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大媽加盟擴張存在模式缺陷
社區(qū)生鮮店的全國性擴張,目前來看,宣告失敗。
進入北京市場一年后,錢大媽鎩羽而歸。
近日,錢大媽在北京地區(qū)多店關停。據(jù)界面新聞報道,錢大媽相關負責人稱,錢大媽在北京的所有門店都將停業(yè)。
對此,錢大媽對36氪-未來消費回應稱,北京市場目前的發(fā)展狀況未能達到預期。經過和加盟商的共同探討與評估,決定先暫停北京門店的業(yè)務。現(xiàn)階段將先聚焦深耕成熟市場。
主打“不賣隔夜肉”的slogan,以其自養(yǎng)殖的黑豬肉作為驅動品類,發(fā)家于珠三角地區(qū)的錢大媽,如今在廣東、深圳等地的門店數(shù)近2000家。
從2015年至2019年,錢大媽頗受資本青睞,共完成5輪融資,金額累計超10億元。作為少數(shù)幾家拿風險資本的實體生鮮零售企業(yè),錢大媽的終點顯然也是上市。
為提高上市估值,從2019年4月進軍上海開始,錢大媽便開啟了全國范圍內的提速擴張,迅速進入長沙、蘇州、武漢、重慶等地,并以進城首月平均開100家店的速度飛奔。
而此次撤退的北京市場,是錢大媽在2020年底正式進入的。截止2021年底,錢大媽在全國范圍內門店數(shù)超4000家,擴張至30多個城市中。
此前據(jù)接近錢大媽的投資人對36氪-未來消費透露,錢大媽原本計劃于2021年上市。但如今來看,在近兩年里錢大媽都很難啟動上市流程;幾個月前,錢大媽還因為部分地區(qū)加盟商巨虧,被央視新聞點名曝光,這讓公司距離上市更加遙遙無期。
重后端,輕前端,錢大媽以其在珠三角地區(qū)所跑通的這種模式來進行全國性復制,本身就是一種高風險換高收益的豪賭。如今來看,錢大媽暫告失敗。
模式復制,水土不服
據(jù)錢大媽對 36氪-未來消費 回應稱,南北消費者生活習慣于消費行為差異大,北方天短夜長,消費者習慣一次性購入大量生鮮蔬菜,而錢大媽的日清模式,需要每天有足夠的客流才能保障門店正常運轉。
不僅在北方水土不服,事實上,從去年9月加盟商接連暴雷開始,錢大媽便開始收縮、裁員,將生意較差的區(qū)域進行關停收縮,或者與其他大區(qū)合并。“錢大媽模式”,從那時就就呈現(xiàn)出難以走出廣州之勢。
眾所周知,生鮮本來就是一門“撅著屁股撿鋼镚”的生意,毛利極低。任何生鮮實體零售企業(yè),都需要潛移默化改變用戶消費習慣,通過復購率與品牌力的疊加,在單一地區(qū)達到一定滲透率,才可能實現(xiàn)區(qū)域性盈利。
錢大媽正是采取這種密集鎖定的打法,在珠三角地區(qū),其門店數(shù)幾乎達到2000家;在全國范圍擴張時,錢大媽也是高舉高打,一個月新開百余家門店。
之所以采取如此激進的擴張策略,原因一方面在于需要向投資人證明其模式可復制,有規(guī)�;目赡苄�;另一方面在于,錢大媽所復制的華南模式,對后端供應鏈要求極高。在新進的華東、華北等地,都需要重頭搭建專屬供應鏈,錢大媽只能通過前端門店數(shù)量上攤薄成本。
要想擴張至新地區(qū),就必須大量開店。這意味著,錢大媽在進入新市場瘋狂開店前,幾乎沒有方法去驗證自己現(xiàn)有的商品結構和運營模式是否能在該地區(qū)跑通,只能在門店開業(yè)后一步步調整,這使得加盟商回本時間被無限拉長,即使有足夠資金支撐門店運轉,最后是否能實現(xiàn)盈利還是個問號。
據(jù)錢大媽招商人員稱,加盟商回本時間理想狀態(tài)在3年左右。但事實上,不少加盟商撐不過一年,據(jù)央視新聞報道,有網友控訴自己賣房加盟錢大媽,投入170萬元,但在近一年的經營中,每個月虧損平均在3-5萬元。
而之所以說錢大媽是豪賭的另一個點在于,錢大媽是一家地域性特色很強的品牌,在全國范圍擴張中,對于不同地區(qū)所做出的商品調整力度不夠。
錢大媽的招牌商品為黑豬肉,在其大本營廣東地區(qū),豬肉是一個產業(yè)化發(fā)展程度不高的生鮮品類。10多年前的廣東,在肉品這個高度工業(yè)化的生鮮品類的供應水平上,與老百姓烹制粵菜對食材的高要求,始終存在著供需錯位。
而錢大媽正是看到了這一點,它是廣東本地少有能養(yǎng)殖高品質黑豬肉的生鮮企業(yè)。以肉品為驅動品類,并輔以其他生鮮全品類。在錢大媽的品類結構中,豬肉占比40%、蔬菜占比30%,水產占比15%,而水果只占不到10%。
這個選品邏輯在廣東地區(qū)行得通,但同樣的商品放在北京上海,就水土不服了。以北京市場為例,這個內陸城市中已經有覆蓋各個消費群體的商超品牌,錢大媽招牌品類黑豬肉,在這里并沒有任何優(yōu)勢。而在北京更能體現(xiàn)商品力的水產海鮮品類,錢大媽此前涉及并不多,相當于需要從0開始搭建供應鏈。
在珠三角倚靠黑豬肉供應鏈立足的錢大媽,在踏出廣州后,沒了供應鏈優(yōu)勢,也幾乎沒有品牌知名度,更沒有一款引流的明星商品抓住年輕人與新用戶。只靠其晚上賣打折菜的噱頭,吸引薅羊毛的中老年人,錢大媽的北上敗退并不出人意料。
此外,錢大媽的模式本身也存在一定缺陷,以社區(qū)到店體驗為主的模式,高度依賴門店半徑,單店營收的天花板太低,所以受制于單店營收瓶頸的錢大媽,就不得不依靠擴張加盟店,來擴大整體生意盤子。不過如今來看,這一策略并未走通。
擴張停止,穩(wěn)固已有市場
從錢大媽過去幾年的一些調整上能看出,錢大媽自身也意識到其新進地區(qū)加盟商難以盈利,商品競爭力弱等問題。
去年年底,錢大媽開始在江門、珠海、中山等地測試加盟費用更低的新店型。此前錢大媽的常規(guī)門店,加盟費在30萬元以上,而其新店型“簡裝店”加盟費在15萬元上下,目標點位為村鎮(zhèn)市場與城市中支撐不起開常規(guī)店的地方。
從外界角度看,錢大媽簡裝店似乎又是“收割”加盟商的一種新方式。在去年9月被央視曝光加盟商暴雷后,人們加盟意愿低迷,錢大媽可能希望通過降低前期投入費用,維持住一定的門店增速。
但簡裝店所針對的下沉市場,與錢大媽此前的主要盈利點又有錯位。在廣東地區(qū),錢大媽的一些老店之所以可以盈利,原因在于,其招牌品類黑豬肉俘獲一批非價格敏感型客群。
黑豬肉較常規(guī)豬肉而言,品質與價格都更高,以這款引流商品做為主打,就可以維持門店較高的毛利。至于七點后的打折菜,在廣東的錢大媽老店中更相當于是一個噱頭,一個福利,并不是主要盈利點。
在下沉市場,“薅羊毛”搶免費菜的消費者更多,與錢大媽想做的“消費升級”存在矛盾之處。這直接導致,簡裝店型的毛利更低,盈利周期可能更長。
商品層面,在去年年底錢大媽正式入局毛利更高的預制菜市場,引入農耕記、老壇子、廣州酒家等餐飲品牌合作,并在線上小程序也上線了預制菜品類,通過線上預訂線下自提模式售賣。目前,部分華南地區(qū)門店已經增加了鹵水、叉燒等臘味商品。
預制菜品類或許可以成為錢大媽新的毛利增長點,但做出實際成績的節(jié)點可能要到一兩年后。更重要的是,預制菜品本身也是地域性很強的品類,即使華南地區(qū)成績斐然,也無法直接復制到其他城市中。
可見,錢大媽眼下的幾個新嘗試,意在守住華南市場,全國擴張的腳步基本告一段落。
在2017-2020年間,以社區(qū)生鮮店為代表的線下生鮮零售一度成為資本追捧的風口,誕生了不少融資金額數(shù)十億元的明星公司。在資本推動下,各個區(qū)域性品牌盡數(shù)開始全國范圍擴張。大家認為誰跑得快,誰就能搶占中國萬億生鮮市場,完成鯉魚躍龍門般的上市。
雖然各個明星生鮮公司所處階段和預估上市時期不盡相同,但相同的是,2021年,它們都開始圈地收縮,深耕本地市場。
一方面在于,實體經濟低迷的當下,活下去成為所有生鮮實體零售企業(yè)的共同新目標;另一方面在于,資本風口退卻,生鮮店注定是一門零售生意,以利潤換規(guī)模的互聯(lián)網打法行不通。
這一批社區(qū)生鮮店的全國性擴張,目前來看,宣告失敗。
發(fā)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