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王上市大漲三倍,汪建國的二次創業做對了什么?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老刀
互聯網的大潮之下,商業世界是被催熟的,創業是一個時髦的詞匯,也是有可能一夜之間登上人生巔峰的“阿拉丁神燈”。一個獨特的商業模式加上互聯網的外衣,在資本的加持之下,也許兩三年的時間就可以被催熟,實現上市,從創始人到投資人,一路收割,皆大歡喜。
像汪建國這樣,扎扎實實做一個傳統的零售行業,花了十年的時間實現IPO,在今天這個一路玩概念講新商業模式的時代,顯得是個異類。但是,資本市場給了孩子王忠實的回報,也可以說,用腳投票的人們,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也是對這個時代做“實業”的肯定和褒獎:孩子王上市,股價大漲三倍。
從五星電器急流勇退
1960年,汪建國出生于蘇州,后隨親戚在常州市金壇長大。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自小的汪建國便對經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這顆“種子”很早就埋在了心中。
1981年,21歲的汪建國從江蘇省商業學校畢業后被學校分配到江蘇省商業廳,后來又去濱�?h商業局掛職,分管農產品收購以及集體商業。
直至1991年,汪建國不想一輩子做個國家公務員。江蘇省五交化公司也成為了他投身商海的起點,他用7年的時間成為了公司總經理,將其從國有企業變為民有企業。1998年,五星電器正式成立,38歲的汪建國也開啟了自己的創業之旅。
五星電器成立之初主做空調批發業務,汪建國很快看到了中國家電市場的商機,提出家電連鎖經營的新模式。2001年4月18日,五星電器第一家專業家電賣場在南京山西路開業。
那個時候,中國的電器零售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的競爭狀態。
蘇寧在江蘇市場做到了老大的位置,在全國范圍內,國美更是氣勢洶洶,甚至放言要收購蘇寧。2006年七月,國美收購了上海本土最大的電器連鎖永樂。
五星電器當時在國美和蘇寧的夾擊之下,壓力山大。即便在夾縫中求生存,但五星依然取得了非常亮眼的業績。2009年,五星電器線下門店開到了100家,一年也能做出100多億的銷售額、幾個億的凈利潤。
2009年2月,汪建國在上海某酒樓的頂層看著黃浦江思考了6個小時之后,最終決定把五星電器賣給美國家電連鎖巨頭百思買。外界都對他的這個決定感到匪夷所思。
對于賣掉五星家電的心路歷程,汪建國在接受采訪時透露:“因為一個現象,讓我感覺到可能就是最好的時期了,南京新街口就有6個家電賣場,整個南京市在郊縣有60個家電賣場,競爭白熱化了,我覺得這個日子不可能好太久。”
汪建國賣出五星電器,可謂是急流勇退。
五星電器賣給百思買之后,也是命運多舛。2015年,百思買敗走中國市場,地產公司佳源創盛從百思買手中買下五星電器所有股權,成為新主人。
然而,在2019年,佳源集團在港股價卻出現了暴跌,在債務集中到期重壓之際,佳源老板沈天晴以12.7億元對價向京東出售了五星電器46%的股權。2020年7月,京東完成了五星電器剩余54%股權的收購,五星電器成為京東集團的全資子公司。
創辦孩子王
賣掉五星電器之后,汪建國手持4億美金,這無論是在2009年還是如今都是可以令任何一個人實現財富自由的巨款。但汪建國顯然不是那種安心養老的人。
當年50歲的汪建國揮別了五星電器,也闊別了家電行業,僅帶著此前公司的兩位副總裁、兩個秘書和三個司機,在南京的維景大酒店五樓承租了三間辦公室,開啟了自己人生的第二條拋物線——進入母嬰行業,并創辦了孩子王。
2009年年末,孩子王線下的第一家門店在南京河西的萬達廣場里正式開業,只不過門店顯得格外特別,僅單店面積就超過了6000平。在此之前,無論國內還是國外,還沒有出現過單店面積超過2000平的母嬰兒童店。
為了在萬達廣場里開出這第一家店,汪建國甚至專程去找了王健林,王健林很納悶:國內已有的母嬰店大多以個體戶或者夫妻店的形式存在,為何你的母嬰店需要這么大的面積?
汪建國的構想是:銷售母嬰產品只是表層,孩子王需要這么大面積是想做一個集孕產婦、嬰童樂園、互動活動和育兒服務于一體的商業空間,服務好用戶群體、經營好客戶關系是孩子王的核心和目的。
在孩子王創辦那年,中國的母嬰市場規模尚不到8000億元,然后市場便進入到了幾波爆發式增長的階段,2019年的市場規模已經來到了3萬億。
歷經多年發展,孩子王成長為國內母嬰行業的巨頭。根據其招股書顯示,去年,孩子王全年實現營收83.55億元,同比增長1.37%,歸母凈利潤3.91億元,同比增長3.61%。
今年上半年,孩子王分別實現營收和凈利潤為38.82億元和6266.49萬元,同比去年上半年都在大幅增長。截止 2020 年末孩子王在全國共有 434 家直營店面,平均面積達到 2500 平米。
10 月 14 日,孩子王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不過,截止10月18日,其股價已回落至20.65元,總市值縮水至224.67億元。
孩子王的不同之處
汪建國對母嬰用品這個行業,從創業之初就已經具備了充分的洞察,正是基于這樣的洞察,才會形成孩子王的差異化特點。
母嬰用品是一個高度分散的行業,夫妻檔,小門面這樣的散戶型零售形式遍地都是。這種小門店模式有著天然優勢和缺陷:
優勢是,距離目標人群的可輻射范圍非常近。嬰幼兒的衣服、童車等用品(除了吃的和尿不濕之外),消費者的品牌意識并不強烈,靠家附近的小門店就能滿足需求。
而缺點也顯而易見,這種小門店的產品可選擇余地少,而且服務單一,對稍大年齡的孩子來說并沒有吸引力。
汪建國正是抓住了這樣的不足,才致力于開大店,除了產品,更提供多樣化的附加服務,吸引家長和孩子的光臨。
孩子王的線下門店中將需求場景化,把產品分為孩子時尚區、孩子探索區、孩子呵護區、孩子力量區等等。門店還設立了育兒服務中心、成長教室、成長繽紛營、媽媽交流休閑區等。
家長們有 " 玩、陪、學、曬 " 的需求,孩子王就為孕產婦和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提供多種線下互動活動,例如新媽媽學院、孕嬰童展、爬爬賽、冬夏令營等,增強客戶互動感和體驗感。
2015 年 4 月,孩子王APP正式上線,這標志著孩子王還是開辟移動時代的線上渠道。
孩子王 APP 增加了“本地生活”專區,通過引入幼兒教育、孕產服務、親子互動等方面合格商家入駐,為用戶提供其他母嬰童周邊服務。APP 設置了掃碼購、門店到家等板塊,消費者可直接通過移動端的自動識別定位功能,尋找到附近直營門店,在網上進行門店下單配售,進一步增強消費者的綜合購物體。
截至 2020 年末,孩子王 APP 已擁有超過 3300 萬用戶,月活躍用戶數超 190 萬人。
隱形的投資大佬
如今,汪建國手里的牌并不僅僅只有一個孩子王。
賣掉五星電器之后,汪建國和團隊圍繞孩子、農民、富人、老人這四類人群同時創辦了四家企業。除了最有名的孩子王之外,還創立了農村物流“匯通達”、智慧家居“好享家”和一家社區醫療企業。
這四家企業中,唯一失敗的案例是圍繞老人群體做的社區醫療項目。汪建國也不避諱談起此事,他從此次失敗中得出了“創業要踩準節拍”的經驗教訓。
今年六月份,標注為農村電商的匯通達網絡,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沖刺“農村電商第一股”。
成立于2010年,匯通達一開始瞄準的是電商細分賽道的農村市場。2015年,推出了以會員制整合當地夫妻零售門店作為其會員零售門店的模式。經過持續擴張,到了2020年年底,匯通達零售生態系統已覆蓋中國21個省及直轄市、逾1.9萬個鄉鎮,連接超過14萬家會員零售門店、1萬家供應商及1.8萬家渠道合作客戶,擁有超過3億農民消費者。
招股書顯示,2018年到2020年,匯通達的收入分別為298.02億元、436.33億元、496.29億元,匯通達在此3年的經調整凈利潤分別為1.24億元、2.50億元、3.22億元。據此計算,匯通達近三年的凈利潤合計約為6.96億元。
匯通達內部一位管理者表示:
農民消費開支最大幾個品類是家電、手機數碼、農機農具、化肥種子、交通出行、酒水、房屋修繕等,這幾個品類是無法完全依靠電商實現的,因為大件支出農民消費者希望眼見為實,也希望能有可靠的售后服務。
“匯通達服務的核心角色是鄉鎮夫妻店”,鄉鎮相當于整個中國商業生態的毛細血管末梢,也是下鄉戰役最前端的據點。
匯通達提供一系列智能零售SaaS(軟件即服務,通過網絡提供軟件或平臺服務)服務和工具,以及3000人線下服務團隊,“給你貨、幫你賣、給你工具,然后又培訓你的能力,給你經營顧客的全渠道方案,我們還有專人服務�!�
汪建國打造了一幅廣闊的投資版圖,不僅執掌著超百億規模的星納赫資本,也是云鋒基金的管理合伙人之一,還成為紅杉中國、達晨財智、鼎暉投資、青松基金、嘉御基金等超10家投資機構背后的出資人,堪稱大佬背后的大佬。
汪建國的商業理念
汪建國表示,“無論商業怎么變化,商業的本質并沒有改變,商業的本質就是創造顧客。我們圍繞顧客去創造,不同商業的底層思想和底層邏輯是相通的,創業的方法和手段都是可以復用的�!�
在孩子王上市的敲鐘儀式上,汪建國發表演講表示:“簡單賣貨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未來的零售就是服務,只有服務才是企業的核心能力,只有服務才能給企業帶來更大的價值。新零售走向新消費,全渠道走向全鏈路,數字化走向智能化的過程。”
二次創業的過程中,關于組織架構,汪建國認為:傳統的中央集權式的商業帝國時代已經過去,未來的組織要盡可能的小微化、柔性化。所以,我們很早就采取了分布式發展的策略,企業做很大,集團要盡可能小。
他的管理之道可總結為:選項目、搭班子、立機制、助成長�!翱偛亢苤匾穆毮芫褪峭顿Y、服務、支持、建立標準、建立制度、提供資源�!�
汪建國找人有一套標準,他借鑒3G資本的“PSD”模型,即Poor(貧窮心態)、Smart(聰明)、Dream(有夢想)。在這套標準指導下,他搭的領導班子高度互補,大家各有分工。他們對團隊分工有個經典比喻:高空的鷹,震山的虎,叼肉的狼,看家的狗,變色的龍。
關于好的商業模式,汪建國認為,要有“三個清晰和一個可持續”。
第一,要有清晰的目標市場和清晰的用戶錨定。你究竟是做什么市場?你究竟做什么樣的客戶生意?你究竟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生意,這是我們要問的第一個問題。
第二,要有清晰的產品和服務。無論做什么生意,無論什么模式,你都要回答你究竟提供什么樣的產品?提供什么樣的服務?如果你什么東西都做,對不起,敬而遠之。因為什么產品都做,肯定做不好;什么服務都做,肯定也做不好,必須要有真正的核心產品和服務。
第三、要有清晰的盈利來源。有人說,先規模后效益,有規模以后就有盈利了。對不起,產業互聯網有規模以后不一定有規模效應,以前我們1個億和10個億的返利差距很大,現在沒有那么大差距了。
低毛利的時代我們必須要去顛覆,我們必須要把毛利做出來,要把利潤做出來。我們不可能做到賺錢不辛苦,但是也絕不能辛苦不賺錢,我們辛苦必須要賺錢。
第四、盈利是否可持續。能不能持續增長?能不能持續盈利?你的組織、文化、機制,工具、技術怎么樣?能不能支撐你的企業持續發展?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