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商場開業猛增,未來商業將出現哪些趨勢?
出品/聯商網&搜鋪網
撰文/聯商專欄作者方湖
受2020年疫情影響,2020年一大部分購物中心延期開業,也就造就了2021年購物中心開業創新高。2021成為購物中心開業大年。按照面積8萬㎡以上口徑統計,2021年開業購物中心510個,總體量6581萬㎡。
01
商業布局發展趨勢:
2021年集中開業,呈現百花齊放
▍購物中心開業,呈現南火北冷,東西呼應:珠三角、長三角火爆,西南崛起和東部呼應
商業活躍區仍分布在胡煥庸線以南,主要聚集在長三角和珠三角的經濟活躍和人口聚集區,開業購物中心分布與人口分布呈現正相關關系。事實證明,商業本質還是取決于人口和經濟紅利。
胡煥庸線以南,受益于人口和經濟發展,在大區中華東遙遙領先,項目和面積占比為32%和33%。華南區域,項目占比23%,面積占比21%。
西南區域表現搶眼,與華南幾乎不分勝負。西南開業項目比華南少11個,但開業面積高7萬㎡。
西北區域因地廣人稀和經濟不發達拖累,僅有9個新開業項目,不管是項目數和總面積均排在最后。
▍新一線、二線城市表現活躍,商業增長更顯著
疫情之后,進入商業下半場的各線城市,新商業開業出現比較大波動。一方面,因疫情耽誤開業的推遲到2021年集中開業;另一方面,有許多在商業經營沉淀較少的企業,有部分改走委托管理模式;再者,因為疫情管理有力和經濟可持續增長,許多外資、港資商業項目進入中國一線和新一線城市。
一線4座城市,貢獻50個新項目,數量和面積占比均為10%,每座城市平均有11個新項目開業。
新一線城市表現比較搶眼,15座城市貢獻150個新項目(8萬方以上),數量和面積均為占比29%,每座城市平均有10個新商業開業。新開業平均數接近一線城市。
二線城市,除去大連以外,其余29個城市有106個新項目開業,數量和面積占比為21%和22%,每座城市平均有3.8個新項目開業。
三線及以下城市表現較為活躍,124座城市共有204個新項目開業,數量和面積為占比40%和39%,每座城市平均有1.6個新項目開業。從開業城市數量及普及程度來看,還有更廣闊市場。
02
從新開業商業看2021年商業走勢
▍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在原有國資、民資基礎上,更多外資和港資進入內地
一方面是看好中國經濟可持續性增長和潛力,一方面是中國疫情管控有力,外資商業涌入內地,為中國內地購物中心建設增添新的活力,同時帶來國際視野和創新,給城市商業地產樹立新標桿。
太古地產、永旺、英格卡和凱德等老面孔,繼續發力中國市場,將最新一代商業作品帶到中國。例如前灘太古里以“Double Parks雙層開放空間”概念打造,又首次在屋頂打造街區形態,這里也云集一眾國際大牌,包括愛彼、巴黎世家、寶格麗、迪奧、路易威登、盟可睞、杰尼亞等,部分已亮相品牌成為上海新標桿。
今年有2家新進入的,就是日本的三井不動產的啦啦寶都和阪急百貨。4月28日,日本海外首家LaLaport啦啦寶都在上海金橋開業。LaLaport以傳統“Origami”折紙造型為靈感的購物中心,擁有日本本土外的首個實物大高達立像,還未開業就已成為滬上話題中心。寧波阪急百貨,23萬㎡的TOD商業,定位重奢百貨,圍繞“Natural、Culture、Modern“三大關鍵詞,以“more than luxury”為原則,在寧波東部新城構筑了一座治愈系的藝術購物中心。
港資系,有四家代表企業恒隆、新世界K11、瑞安和香港置地。恒隆和K11和瑞安在內地布局較為早,關注也比較高。香港置地比較陌生一些,目前已開業的為北京王府井中環,為奢侈品類時尚高端購物中心。今年重慶光環購物公園,作為香港置地全新商業品牌 “光環 The Ring ” 系列的首個落地項目,以打造“城市自然共同體”為核心設計概念,PHA開創性地將一座巨大的室內植物園巧妙引入商業空間內部,并從項目整體規劃和建筑設計圍繞這一核心概念進行打造。
▍商業二元化發展:在廣度上,三四線城市下沉到更廣范圍;在深度上,一線和新一線城市打造更多更好的城市商業地標
中國地域及經濟二元化,決定中國的商業發展有巨大潛力和廣闊成長空間。
一方面,在廣度上商業可以下沉到全國縣級城市,我們2843個縣級區劃,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可以做規模化。例如,以萬達商管為代表國內商業連鎖企業,400+萬達廣場進駐200多個城市,做規模化連鎖商業的典范。
另一方面,在深度上,在北上廣深為代表的一線城市和以成都、重慶、杭州、南京、蘇州、青島、寧波等為代表的二線城市,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高地,在人口、經濟、消費力和消費意識上具有較強的領先優勢,可以向深度創新挖掘,充分整合國際國內資源,打造城市級標桿商業。國內企業代表例如華潤萬象城,在每座城市核心地段,以頂級奢侈品集群為龍頭打造城市商業地標。萬象城所到之處,推動城市的商業發展乃至改變城市的商業格局。
外資企業代表太古地產,今年開業上海前灘太古里,是升級版太古里。前灘太古里3.0版本定義美好生活的方式中,它不再只是一個購物中心,而是做到與周圍社區緊密相連。頂級奢侈品陣營+街區式開放式空間+地理與人文的場景融合,將魔都商業提升到新的高度。
▍商業產品更新迭代加快,城市標桿不斷更新
1、2019年標桿商業:北京SKP-S(SKP,現象級網紅)、濟南萬象城(華潤,濟南商業地標)、上海白玉蘭廣場(上海金港,北外灘標桿商業)、蘭州中心(東百商業,蘭州商業地標)、重慶來福士(凱德,重慶商業新地標)。
▲上海白玉蘭廣場
▲重慶來福士
2、2020年標桿商業:上海南翔印象城MEGA(印力,一日微度假勝地)、武漢漢口K11購物藝術中心(新世界,武漢漢口商業新地標)、成都萬象城(二期)(華潤,最大萬象城30萬平米)、北京大興大悅春風里(中糧,首個“大悅春風里”)。
▲武漢漢口K11藝術購物中心
3、2021年標桿商業:前灘太古里(太古,魔都首家太古里,上海商業地標)、寧波阪急百貨(三井不動產,中國首店、寧波商業地標)、長沙薈聚綜合體(英格卡,英格卡首家綜合體)、重慶光環購物公園(香港置地,中國首個光環項目)、武漢恒隆廣場(香港恒隆,華中首家恒隆,武漢商業地標)。
【重慶光環購物公園解讀】
(1)室內植物園與商業動線的聯動:最大亮點無疑是縱跨七層高達48米的大尺度室內植物園——沐光森林。
(2)利用植物園Focus Point”(聚焦點)銜接室內商場和室外街區,打造多層次購物體驗。The Ring利用了基地原有高差在主入口處設置的下沉城市廣場,結合綠植水系打造綠化休憩空間,其上設置的交通連廊在構建動線的同時營造到達感,呈給人以多層次的環境體驗,與辦公塔樓及周邊社區建立活力紐帶。
(3)屋頂空間的利用:屋頂花園則是拉動向上人流的重要發動機。
【前灘太古里解讀】
整體建筑以“Double Parks雙層開放空間”為概念打造,除地面街區和中央公園外,首次在屋頂打造街區形態。
1、開放式街區:前灘太古里是總建筑面積約12萬平方米的街區式購物中心,采用開放式、里巷交錯的建筑布局,在延續“太古里”獨特品牌基因的基礎上,首次以“雙層開放空間”(Double-open park concept)在屋頂打造街區形態,由80米長的“悅目橋”(Scenic Bridge)橫貫上方,將黃浦江景致盡收眼底。
2、8000平米中央公園:項目由分布于南區、北區的建筑及占地8000平方米的中央公園組成。南區為“石區”、北區為“木區”,兩區建筑立面分別采用天然石材和木材鋪砌,匯聚國際時裝品牌、健康生活及餐飲概念,營造Wellness體驗。
3、智能科技加持:前灘太古里特別引入智能科技元素,有兩大亮點:亮點一,是全長450米、環繞四樓屋頂一周的“天空環道”(Sky Loop)。亮點二,是設置在前灘太古里的“請就座”裝置獨家呈獻“水的旅程”(The Journey of Water)光影秀。
小結
從過去三年開業標桿項目來看,大致有幾個特點:
(1)重量級城市標桿項目多集中在一線和新一線城市;
(2)城市標桿更新越來越快,外資和港資重金投入標桿項目。
(3)商業建筑創新、空間場景創新和內容創新,迭代更新越來越快,創新裂變速度越來越快。
宏觀方面: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鳴槍開賽,開放上海和內秀北京領銜PK。既然是國際消費中心,首先要聚焦的就是“國際”。按照商務部的說法,就是要廣泛聚集全球優質市場主體和優質商品、服務,同時加快培育本土品牌,構建融合全球消費資源的集聚地。
上海放眼世界,打造全球消費品集散中心。北京帶動區域,打造京津冀消費聯合體。
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指導下,許多一線和新一線城市加入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隊伍,搭建國際化消費平臺,將給城市商業發展和提檔升級帶來巨大的發展機會。
微觀方面:一線和新一線城市標桿商業迭代和存量改造升級,三線及以下城市商業普及和商業升級,有較大的市場機會。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