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超級IPO誕生:快狗打車4年血虧15億
“同城貨運第一股”的名號,或許將被快狗打車拿下。
有消息稱,2022年2月6日,快狗打車已經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即將在香港掛牌上市。
快狗打車是是58到家旗下同城貨運平臺,背后站著姚勁波和58系。在成立的8年中,快狗打車先后融資7次,前6次融資金額高達36.38億元。
在獲取融資支持的同時,快狗打車的營收也呈增長狀態。在2018年~2019年,其營收分別為4.53 億元、5.48 億元,受疫情影響,2020年下降為為5.30 億元,但在2021年又恢復增長。
雖然看起來一切皆是美好,但背后真相是快狗打車虧損連連。在不到4年間,快狗打車至少虧損超15億元。
此外,快狗打車在體驗方面也面臨不少問題,特別是司機端。一方面,是抽傭率不斷提高,導致司機流失;另一方面,有不少司機投訴平臺各種問題,最多的是退保證金難。
不過,同城貨運是個巨大市場,快狗打車的戰場也足夠大。據機構數據,中國內地同城物流市場規模,到2025年將超過2萬億元。
然而,快狗打車也需要面對眾多競爭者,貨拉拉、美團、滴滴、順豐、滿幫……上市后的快狗打車命運如何,只能拭目以待。
上市前的“臨門一腳”
快狗打車離上市終于越來越近了。
據媒體報道,2022年2月6日,快狗打車已經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即將在香港掛牌上市。有業內人士表示,快狗打車可能會通過上市募集4-5億美元,估值約為30億美元。
截至發稿,快狗打車并未對上市事宜發聲。
從去年8月份遞交招股書以來,快狗打車這次可以說是真正站在了敲鐘的門檻前。
快狗打車成立于2014年,原名為58速運,是58到家旗下同城貨運平臺。2018年8月,58速運改名為快狗打車。
如今,國內外都能看到“快狗”的身影。快狗打車的市場分為兩部分,分別為中國大陸的快狗打車,以及香港和海外市場的GOGOX。據悉,在2020年,GOGOX已成為香港最大的同城物流平臺。其招股書顯示,快狗打車已在亞洲五個國家及地區的340多個城市開展業務。
司機和用戶是快狗引以為傲的“核心資產”之一。招股書中表示,快狗平臺已有約450萬名注冊司機,注冊用戶約2480萬。據快狗打車官方介紹,快狗打車主打同城貨運,可為用戶提供拉貨、搬家、運東西服務。在司機端,快狗打車為加盟制,司機需要接受培訓并繳納押金,公司可以為無車司機提供車輛租賃。
在業務組成方面,快狗打車主要分為三部分:平臺服務、企業服務和增值服務。其中,平臺服務是為中小企業及個人提供貨運等服務,企業服務對象主要為中小大型企業,增值服務為提供燃料卡、車輛保養維修等服務。
在三項服務中,企業服務占營收比重最高,其次是平臺服務和增值服務。2018年~2020年,企業服務占比均在50%以上,甚至曾高達61.6%,平臺服務占比在30%~40%之間,增值服務占比在3%及以下。
作為核心業務的企業服務,客單價相對較高,快狗打車主要依靠五類客戶,分別是政府機構、家具制造及零售商、郵政、物流、共享單車、社區團購。其招股書顯示,2018年~2021年前4月,企業服務派單分別為110萬、130萬和40萬。
從成立到看到上市曙光,快狗打車用了8年,其背后少不了資本的影子。
據媒體統計,截至2020年,快狗打車先后融資6次,約36.38億元。企查查顯示,在2021年7月,快狗打車又完成了近億元美元的戰略融資。在此次融資后的一個月,快狗打車即遞交招股書。
流血上市
雖然貨拉拉去年4次傳出上市的聲音,但似乎快狗打車要搶先一步拿下“同城貨運第一股”的名號了。
其實,背后站著姚勁波和58到家,快狗打車的融資一直還算順利。在其資方名單中,58同城和58到家集團先后位列其中,后者更是持股占比高達51.2%。
同時,華新投資、前海母基金、紅杉資本中國等知名機構也紛紛為其注資。
此外,快狗打車的資方中還出現了菜鳥網絡和淘寶中國。據媒體報道,在快狗打車的股東構成中,阿里通過淘寶中國持股13.09%,菜鳥持股2.87%。
在獲取融資支持的同時,快狗打車的營收也呈增長狀態,只是增長一直相對緩慢。在2018年~2019年,其營收分別為4.53 億元、5.48 億元。而2020年受疫情影響,其營收略有下降,為5.30 億元,但在2021年又恢復增長。2021年前三季度,快狗打車營收4.73億元,同比增長27.2%。
快狗打車營收增長雖緩慢,但是其毛利率卻增幅大。自2018年~2021年前三季度,快狗打車的毛利率分別為23.0%、31.6%、34.6%和36.0%。
雖然看起來一切皆是美好,但是快狗打車也受到許多質疑,最大的原因是——虧損。
數據顯示,2018年~2020年,快狗打車分別凈虧損10.71億、1.84億、6.58億,經調整后凈虧損分別為7.84億元、3.97億元及1.84億元。2021年前三季度,期內虧損為3.93億元,經營虧損為2.14億元,經調整虧損為1.9億元。。這意味著,不到4年快狗打車至少虧損超15億元。
過高的營銷費用是導致虧損的重要原因之一。在2018年,快狗打車這部分支出為5.24億元,比營收都高。雖然在2019年和2020年,分別將至2.96億元和1.95億,占營收比重降至54%和36.7%,但是仍然是最大的支出。而在營銷支出中,補貼占大頭。在2020年中秋節,快狗打車對消費者補貼了就有千萬元。
不過,快狗打車CEO何松曾表示,快狗打車已經逐步停止補貼。或許這是快狗打車營銷支出下降的一大原因。何松還提到,在2020疫情過去后,快狗打車的主營業務已經實現持續盈利。
關于補貼,何松也表示,對于老玩家補貼的意義不大,“補貼時期的市場份額不屬于哪個公司,是資本市場份額,最后的勝利屬于用戶和司機都體驗好的平臺。”
然而,快狗打車在體驗方面也面臨不少問題,特別是司機端。
一方面是抽傭率不斷提高,導致司機流失。2018年~2020年,快狗打車在中國大陸平均抽傭率從5.8%升至9.8%。在2021年前三季度,更是突破10%,高達11.7%。
另一方面有不少司機投訴平臺各種問題,最多的是退保證金難。在黑貓投訴平臺,關于快狗打車的投訴量達3504條,許多司機表示快狗打車存在遲遲不退押金,克扣押金等狀況。
融資、燒錢、融資、燒錢……最后流血上市,快狗打車給出的劇本,與過往的互聯網玩家并無太大差異。
“貨運老二”的內憂外患
雖然內憂不斷,但是快狗打車仍然是國內排名第二的同城貨運平臺。
數據顯示,在2020年,國內前5大同城貨運玩家占據同城貨運平臺總規模的67.5%,其中快狗打車占比5.5%,排名第二。
CEO何松對公司未來表現的也很樂觀。他曾對媒體表示,行業規模足夠大,能夠容得下幾家平臺,至少會有一家估值千億美金以上的企業,可能還會有幾家估值幾百億美金的。“我希望我們至少應該在數百億美金企業的名單里。”
的確和何松說的一樣,這行業市場足夠大。據機構數據,中國內地同城物流市場規模2016年為7950億元,到2020年上升至1.2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1.5%。據機構預測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超過2萬億元。
除規模足夠大之外,企業的機會也更大。據《2020-2026年中國同城貨運行業全景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中國同城貨運市場排行前十的企業,市場占有率僅為3.5%。這意味著,對頭部企業而言,仍有大片沙場可以征戰。
不過,快狗打車外患也十分明顯。
雖然位列第二,但其和第一的差距十分巨大。在上述數據中,貨拉拉市場占比排名第一,份額為54.7%,幾乎是快狗打車的十倍。
除了老對手貨拉拉,快狗打車還要和新玩家同臺競爭。
2020年6月,滴滴貨運正式上線,并且勢頭迅猛。出現僅5個月后,其日訂單量就已經超過了9萬單。在2021年4月份,滴滴貨運業務已經覆蓋19個核心城市,部分城市的占有率超過50%。
同時,2021年11月,有消息稱,美團貨運物流業務“卓鹿”已在測試,主力發展同城貨運方向。
此外,哈啰出行上線哈啰快送,省省回頭車被滿幫集團收購,均發力同城貨運,還有順豐同城等競爭者虎視眈眈……
在業內人士看來,快狗打車如果要突圍,最需要建立的還是自己的核心優勢。上市后的快狗打車能否做到,只能拭目以待。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