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久便利又一次率先布局新店型
山西便利店有多牛?
今年以來,山西便利店以“黑馬之姿”頻頻出圈,相關話題一度火上社交媒體熱搜。
在筆者看來,這樣的發問,拿今非昔比的阿拉善來類比再合適不過了。1996年的山西便利店行情恰如5年前的阿拉善,土地貧瘠、氣候干燥,殊不知如今的阿拉善竟有了森林。阿拉善的“螞蟻森林”有多牛,山西唐久便利店的發展速度就有多令人意外。
總面積698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為530萬,平均每1500人就有一家便利店,這樣的開店密度,就連國內很多一線城市都無法企及。唐久便利拓荒太原,數十年深耕商品供應鏈,逐漸成為引領本土連鎖便利店發展的明星品牌。曾經的便利店荒漠——太原,如今也變成了便利店綠洲。
01
高密度開店,實現成本最優
高密度開店是一種品牌“侵略式”擴張戰略。在一個相對較小的區域密集開店,品牌信息反復出現,達到最大程度的曝光,不僅提升品牌辨識度,也能讓消費者迅速將之與其他品牌區別開來,提高品牌滲透率和忠誠度。
密集開店可形成品牌效應、降低管理和配送成本,在太原這樣一座龍盤虎踞的城市,便利店品牌高密度開店的意義尤為明顯。
觀察唐久和金虎的門店,許多相鄰、相伴、相對而開。再仔細研究商圈會發現,即使離得很近的兩個店鋪但也有可能處于完全不同的商圈,因馬路有隔離帶而形成兩個商圈;再比如,公交車站的下行和上行處也屬于不同商圈。
因此,看似相鄰的兩個店,卻都有存在的價值,彼此競爭,所有的店鋪都有擊敗旁邊店鋪的想法。
密集開店同樣可以節約成本。
首當其沖是運輸成本,這個很好理解。其次,一個區域經理可以同時管理周邊幾家門店,距離太遠容易失控,從而降低管理成本。
便利店采用統一配送,所以在開店策略中,他們會采取在高凈值人群聚集地密集開店,以此來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同時集中優勢以抗衡具有強大實力的便利店企業。
由于消費者對便利店商品品質要求不斷提高,便利店的配送體系一定是按照不同溫度帶進行構建的。但是溫度帶具體的劃分標準,要根據市場的要求來操作,目前可以根據以往的經驗和中心城市配送的實際情況,將配送的商品分為以下幾種類型:常溫品、保鮮品、冷凍品。
這樣的劃分標準不是完全按照溫度要求來進行的,例如在溫度帶中沒有恒溫品,目前恒溫要求的商品都被當成常溫品來對待,由于顧客的需求還沒有到達更精細的分層,過細的劃分只能是增加配送成本。在以后的發展中,恒溫品的要求會越來越明確,所以詳細的溫度帶劃分,密集開店正是為高效配送建立較低的履約成本。
再者,今年5月,商務部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的意見》,鼓勵商業與物業、消費與生活、居家與社區等場景融合,支持“一店多能”滿足社區居民步行15分鐘內的日常生活和品質消費。
在“15分鐘便利生活圈”的倡導和構建下,在太原這樣一座城市,主城區早已實現15分鐘步行可達范圍內配備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務功能與公共活動空間,山西太原便利店更憑借貼心服務及數字化程度受到大眾關注,連續5年發展指數全國前三。
隨著便利店日益成為城市基礎設施之一,大眾對便利店的關注從售賣應急商品到服務體驗。山西太原也在便利店品牌密集開店及15分鐘便利生活圈的戰略布局下,迎來了便利店發展的春風。
如今,唐久x支付寶首家數字便民店落地太原,全國首家線上線下服務融合的數字便民店水到渠成。
02
強商品,布局鮮食鎖客群
說到商品,除日系品牌外,本土系便利店整體缺乏競爭力,商品同質化嚴重。近兩年,鮮食、咖啡、新式茶飲市場百花齊放,高品質和便捷性逐漸成為主流。
眾所周知,鮮食是便利店的最大贏利點和難點。鮮食在成為唐久便利第一品類后,拿下了近1/3銷售額的漂亮成績。
依靠鮮食,唐久建構起成本、效率、利潤有效統一的商業模型,在此基礎上,架構任何流行、高動銷、高利潤品類,對于唐久來說,都是穩賺不賠的好生意。
早在2011年,唐久就成立了面包西點加工廠,打造自有品牌,堅持研發和創新,相繼推出了345種品項,其中包含烘焙面包198種、烹調面包59種、甜品88種,該類商品日銷量達到6萬個。
唐久通過健康鮮食品類,不斷培養顧客消費習慣,成為引領健康消費的參與者和推動者。
2020年,唐久成立冷鏈鮮食工廠,也是山西地區首家具備SC生產許可的冷鏈鮮食工廠,擁有專屬的面包西點工廠。通過多溫層的現代化物流配送中心,將安全、健康的商品,配送到門店,豐富的店內商品可滿足消費者一日多餐的需求。
零售商業財經了解到,整個冷鏈鮮食工廠建筑面積達6000平方米,包含原料、半成品、成品,三大車間七大班組,總投資近7000萬元。其中生產設備投入3千多萬元,可同時生產品類包含鮮食(盒飯便當、壽司飯團、面條、三明治、凈菜沙拉),團餐(大型展會、體育賽事、企事業單位、學校集體用餐等),熟食(料理包)三大類。
為了提高鮮食標準化程度和口味口感,唐久不僅聘請了日本、臺灣鮮食生產及研發的專家管理團隊,還專門購置了進口原裝鮮食生產設備,力求將鮮食研發、生產、配送做到一流。
臺灣便利店專家王憲裕曾表示,鮮食工廠的搭建代表著便利店從業者對這個品類有絕對的信心,也是從售賣型零售企業轉變為制造型零售企業的重要體現。因為鮮食除了滿足顧客的飲食需求之外,更具有引流屬性,可以帶動店內其他產品銷售。
換個角度來看,顧客對便利店鮮食也會有所要求,如美味可口、物超所值、安全安心等,尤其是在爆發跟食安有關的事件之后,會吸引新的一批外食消費者轉向便利店消費,創造出另一條增長曲線。
唐久在鮮食品類上花了心思,也下了狠功夫。今年以來,唐久不斷加快產品更新迭代,在過年期間還推出了適合疫情管控下的干凈衛生、價格實惠的成套年菜,滿足不同時期消費者的基礎需求。
03
數字化,打造便民服務圈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副秘書長王洪濤認為,目前便利店行業還是面臨著巨大挑戰,特別是本土便利店企業,雖說增長夠快,但在數字化、供應鏈等方面與外資企業相比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在數字化方面,唐久從線上線下、人員設備、營銷管理等各個維度轉型變革,力求“超前”。
2019年,唐久開通支付寶小程序,并配合優惠券功能,把營銷活動挪到線上。僅一年時間,線上客流實現10倍增長。
在“支付寶+”加持下,唐久便利店小程序搜索飆漲573%,收藏量翻一倍。現在太原人進便利店的習慣之一就是手機領券,今年3月支付寶平臺的活動中,唐久一天發券超30萬張,覆蓋1/10的太原城區人口。
此外,唐久配備IOT收銀機具,培養顧客自助結賬,方便顧客快速結賬和一鍵加入會員。目前,太原便利店的移動支付普及率已達100%。平均每筆交易為用戶節省10秒鐘,一天能節省900多個小時,此舉,在解決棘手問題的同時,也為企業節省了大量人力成本。
筆者走訪了位于太原五一路的唐久便利店,該店從1996年營業至今,80余平米的店鋪承載著太多人的記憶,至今已發展20余年。這家店給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店面雖小、店齡雖老,服務方式卻很超前。
近日,這家20年店齡的老店擁有了新的名片——山西唐久便利聯合支付寶開設數字便民一號店。
該店SKU數量達3000左右,其中專屬支付寶的貨架區最為顯眼。消費者用支付寶通過掃碼或者搜索唐久小程序,就可以領取該區域商品最低至一元的商品特價。
在店內增設數字便民服務區。除了充電、微波爐加熱、快遞存放,顧客還能通過支付寶小程序在店享受送洗衣物、舊衣回收、照片打印等個性服務。此外,智能語音助手以及藍馬甲服務也將長年在線,為社區老年顧客提供最新防詐信息和智能設備使用教學,堪稱“保姆級”服務。
便利店作為零售業態之一,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但從去年全年來看,從業人數指數連續三個季度出現下降,體現出便利店行業管理者對未來行業發展中人才流失與引進的擔憂。
在人才選用方面,唐久著眼民情,開放“綠色通道”,為全職媽媽開放職位。便民店員宋欣欣就是其中一員。在她眼中,唐久便利在高速發展,且政策溫暖,既能照顧孩子,還能賺零花錢找到自己的價值。
唐久便利副總經理張宇虹表示,線上數字服務突破了門店場地限制,使得便利店的服務“內涵”大大擴展和升級,從“便利”向“便民”更近一步。支付寶開放平臺相關負責人則透露,便民店一號店的模式還將嘗試在山西更多鋪展開來。
高密度店面數量、極致鮮食鎖客、“保姆級”的服務、老少滲透的高度數字化,山西便利店異軍突起,難怪被業內稱為便利店的“山西現象”。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