豪華尊貴,沃爾沃就是安全,法拉利就是速度。這些大牌為什么贏得了超額利潤,因為在消費者心中形成了一個清晰的、選擇它們的理由。一旦顧客有消費需求、有消費場景時,就會條件反射地選擇你的品牌。
如何找到占據心智的“那個詞”?
要找到答案,首先要弄清自己的定位,想清楚自己是在哪個領域、哪條賽道、針對什么人群,思考自己在賽道的位置,是老大、老二、老三還是老四?
想明白以后,就可以開始找占據消費者心智的“那個詞”了。
我分享四種方式:老大要代言全品類、全賽道,打的是防御戰;老二要占據特性,打的是進攻戰,找到自己的優勢突擊;老三要聚焦主營業務,打游擊戰,守住自己的小山頭;老四要開創新品類,打側翼戰,在無人地帶降落,另辟蹊徑。
商業結構總是不同的,但所有的戰爭大概是分這四種類型。要想清楚,你的品牌在自己的領域里,適合用哪種方式。
當然,可能有人都會說:那我寫一句廣告語就好了。可是你要知道,廣告語不僅僅是一句話,廣告語就是你的競爭戰略。
可以說,廣告語就是企業競爭戰略的濃縮,這句話需要說出為什么選擇你、不選擇其他人的原因。
一句好的廣告語應當符合下面三個評價標準:顧客認不認;員工用不用;對手恨不恨。
比如,“困了累了喝紅牛”,條件反射很清晰;“青島純生,帶給你鮮活人生”,沒感覺,也沒有銷售人員會這樣講;即使我是雪花老板,聽完也沒有什么感覺。
如何通過有效傳播使品牌進入心智?
創立餐飲品牌,也要先找到一個詞,這個詞是你某個領域的首選,然后抓住時間窗口進行飽和型攻擊,最后你能等于一個品類或等于一個特性,就等于關掉了競爭對手的進入之門。海底撈以服務著名,抓住時間通過各種宣傳占據了食客心智,其它主打服務的火鍋品牌就沒人知道了。
在中國的消費者領域市場、服務業市場,有什么東西完全學不會嗎?基本上都可以模仿,你做了、成功了,競爭對手就會洶涌而至。這時你抓住時間窗口,你就等于開創了一個品類,開創了一個新特性。時間窗口大概能領先三至六個月,大家一定要抓住。
在這個窗口期中,如何抓住時間窗口飽和攻擊,贏得消費者的品牌認知呢?在任何情況下,渠道滲透率和心智滲透率是所有贏得心智產權的根本。
不少企業本來就有好的廣告語,可他們只是把廣告貼在店門口。然而,廣告語是要寫進消費者的心智中才有用,比如這兩年很火的元氣森林。
元氣森林在去年年中才算真正崛起,他們開創了一個新品類,廣告語“0卡0脂0糖”解決了消費者痛點——好喝不長胖,然后抓住了時間窗口進行飽和攻擊,廣告鋪天蓋地,第一個月賣了2億多。
如何實現超規模成長,實現可持續的高速成長?
再以元氣森林為例,他們現在在各地鋪貨,強大的渠道滲透率,加上強大的廣告攻勢,這時它在市場當中的銷量會取得很大的增長。因為它的前端產品在設計上,已經開創了一個新品類。產品成功了就一定要打透,抓住開創新品類的時間窗口進行飽和攻擊,一定要占據消費者心智,不然明年所有品牌都是“0卡0脂0糖”了。
果然今年可以看到,到處都是“0卡0脂0糖”。可你們會發現,即便如此,元氣森林也早已在消費者心中形成了品牌認知,消費者已經將“0卡0脂0糖”與元氣森林劃上了等號,這時元氣森林依舊保持了明顯的領先位置。
這個案例背后是什么呢?每個人的起步點是競爭性切入點,要給消費者有一個選擇你的理由。你有一個釘子,找到消費者某個位置牢牢打進去。有了釘子以后,還要有榔頭,榔頭就是通過媒體傳播的力量打進消費者的心智。
餐飲品牌要怎樣做好營銷?
大家看到中國餐飲每年以非常高的速度在成長,但是我們看到的餐飲行業快速成長的背后是競爭進入白熱化狀態。白熱化狀態中,大家的生意好做嗎?不好做。確實,很多90后、00后不做飯,都出來吃飯了,但是購物中心從一兩層樓賣吃的變成四層樓賣吃的。供應的遠大于需求的增加,這種情況下,每個人都面臨很大的挑戰。
這種情況下,我認為餐飲業的營銷核心在于抓住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
什么是正確的時間呢?大家每天下午下樓時,這是正確的時間。這個時間人們都面臨著一個實際性的難題,今天吃哪家呢?電梯口大家在討論,今天下樓吃哪家,這就是最正確的時間,消費者考慮選品牌。這時一個品牌能適時出現在用戶眼前,或者出現在消費者印象中,就會占據先機。
正確的地點,從截流到引流非常重要。人們到了購物中心,有幾十個店去爭搶人流。人們中午、晚上出來就餐瞬間,他們從開始做決策時,你能第一時間、第一場景讓他做出選擇嗎?如果他從電梯出來后,就定了吃什么,然后去購物中心也是指名購買。這就截取了這部分人流了。
今天人們從樓宇走出來,搶占心智,抓住客源的第一場景、第一時間、贏得第一選擇永遠是最重要的。正確的人物,今天出去吃飯的是年輕的白領,他們外出就餐是你最大的機會,這些人也是意見領袖和口碑冠軍,贏得了他們,就贏得了未來的主控權。
如何用正確的營銷傳播方式贏得他們?我認為需要找到一個核心點:社交化和場景化相互組合。
一方面,在美團、點評、抖音、小紅書平臺上做內容、做話題,進行內容種草。
另一方面,消費者在日常場景中,公寓樓、寫字樓這些場景中,誰能在恰當的時間、對恰當的人群進行品牌引爆。
社交化和品牌化的組合,是餐飲品牌傳播時最重要的組合。
成都有個品牌叫烤匠麻辣烤魚,前幾年營收2億多。它用了一句成都話的廣告,非常有地域特色,“在成都不吃火鍋,就吃烤匠”。
然后通過分眾在成都覆蓋900萬人群。最后,在成都大家知道了,不吃火鍋,有了新的選擇,那就是吃烤匠。目前,這家公司在成都、重慶的年營業額已經從2億升到了6億,而且幾乎沒有折扣。
這家公司帶來的樣本價值是什么?如何通過公寓樓、寫字樓最有效的人群,正確時間、正確地點,用一句廣告語植入,來形成條件反射,形成一種行銷指令,我認為這個更重要。
大家都在講私域流量,私域流量重要嗎?從連接來講很重要。但是大家請記住微信的鏈接不是最大的流量,大腦心智跟你品牌的連接才是最大的私域流量。就像喝水要喝農夫山泉,用油用金龍魚,不吃火鍋就吃烤匠。
一旦大腦中形成條件反射,就是你品牌最大的私域流量。
品牌認知的破圈,讓更多人知道你,就是最大的流量和銷量。品牌知名度的強度和廣度是最大的流量和銷售,所以這時品牌即流量。
那如果你是個成熟品牌,又要怎樣做營銷?
當你品牌知名度很高了,這時廣告的內容應該是場景需求觸發,場景觸發就是場景即流量。人們需要的不是這頓飯,而是場景中的情感和生活意義。
場景就是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連接,場景是讓一個人積極參與和主動投入的理由。
你需要一個場景來開創激發他的潛在需求,現在人民群眾的顯性需求已經在那里,你爭奪的都是一些常規需求。你能不能開創出條件反射,開創一個潛在需求,有非常多的機會,我們不僅僅是一個品牌的破圈,更多是成熟品牌的商業場景激發。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