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森林的「新消費迷局」
站在2022時間節點上,元氣森林仍是值得反復研究的標的。
成立于2016年的元氣森林,切入無糖飲料細分市場,用了不到5年時間,估值就超過60億美元,2019年的雙十一,元氣森林全網銷量高居第二,超過了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兩大碳酸飲料巨頭,其中,大部分的銷量均來自于無糖氣泡水。
爆款向來具備時效性,飲料的低門檻讓行業從不缺乏模仿者,當可口可樂、娃哈哈、農夫山泉、喜茶這些新老玩家陸續布局無糖氣泡水后,同類飲料產品的口味翻新加快,這讓彼時新消費圈的絕對明星,競爭力保鮮期被迫壓縮。
即便元氣一直在推陳出新,用新消費思路做新品類,涉及酸奶、椰汁、果茶、乳茶、植物茶、功能飲料等,但就目前銷量以及購后反饋上看,并沒有一款能夠媲美氣泡水帶來的熱度。人們普遍認為,元氣森林精準捕捉了Z世代消費者的新訴求,轟炸式的全渠道營銷為品牌擊鼓造勢,在數字時代下營銷思維的新舊之爭中,以元氣森林為首的新消費品牌們將摧枯拉朽般地奪下整個市場。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破局
“紅海之所以是紅海,是因為充滿了競爭機會。”
在賽道的選擇上,唐彬森有一套“劉德華賽道理論”,他認為,成功概率=行業概率×團隊概率,團隊能力再強,在差行業里,仍然無法成功。所以,在唐彬森看來,消費成為了他最好的選擇,它就像熱帶雨林一樣,古老又充滿機會。
“中國和美國大眾的生活差距不是來自高科技,而是消費品”,外加“地緣性套利”把國外消費品和商業模式引入國內,資本開始熱衷于投資像拉面說、熊貓精釀,王小鹵、觀云白酒的網紅快消品牌,其中當然也包括元氣森林。
《新消費時代》書中曾提到一個有趣的觀點,“某個具體技術的發展或突破具有不可預見的速度和方向,這帶來了商業中破壞性創新的可能性,商業中很多新品類因此而誕生,而新品類則是新品牌的肥沃土壤,這是消費領域創業和投資的熱土。”
這很好地形容了當時的國內飲料市場業態。兩方勢力割據一方,一類是深耕國內市場數十年,品牌已經固化的洋品牌,比如可口可樂、百事等;另一類是娃哈哈、農夫山泉等具備價格優勢的本土飲料商,但新品乏善可陳。
元氣森林成了破局者。
在此之前,無糖飲料在市場上并不鮮見。2011年,農夫山泉的無糖茶飲“東方樹葉”,由于口感過于“超前”沒能得到消費者認可,甚至還一度被列為中國最難喝飲的top5(另外四個是格瓦斯、黑松沙士、尖叫紅色味、嶗山白花蛇草水);后來,可口可樂、百事這些老牌也有無糖汽水推出,但爭議頗多。
2017年,葉素萍進入元氣擔任產品研發總監。她的第一個項目就是無糖氣泡水。而在那之前,這家公司已經有兩款獲得量產機會的飲料“明明不胖”和“石分美麗”,為女性消費者講述減肥和變美的故事,但并沒有得到垂直用戶的認可,直到一款使用“赤蘚糖醇”的燃茶的出現,才為元氣森林打開了無糖市場。
日系風格、廣泛投放、精準定位,成了元氣森林的營銷密碼。
這是個與糖有仇的時代。打開小紅書,我們能看到,“戒糖”“0卡”被反復點擊,十萬+的筆記量隱喻了人們對糖的焦慮,元氣森林正是抓住了年輕人尤其是女性群體,既要“健康低糖”又不想“向口感妥協“的心理作為突破口,雖然燃茶、果茶并沒有成為現象級的爆款,但這不妨礙元氣森林沿著赤蘚糖醇配方的方向,繼續拓展其他0糖品類。
2018年,元氣森林正式推出了無糖氣泡水,日系風的包裝、葫蘆形纖細瓶身、“0糖,0脂,0卡”三個標簽被放在瓶身最顯眼的位置,成了那個夏天的爆款。這不算完,后來的元氣森林把便利店作為線下主戰場,線上以社交平臺為主,通過KOL帶貨、短視頻廣告、內容營銷等方式進行裂變。
做游戲VC投資人的唐彬森,把互聯網基因帶到了元氣森林。
有觀點認為,元氣森林的打法不是傳統的快消品。相較于傳統飲料,元氣森林的邏輯逆轉,沿著消費者需求去盤原料、包裝、定價,再投入研發和生產。反應在產品測試上,元氣森林選擇數據驅動測試,這也是互聯網企業的標配。常被大廠提及的“A/Btest”(分割測試),也被應用在元氣森林上,分組產生不同的產品策略,基于用戶數據指標,最終選擇一個最優策略上線。
基于早年做“開心農民”的地緣性套利理論,唐彬森深諳信息不對稱法門,“全球選品、本土改造”,由此指導元氣森林的品類拓展路徑:燃茶對標日本三得利烏龍茶、外星人對標Monster、紅牛、玉米須茶飲“健美輕茶”和“爽健美茶”也有相似之處。確定競爭對手,摒棄對手的弱勢,“先抄后改”成了元氣森林的常用手法。
轉變
新消費大熱時,不少人把元氣森林的打法奉為圭臬。
“新產品、新需求、新人群、新營銷、新渠道”,成了新消費品牌們的標配。縱觀近些年的新消費品牌們,可以說是層出不窮,但大部分曇花一現,變成了為了爆款而爆款。從人、貨、場三者關系結構上去理解,過去“貨”總處在被動地位被“人”尋找和消費,而新消費品牌更傾向于主動去滿足“人”的個性化需求,產品由需求驅動;“場”處于提供交易場所的核心位置,但這種情況下的利潤受到各種成本和場景的壓縮,在新消費的模式下,無論是交易場還是信息場,場的作用變成了為“人”服務。
新消費的核心偏向了“人”,這和唐彬森“互聯網精神就是對用戶好”的觀點相一致。
換句話說,新消費的“新”來自于消費者的變化,傳統消費品牌滿足不了新的需求,于是倒逼出了新消費。但問題是,從一級市場融資數量及金額變化來看,2021年下半年開始,新消費融資數量及金額均出現明顯下滑。據新眸不完全統計,2021年8月,國內新消費領域已公布的億元級融資項目27起,相比7月的42起下降了35%。
昔日新消費“教主”唐彬森曾表示,“我是直男營銷,就是硬廣,是傳統的打法。前幾年是口碑傳播,后來做聚焦、穿透的營銷傳播。”力圖擺脫網紅品牌的標簽。
之后的元氣森林也確實在尋找新的增長點,一方面,開拓軟飲品類,產品多元的布局同時,還把觸角延伸至白酒、啤酒、咖啡、餐飲等其他領域;另一方面,線下向便利店小賣部投放冰柜,和農夫山泉正面對抗,從“輕資產”逐漸走向自建工廠的“重資產”企業。
難題
兩年前的經銷商大會上,唐彬森曾高調立下了元氣森林flag,但外界看衰居多。
當時元氣森林正陷入“偽日系”輿論風波,元氣森林對此的解釋是,經過多輪產品市場測試后,發現日式風格更受歡迎,一時間將這個話題推向羅生門。讓唐彬森沒有想到的是,一邊是高歌猛進的口號,一邊是內外的圍追堵截。
元氣森林曾表示要投放8萬臺智能冰柜,每瓶的銷售數據都會實時反饋給元氣森林。但農夫山泉、可口可樂等巨頭均采用了線下冰柜來提高自己商品終端占有率,元氣森林此舉無疑是動了巨頭的奶酪,隨后鐘睒睒發起“天降財神”狙擊戰,用真金白銀對元氣森林進行圍攻,店家只要把農夫山泉的產品放到元氣森林的冰柜,就能獲得等量長白雪礦泉水。
隨著產品同質化加劇,元氣森林的處境可想而知。與此同時,熱度的褪去,也讓元氣森林的三板斧(0糖定位,廣告,線上線下渠道)逐漸無力,“我未來三年保證50%-60%的年化增長就可以了——我不要求每年都兩三倍。”唐森彬認為,元氣森林正逐漸回歸傳統企業,高增長的時代終究慢了下來。
為了保證產能供應,唐彬森決定自建工廠,一年多布局5座,3座已建成投產。在當時看來,像是承壓的無奈舉措,但從長遠考慮,這很有可能是新消費的必然結局。新消費的輕資產運營模式難扛起供應鏈的不穩定性,代工生產的抗風險能力也弱于傳統,容易導致生產流程和質量不可控,加劇供應端的波動。
到了這一步,新消費降溫后的下半場,極有可能是回歸傳統,但無論是渠道還是供應鏈,最終指向都是產品。就像段永平說的,“消費品公司如果過分重視營銷而不重視產品,一定沒有未來。”不管是新消費還是傳統品牌,產品好不好,根本上決定了品牌響不響、響多久。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