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網董事長龐小偉:商業的兩極
12月17日,聯商網與眾超聯在濟南聯合舉辦以“共享共學,利他共贏”為主題的“2021年中國新流通大會”。
本次大會,聯商網董事長、天使灣創投CEO龐小偉進行了《商業的兩極》分享,分享當前形勢下零售商的本質價值和國際零售商的經營示范。在龐小偉看來,零售商本質價值是幫顧客做判斷,替顧客做買手,挖掘單個SKU的深度,追求極致性價比,抓住消費者的消費心理,掌握高客戶忠誠度的經營訣竅。
以下為龐小偉主要分享內容:
大家好,我是聯商龐小偉,今天非常高興,和眾超聯一起來在中國流通業大會上進行分享。關于“商業的兩極”,我想講的是,當下整個商業的流通環境中,商業的發展方向可能是一個比較具有趨勢性的東西。那么首先我們來看零售業的本質是什么?我覺得零售業的本質其實是為顧客去采買東西,然后交付東西。
我們買東西,不是說走到市場上去看一看,要鞋子50雙,蘋果50箱 。我們要從一個一個SKU去做,50雙鞋子,我們至少對20個甚至是50個品牌去研究,掰掰看每雙鞋子的皮到底好不好?底到底牢不牢?最后我們選一個靠譜的,然后再談一個合理的價格,進而把它采購過來。
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比方說直播,本質上就是我們家有雙鞋子怎么好,然后給到大家。所以從全球來講,有對每一個SKU都非常用心的零售商,比方說德國的阿爾迪,我做聯商21年,20年前我了解到阿爾迪這家公司,感覺非常震撼。我的微信頭像也是他們公司logo的一部分,很多人以為我是阿爾迪公司的。另外像山姆會員店的模式也一樣,會員店SKU數很少,但每一個SKU都非常精心地在做。
今天我們看到小米也是這樣在做,一個插線板,到底怎么給它做好?家里可能買一個插線板準備用一兩年,可能家里會買一個,但是買的時候就會上小米商城,其中體現的性價比反倒是成了流量入口的一個理由。所以這就是為什么對每個SKU都要非常精心的做,我說整個商業一條路,就是追求高的性價比。
高的性價比其實就意味著高價值。價值后面有個公式就是等于性能,比價格。那這個東西做好了就是高的競爭力,就等于高的市場份額,這也是一個非常樸素的道理。因為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看到消費者實際上是善變的,但是消費者又是忠誠的,消費者善變在于他找到了更好的、更有價值的東西,那他就走了。但是如果老的消費者就是信仰高價值的,我們堅持走這條路,消費者就是忠誠的。
拿Costco跟沃爾瑪做比較,大家看到Costco的毛利大概在12、13個點左右,當然它有會員費。那沃爾瑪有多少呢?有25個點。做零售的都知道,Costco的費用率大概10個點,沃爾瑪的費用率大概在20個點。所以大家想想看,這兩種商業模式,哪種有未來?賺的錢都差不多,沃爾瑪大概是世界級的水準,大概凈利潤率在2個多點。Costco也差不多,但這兩種模式,大家覺得哪一種模式有競爭能力?
大家看,Costco的股價跟沃爾瑪的股價一樣,今天沃爾瑪在全球尤其在中國市場大力發展會員制電商,模仿Costco的方式,大賣場的模式受到很大的壓力。我們從上市公司的股價,包括中國市場目前的狀況看,就有著非常鮮明的比較,為什么?因為我們的零售業遇到了電子商務的沖擊,第一波是傳統的電商,我們經常講到像淘寶天貓,社區團購,直播,那接下去幾年整個電商行業的巨頭們,他們重壓的就是同城零售這個概念。
今天我們外賣大概半小時送達,在濟南是這樣子,在杭州也是這樣,但是未來如果任何東西都可以半小時送達,比如在這個會場,我們現在要一個足球,下個單足球半個小時到了,我們要個洗衣機,半個小時送過來了。當我們實體零售店里的每一個東西都可以半小時達的時候,那么相當一部分訂單會被流失掉。這些流失的訂單可能目前就是我們這些實體零售業的利潤所在,如果這些訂單流失掉,這個競爭的壓力就很大了。為什么說現在看零售業,不看毛利多高多厲害,反倒要看毛利多低多厲害。如果你能保持13或14個點,那你就很厲害。
阿爾迪的毛利大概在15個點,沒有會員費。15個點的毛利,大概成本在多少呢?成本是11個點,凈利潤是4個點,成本包括門店租金、人員費用、總部成本、物流。所以當零售企業的毛利很低的時候,這才是考量真正水準的時候。毛利很高的時候,你是不知道怎么做精細化的,因為毛利很高,成本也很高,反正漏掉一些點就沒關系了。像Costco模式跟亞馬遜之對比,Costco就保持在一個非常穩定的毛利率,高于這個毛利率的審批,要CEO去審批,定毛利絕對不能定高,采購往下定是可以的,但絕對不能往高定。要考慮資產周轉、營業凈利潤、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如果說企業毛利率一直往上走的話,這個風險在疊加了。所以很簡單,一個好的商業模型它一定是正向反饋的,一個正反饋循環,才有非常高的用戶忠誠度。
在中國,因為Costco門店很少,反倒山姆會員店會多一些。我們的一個同事,大概前兩天我跟他聊起來,他說他一年在會員店大概要消費20萬,整個家庭、孩子都在里邊。在德國,阿爾迪的門店單月營業額大概50萬歐元,它的門店面積大概300到500方左右,平均可以做到50萬歐元,單個員工大概在7.5萬歐元,所以他的門店人力成本大概占到4. 2個點,行政物流管理費用是3.1個點,門店租金是1.3個點,其他費用是2.4個點,公司總成本大概是11個點,毛利率大概是15個點,凈利潤是4個點。
所以,如果今天中國的一個零售商,毛利率能夠定在15個點,是非常厲害的,還能賺錢就更是非常厲害的零售商了。比方說阿爾迪的毛利能定到15個點,那就意味著在15個點以上毛利的這些零售上都會被它干掉。對不對?如果他能定到14個點,就意味著14到15個點的這批又被他干掉。
所以大家知道價格、性價比一定是最大公約數。整個零售其實就是這樣的一個公式,所謂價值就是性價比,就是品質除上價格,或者翻譯一下就叫優價或者優質,低價或者叫物美價廉。然后在這個過程當中,大家知道無論Costco還是阿爾迪,質量是第一位的前提條件。好東西才賣低價,不是爛東西賣低價,爛東西賣低價,誰都不會賣。
好多年前,我到大賣場里邊去,看它的垃圾袋很便宜,我就買回家了,一扯就壞了,用都沒用的時候就壞了,連續扯五個壞五個。你說這樣的爛東西你會不會再去買?你不會去買了,再低的價格也不會去買。所以前提條件一定要是好東西。那像阿爾迪這樣的思路,每一個SKU都是按照世界品牌的質量甚至比它還高的質量標準去做的。所以你要去想的是什么呢?就是50雙鞋子當中,50個品牌的鞋子當中,你首先去選擇那個質量最好的。你要進布鞋,要去中國找50個做布鞋的廠家當中,選做布鞋最好的那個。然后在這個基礎上面,把價格降下來。
當然,我說質量最好可能是永無止境的,但是你至少要按照最高標準去做。為什么?因為這樣你才練的是一個金剛不壞之身,你練的是一個無漏法。什么叫無漏法?你沒有漏洞,你這個經營模式當中沒有漏洞。如果你做了一個二流品質的東西,然后你價格很低,那一定有一個對手,他做一個一流的東西,這時候消費者就遷移了,人心是善變的,你不提供最高性價比的東西,你會被市場干掉,這就是商業永恒的競爭。
你以為你很厲害,有人更厲害。以為做品類管理,賣場效率,人員節約,干了很多東西已經很好了,但是別人殺進來,以更高效率的東西來做,這就是商業永恒的競爭。當你做高質量的東西,然后盡量低價格的賣出去,你能做到,你就是無漏法。所以你看一個商業,阿爾迪從二戰以后一直做到今天,在全球做,現在也進入了中國。
沃爾瑪的模式是always low price,當年說天天低價這個模式,但他在德國就被阿爾迪打出來的,因為他做不到低價,阿爾迪遠遠比他低,所以這就是阿爾迪用了自有品牌這個方式,把品牌商品打得稀里嘩啦,其實沃爾瑪是代表品牌商品面向消費者,阿爾迪是在做自有品牌。
我自己組了一個小團隊,我們翻譯了一本書《大道至簡》。這個是對我影響非常大的一本書,因為這里邊極大顛覆了我對商業的理解。比方說我們開門店都要開在哪里呢?第一重要是選址,第二重要選址,第三重要是選址。
阿爾迪說不需要,他就專門開在犄角旮旯里邊。為什么?租金便宜,那零售價格就能低很多。你要求便利的,你就不要來阿爾迪。你關心性價比高的,你就到阿爾迪來,消費者愿意,多走幾步不要緊。所以在阿爾迪的定價里邊,他就是把進貨成本、運營成本、稅收分紅這個事項作為一個零售價格的根基。書里會講他進貨成本怎么降低,運營成本怎么降低,稅收怎么降低,分紅怎么降低,甚至股東分紅怎么降低。
阿爾迪是德國首富,阿爾迪在德國遠遠超過了奔馳寶馬,大部分中國人是不知道的。但實際上它不僅是德國首富,它還是世界首富,因為如果兩兄弟把財富加起來,他們家族2009年的時候,高過了比爾蓋茨,高過了這巴菲特。但是這個公司有一個很奇葩的東西,它這個公司創始人定了一條規矩,從創始人自己到下面的門店店員,禁止任何宣傳。所以互聯網這么發達的今天,你到網上去找他們兩個創始人的照片不會超過十張。這可是德國首富,一輩子不接受采訪,專心致志做這個東西。
以上是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說商業的兩極,剛才講了一極,這一極是什么呢?其實就是高價值,就是高性價比,高品質之后的低價格。那另外一極我想講的是什么呢?其實講的是人心的連接,講的是服務。我覺得兩種模式是可以經得起沖擊的。一種模式,其實就是阿爾迪的模式,Costco的模式,走的是極致性價比的路。接下來是什么模式呢?我說是胖東來的模式,是海底撈的模式。
這兩年有一個做極致服務的,這個人叫老紀(聯商網注:豪車毒創始人&老紀蠔宅創始人),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他賣豪車,然后做的這個服務特別極致。我覺得從整個互聯網的時代來看,我把它劃成三個部分,在1950到1990年代,有數字化優勢的公司,做成了非常厲害的公司。在1990到2020年代,做用戶跟用戶連接生意的公司都成了厲害的公司。而未來我覺得做計算的公司,會成為厲害的公司。
那么反過來說,我們做零售跟計算有什么關系?本質上是說,你對每一個消費者是不是建立了連接?你是不是對每一個進店的人有連接?你知道他是誰,你給他做了數據建模,然后你在這個基礎上去推送東西給他,而不是說我把東西放在那里,反正進來的一般人都是同一個人。
零售的精細,一定是往單個消費者深入了解的方向去發展。所以個性化服務是什么呢?比方說微信這個通道上,每個消費者都會有很多的顧問,我們過去零售商就像Costco,就像沃爾瑪,就像宜家,都是世界500強公司,都是干零售的。但是未來一定是在微信里邊有一個人去解決你用車的問題,解決你在家吃飯的問題,個人成長的問題,個人學習的問題。所以說每一項其實都是在微信這個生態系統當中,或者在私域這個生態系統當中去重新做一遍。那其實也很簡單,是加微信去收集他的這個需求,然后去響應服務,然后根據服務的響應再去修正再去做推送,再去做數據收集,不停地在做這樣的閉環。
所以我把這樣的模式叫做PSP,所謂的個性化服務提供商,未來的零售商業是去為一個一個用戶去做服務,而不是一個批量式方式去做服務。要了解你的客戶,要從我的產品變成以用戶為中心的原則,原來是我們把東西賣給消費者,現在不是這樣,現在應該是你跟消費者站在一起,然后我在大千世界里邊去采購,給到你的客戶。這就是Costco模式,這就是阿爾迪模式。在這個體系里邊,你做任何的商業都要有基礎設施。這個個性化的基礎設施就是微信,是非常非常好的一個基礎設施,每個微信號都是最核心的資產,是可以和最核心的用戶連接的資產,而且是最方便最低成本,你能連到一個具體的人,所以這個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建議大家,一定要加用戶。
實體零售商如果加了縣城里邊所有消費者的微信,家庭主婦的微信,那這個時候你公司的價值是非常大的,遠遠超過了你有幾家店鋪所帶來的價值。所以零售企業的私域,我認為說微信是最好的一對一的平臺,先用人工和顧客進行持續的一對一交流和服務,然后越來越數字化你的用戶,要為用戶建模,成為顧客的消費顧問。那天下的供應鏈為我所用,在微信服務過程當中變現,所以微信私域上的連接是非常關鍵的。
我說商業的兩端是什么呢?一個是越來越走向價值,走向好東西的源頭,所有的中間環節,直接給消費者。另外一端是越來越接近消費者個體,接近一個個消費者,你先拉個微信群,以你店面所在小區作為一個單位。你周邊半徑,越來越小,最后一定是一個家庭、一個家庭,每個家庭都不一樣的,所以這才是他們消費背后的動力所在。這就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商業的兩極,今天我的分享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