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9萬億美元,微軟擊落蘋果并不意外
出品/虎嗅
作者/張雪
截至10月30日凌晨美股收盤,微軟股價上漲2.24%,市值接近2.49萬億美元;蘋果股價下跌1.82%,市值約2.476萬億美元。
如此一來,微軟從蘋果手中再次奪回了全球市值最高上市公司的桂冠。
并非首次
其實,近年來,微軟和蘋果一直在爭奪華爾街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的頭銜。
時間回到2010年,在iPhone的強勢助力下,蘋果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消費科技公司,市值也首次超過了微軟,并一直保持到2018年。
2018年8月,蘋果市值率先突破1萬億美元,成為第一家市值達到1萬億美元的美國公司,然而好景不長,不到三個月后,微軟市值就實現了對蘋果的首次反超。
當時的背景是,蘋果因為要求應用只能通過App Store應用商店銷售,并收取銷售額的30%為手續費被指違反了反壟斷法,并被起訴。
彼時,iPhone銷量增長乏力,服務成為蘋果最大的業務亮點,同時服務營收也是被資本市場更看重的衡量指標。而App Store就是服務收入最主要的來源。一旦蘋果降低App Store銷售分成,短期內服務營收增速會明顯放緩。
相比之下,微軟則保持了良好的增長,其業績對PC并不像蘋果對iPhone那么依賴。外部環境上,該公司業務受到國際關系的影響也較小。
兩年后,蘋果又成為第一家市值達到2萬億美元的公司,并超過石油巨頭沙特阿美,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
而在此前的2020年7月份,微軟又再次超過蘋果市值。據悉,當時由于疫情對供應鏈造成了嚴重的破壞,蘋果的產能和營收再次受到市場的質疑。
不過,自2020年中以來,蘋果一直占據著市值第一的寶座,直到今天被微軟反超。
從歷史來看,微軟對蘋果的每次反超持續時間都不長,表面上,似乎都是因為蘋果遭到市場質疑而下跌,并不是微軟的強勢猛攻。
微軟再借“云”登頂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相比于蘋果的起起落落,微軟更踏實和穩定。最明顯的莫過于,造成此次市值反超的直接原因——新一季的財報。
微軟最新財報顯示,該公司第一財季(為今年7月-9月)總收入為453億美元,同比增長22%,為自2014 年以來的最大增幅。凈利潤為205億美元,同比增長48%。微軟第一季度營收和利潤均超出分析師預期,單季度利潤也首次超過200億美元。
具體地,在微軟公布的14個產品類別中,有13個產品收入實現了同比增長。唯一落后的是微軟的消費硬件部門Surface,其收入下降了17%。
不可否認,智能云部門是微軟本財季貢獻最大的功臣,該部門營收為169.64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129.86億美元相比增長30.6%,運營利潤為75.62億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為54.22億美元。其中,Azure和其他云服務的收入增長了50%,超出分析師平均預期的47.5%。
值得一提的是,微軟本季度的財報表現已經連續第十一個季度超過了預期。正是如此,自本周初以來,其股價已上漲超過7%,今年以來股價漲幅達到近50%。
相比于微軟堪稱教科書級別的財報,蘋果的表現則讓人沉悶。
財報顯示,蘋果第四季度(今年7月-9月)凈銷售額為833.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646.98億美元增長29%,但未能達到華爾街分析師的預期。凈利潤為205.51億美元的凈利潤,相對于去年同期的126.73億美元,增長明顯。
由于持續存在的全球供應鏈問題,蘋果已經受到了60億美元的損失,蘋果CEO庫克表示,營收下降的主要原因是iPhone、iPad和MacBook供應短缺。而且,隨著假期和銷售旺季的到來,業績受沖擊影響會更大。
此外,蘋果股票在2021年上漲了大約12%,不僅低于微軟近50%的漲幅,更低于自己去年70%的狂漲。
一位長期關注蘋果股票的觀察者坦言:“與去年的70%的漲幅相比,今年感覺就像是一個潮濕的啞炮,在高估值和疫情過后,科技行業的一些光芒消失了。”
除了財報這一直接原因外,微軟股價比蘋果更抗跌的另一原因,是其收入來源更加穩定可期。
一方面,微軟的營收主力是Office 365或Azure服務,這些業務的受眾多為企業用戶,其次,軟件服務相比于硬件來講,不會輕易受到供應鏈的影響,最后,則是微軟的營收更為多元化。
因此,有分析師認為:“對我來說,微軟似乎比蘋果更安全。因為經濟不景氣,微軟能更好地站起來”。
誠然,隨著全球數字化的普及和發展,堅持長期主義的微軟正在享受提前布局的紅利,比如最近三次的反超也幾乎都依賴于快速發展的云業務,甚至有分析認為微軟與AWS的差距在逐漸縮小,長遠來看,微軟確實極具增長潛力。
但這次微軟市值超過蘋果后,能否改變之前曇花一現的命運,持續霸占市值第一的寶座?答案,或許很快會被揭曉。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