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鵝“跌倒”,波司登“吃飽”?
每當寒潮來臨的時候,如何選擇一件羽絨服便成了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媒體上的熱門種草話題,Moncler、加拿大鵝、北面等國外高端羽絨服品牌往往熱度居高不下。相較之下,以波司登為代表的的國產品牌稍顯聲量不足,不過,今年的情況似乎有所變化。
一方面是波司登推出高達萬元定價的高端羽絨服,從而登上熱搜引發消費者熱議;
另一方面則是加拿大鵝“退貨風波”仍在持續發酵,加劇了消費者對國產品牌的關注。兩相疊加之下,試圖走向高端市場的波司登,重新奪回了主流消費者的目光。
那么,在著手撕掉“土味”和“平價”的標簽以后,波司登能否承擔起“國潮崛起”的重任,在高端市場站穩腳跟呢?
外來的品牌“好念經”?
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話放在羽絨服賽道也很合適。
國內外的羽絨服品牌放在一起,實在是多如繁星,價格也在幾十到上萬元之間隨機分布,于是便有網友將整理出一份羽絨服品牌鄙視鏈。
雖說這份羽絨服鄙視指南戲謔成分居多,但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反映了主流消費者對于羽絨服品牌的認知。
但為什么波司登是處于領先其它國產羽絨服品牌,但又落后于眾多國外知名品牌之后的尷尬地位?
眾所周知,波司登是一家從群眾中走出來的國民品牌,成立時間也非常早。憑借較高的國民認知度,波司登成功地給消費者戴上了國貨濾鏡,但也固化了消費者對品牌的固有印象。
波司登成立于1976年,依靠貼牌代工快速起家。進入21世紀后,波司登靠大手筆出資,將雙羽、雪倫等大部分同期誕生的羽絨服品牌全部收歸旗下,登頂賽道龍頭,2013年全球羽絨服三分之一產量均來自波司登。
盡管旗下子品牌眾多,波司登在工藝款式方面卻著墨不足,不僅款式臃腫老舊,旗下各品牌在2013年累計也不過200個款式,在面臨Zara、H&M、優衣庫等國外快時尚品牌的沖擊時全無還手之力。
尤其是2018年,結合了時尚修身款式的加拿大鵝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并頻頻在明星、政要身上曝光。即便加拿大鵝動輒萬元一件,依舊引發了一陣“買鵝潮”,北面、始祖鳥、Moncler等國外高端羽絨服品牌也隨之出圈。
除了海外品牌款式的創新領先之外,不會講故事也是波司登的一大弱項。
遍數國外高端羽絨服品牌,Moncler首創“奢侈羽絨服”概念,緊跟時尚潮流;加拿大鵝標榜“100%Made in Canada”,致力打造精英們的“冬季制服”;北面則是抓住年輕人,在大學校園一度堪比“校服”。
而波司登顯然就沒有這種講故事的能力。在大街上隨便找人問詢對波司登的看法,大家最多的回答依然是耳熟能詳的國民品牌。
品牌或許仍然耳熟能詳,但價格卻著實稱不上親民。
國金證券研報顯示,2018年,波司登主品牌提價幅度高達30%~40%。此后三年,波司登新款產品也動輒超過四位數。
提價與波司登的高端化戰略有關,2018年波司登開始聯合多位設計師推出先鋒產品。這些產品中保暖屬性被淡化,時尚屬性被凸顯,并在多次時裝周上獲得好評。
也許正是重走其它品牌的高端之路,給了波司登提價的勇氣,但秀場上的波司登和門店的波司登幾乎是“平行時空”,先鋒產品傳導到銷售終端的時間比較長,影響了消費者對波司登的高端化認知。
因此今年波司登發布定價11900~14900元的“登峰2.0”產品后,網友齊呼“買不起”并登上熱搜,那么波司登提價的邏輯在哪呢?
萬元波司登的底層邏輯
實際上,提價做高端產品,幾乎是波司登唯一的出路。
根據波司登的往年財報,我們可以看到2012財年是波司登的巔峰,其時營收93億元,凈利10億元,門店數也高達14000余家,但隨后波司登在海外品牌的沖擊下每況愈下。
羽絨服是一門“靠天吃飯”的生意,每年銷量與溫度和持續時間呈直接關系,這也導致了波司登的業務構成單一。而這個現象往往預示著企業抗風險能力有限,波司登意識到這個問題后,很早就開始進行多元化、四季化和國際化戰略。
從2011年開始,波司登一邊拓展自身品牌種類,一邊大手筆收購其它服裝品牌,在時尚女裝、高端男裝、童裝等業務均有涉及。
然而這些品牌的業績表現卻不盡如人意,海外市場進展也不是很順利,最終導致營業成本不斷攀升,甚至反噬到羽絨服主業。
據波司登財報數據顯示,2016財年公司營收為57.87億元,距離4年前的高光時刻縮水近一半,羽絨服零售網點也縮減至5271家。
因此,在橫向擴張受挫以后,波司登在2018年開始“聚焦主航道,收縮多元化”,重新將經營重心放在了羽絨服上面。通過啟用明星代言,推出設計師聯名款等方式后,波司登開始向高端市場發力,開始提價。
不得不說的是,高端化幫助波司登一改此前數年的迷頹,2018財年營收突破百億,隨后兩年也是屢創新高,2019財年營收121.9億元,2020財年營收135.2億元。
需要注意的是,為公司貢獻絕大多數營收的便是波司登品牌羽絨服。21/22上半財年品牌羽絨服業務營收34.73 億元,占總營收比例64.5%,同比增長16.2%,整體毛利率同比提升了4.7%為61.1%。
由此看來,波司登的高端化戰略有效提振了自身業績,同時為品牌附加了更多價值。除此之外,波司登主品牌走向高端以后,還可以給旗下定位低端市場的雪中飛等子品牌,騰出更大的發展空間。
但正所謂福兮禍之所伏,意氣風發的波司登,背后卻藏著諸多隱憂。
首先是波司登品牌定位不清晰,導致產品價格落差過大,沒有固定的調性。
這個問題在其淘寶官方旗艦店里就略窺一二,波司登成人羽絨服的定價從300元到上萬元之間不等,”相比之下,Moncler、加拿大鵝的價格定位更清晰,大多集中在1萬元左右的區間。
其次是波司登對庫存的掌控能力不足。
根據波司登21/22上半財年數據,截止2021年9月30日,其庫存周轉天數為212天,是近5年來最高周轉天數。這其中固然有原材料上漲和疫情因素等不可抗力影響,但這個問題在2019財年便有顯現,當時波司登庫存周轉便達到了175天。周轉天數變慢,勢必還會影響企業資金鏈的健康。
對庫存的掌控有限,還體現在波司登品牌經常進行打折、降價的行為上。
即便是當季新款,在反季的OUTLETS也經常能以半價拿下,甚至在社交媒體上引發了“羊毛黨”的興趣。長此以往,波司登的品牌價值將不斷被消耗。
那么,站在行業的角度來看,波司登要如何才能讓消費者接受自己的品牌溢價,進而突破行業鄙視鏈呢?
波司登要如何補足品牌溢價?
任何一個大眾化的品牌,想要提升到中高端品牌,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需要耗費品牌極大的精力和較長的時間。
以加拿大鵝為例,它最初也是一個貼牌代工的企業,直到2001年才開始發展自主品牌。從這點來看,波司登還要領先于加拿大鵝,但加拿大鵝卻更早走上高端化之路。
發展自主品牌以后,加拿大鵝與好萊塢劇組進行商務合作,《后天》等多部影片、紀錄片中都有Logo露出,進而實現了業績的穩定增長。
2013年加拿大鵝吸引了投資者的注意,在貝恩資本的資金幫助下,才開始鋪設直營門店走向高端化,隨后才是我們所熟知的故事。
而波司登發力高端市場,迄今不過4年,步子過快不足以轉變消費者的認知。因此,波司登在品牌轉型升級方面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不過就目前而言,波司登身前還是有幾條捷徑,能夠幫助其迅速補足品牌溢價。
其一是波司登自身的技術,撐得起高端化的基礎。
以波司登“登峰2.0”為例,該款產品采用了5層立體充絨機構,解決了跑絨的業內難題;除此之外,其面料和鵝絨等材質也經過了反復驗證。這些技術的疊加之下,從產品角度來看,“登峰2.0”與國外大牌相比也絲毫不遜色,具備了高端產品的技術基礎。
其二是“國潮”興起的當下,波司登正迎來二次翻紅。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增加了國貨品牌的曝光度,給予了它們新的發展機遇,波司登也是受益者之一。
另外近年來類似加拿大鵝“店大欺客”這類不尊重國內消費者的現象時有發生,于是波司登這個老牌國貨品牌,躺著刷了一波好感度,承擔起了消費者更多的期待。如果其能夠做好口碑營銷,這些好感度將比國外品牌更容易轉化為購買力。
其三是冬奧會促使冰雪文旅持續升溫,帶動羽絨服產品增長。
飛豬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包括滑雪游、雪鄉游、雪世界游等在內的冰雪旅游商品預訂量同比增長206%。
這些冬季旅游項目對于羽絨服銷售的拉動作用非常明顯,據中國服裝協會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羽絨服市場規模約為1209億元。預計到2022年,我國羽絨服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1622億元。不斷增長的市場,也在同時拔高波司登的天花板。
此外,波司登在新興渠道上亦有所布局。
直播帶貨已經是品牌擴大銷量的“神器”,公開數據顯示,去年雙11,波司登直播間的單日直播觀看量達到了356.45萬。除了自己的品牌直播間外,波司登還與頭部Kol合作推廣產品。這些高曝光的舉動,都有助于波司登進一步打開年輕人市場,重塑自己的品牌認知。
因此,在技術成熟、渠道多元化和國貨品牌當紅的趨勢之下,波司登結合企業自身發展,選擇提價走高端市場無可指摘,而且財報數據也證明了,其品牌升級轉型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不過羽絨服賣到上萬元,還是多少有些消耗消費者的品牌信任度,品牌升級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通過潛移默化的改變,來打破長久以來反應在消費端的固化認知。畢竟我們每個人都不希望波司登走上加拿大鵝的老路。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